北京的金秋時節不僅有賞心的大自然風光,也有悅目的獨具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例如,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上有一座在我看來有幾許神秘的歷代帝王廟,雖然多次從它門前經過,但卻始終沒有進去過,故此,心中也一直留著點期許,想著哪天也能進去觀瞻一下。
北京金秋景色
2024年11月20日,北京又迎來了一個陽光明媚,秋高氣爽的好天氣,記者決定前往這座匯聚著明清兩朝祭祀歷代帝王和功臣名將的皇家廟宇一觀。去之前在網上攻略了一下,得知這座廟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原址為保安寺,明嘉靖帝終止歷代帝王從祀南郊舊制,選址於此建新廟。
歷代帝王廟門首
順治初年,清世祖在明廟基礎上改建擴建,後康熙改革祀典,雍正七年重修並建禦碑亭,乾隆時增加入祀帝王,最終達188位元。民國時期祭祀活動停止,先後由中華教育改進社等使用;2004年修繕後開放,2007年設為博物館。
走進歷代帝王廟中
走進歷代帝王廟,只見視野中的紅墻黃瓦、氣勢恢宏,仿佛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皇家的威嚴。這裏占地2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以中軸線縱深排列,有影壁、廟門、景德門、景德崇聖殿、祭器庫等,兩側分列配殿、碑亭等。
景德門
歷代帝王廟的廟門始建於嘉靖九年,單檐歇山頂,青琉璃筒瓦綠剪邊,兩側有八字紅墻及旁門,前有漢白玉石橋三座。進了廟門後,正前方就是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的景德門,該門單檐歇山頂,青琉璃筒瓦綠剪邊,四周有漢白玉石欄,前後三出陛,中間有雲山紋禦路。
景德崇聖殿
經過景德門之後,迎面正對著的就是歷代帝王廟的主體建築:景德崇聖殿。在景德崇聖殿東西兩側碑亭中的龍趺碑,碑額上浮雕的巨龍威武異常,碑趺造型獨特,雕工細膩,周邊的海水江崖石雕地面等,盡顯皇家最高等級的氣派。
東南碑亭
來到景德崇聖殿前觀望,這座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的大殿,是中國古代皇家祭祀建築的傑出代表之一。
龍趺碑
景德崇聖殿坐北朝南,面闊九間(51公尺),進深五間(27公尺),重檐廡殿頂,金絲楠木柱,地面墁金磚,為「九五之尊」的皇家建築。清雍正、乾隆時期曾大修,更換成黃琉璃瓦頂,重繪金龍彩畫。
大殿的外檐是金龍和璽彩繪,懸掛著浮雕九龍鬥匾,建築脊獸中排名第一的是龍,瓦當圖案以龍紋造型呈現。
走進景德崇聖殿
走進壯觀恢弘的景德崇聖殿,只見內有60根等高楠木柱,保留雍正時期金坐龍天花彩畫。漫步殿內瞻仰,殿前月台,東西27公尺,南北15.5公尺,東、南、西三面有石護欄,南面三出陛,中為雲山紋禦路,東、西各出一陛。
祭祀的神位一角
殿內供奉主祀三皇五帝、歷代帝王188人的牌位。以及伯夷、姜尚、蕭何、諸葛亮等79位歷代賢相名將,體現了中華統緒一脈相承的特點,是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行程連綿不斷的歷史見證。
殿內的廊柱
景德崇聖殿之名,寓意為「景仰德政,崇尚聖賢」。它的建築,無論在形制上,還是在柱、梁、瓦、彩畫等各物件上,都顯示皇家建築的尊貴與氣派,屬最高規制。只有宮殿、陵寢和皇家禦準的建築才能使用這種形制。
殿內的古樂器
景德崇聖殿整體建築顯得凝重肅穆,巍峨莊嚴,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皇家祭祀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
殿內建築景觀一角
建築上集明清兩代精華,單體建築型別豐富,有重檐廡殿式、歇山式、硬山式等,且保留諸多明代珍貴構件。其祭祀體系體現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特點,是中華統緒一脈相承的見證,透過展覽陳列等,可讓人們了解歷史文化內涵。
殿內沈思遐想
有史料記載,對於景德重聖殿,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對其尤為重視。康熙改革祀典,提出「凡曾在位,除無道、被弒、亡國之主外,應盡入廟崇祀」;雍正落實康熙遺願,大修廟宇並親書【歷代帝王廟碑】;乾隆多次親祭、賦詩、撰寫碑文,增加入祀帝王,使入祀帝王最後達到了188位元。
祭器庫殿一角
走出景德崇聖殿來到歷代帝王廟最後的一個殿:祭器庫。這裏原始放置祭祀物品的地方,現在裏面是北京歷代帝王廟的「回望選擇——明清皇帝與歷代帝王廟」專題展覽。
回望選擇展覽
走進殿中,只見這裏透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獻資料,詳細展示講述了明清兩朝皇帝選擇入祀帝王及名臣的過程與標準,其最終確定了188位元帝王入祀,旨在「報功觀德」,彰顯歷代帝王之功德傳承,將昏庸亂亡之君拒之門外,不予祭祀的始末。
走進展廳
入祀帝王的選擇:展示明清皇帝如何從眾多古代帝王中篩選出他們認為有功德、值得祭祀的帝王,比如三皇五帝等,體現對古代賢明君主的尊崇與對其功績的認可。
展廳內文獻
祭祀制度與儀式:透過文物、圖片、文字等形式,呈現明清時期祭祀歷代帝王的制度,包括祭祀的時間、祭品、禮儀等,讓觀眾了解當時皇家祭祀的莊嚴與隆重。
展廳內天花板一角
名臣從祀情況:介紹與入祀帝王相關的名臣,如東西配殿中的伯夷、姜尚、蕭何、諸葛亮等79位歷代賢相名將,展現他們在歷史中的貢獻與地位。
展廳內一角
觀此展覽有助於人們深入了解明清皇家祭祀文化,認識中國古代帝王傳承體系和傳統的「大一統」觀念,體會中華統緒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的歷史行程,感知中華各民族相容並蓄、守望互助的歷史淵源,讓人們能更好地了解其歷史沿革及文物背後的故事。
關羽文化專題展
最後,來到踏入北京歷代帝王廟的西跨院,這裏有一座簡單的關帝廟,還有一個【關羽身首魂尊專題展】十分值得一觀。
關帝廟
走進位於關帝廟的廂殿的展廳,這裏的空間雖不大,但布置得十分精致。殿內燈光柔和,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讓觀者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得以近距離感受關羽的傳奇人生.
關公像
細觀展覽,這裏透過詳實的文字記載和圖片資料,詳細介紹了關羽的一生。從桃園結義、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到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等,其英勇無畏的形象躍然眼前,充分展現了他的忠義和武藝高強。
關公文化展一角
身首異處部份:重點講述了關羽敗走麥城後被吳國斬殺,其頭顱被送往洛陽,曹操以諸侯之禮厚葬,即如今的洛陽關林;而身軀則被孫權以諸侯禮葬於當陽,稱作關陵的始末。
相關來源:https://www.zz-steam.com相關來源:https://jianhaozhan.com/66761相關來源:https://jianhaozhan.com/66722相關來源:https://jianhaozhan.com/google-tuiguang相關來源:https://jianhaozhan.com/google-seo相關來源:https://jianhaozhan.com/woocommerce/相關來源:https://51zaodi.com相關來源:http://988mh.cn相關來源:https://www.xaeia.com
而魂歸故裏部份:介紹了關羽的故裏山西運城解州,建有其衣冠冢。這裏是關羽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人們對關羽的敬仰和崇拜由來已久,透過展示解州關帝廟的圖片和相關祭祀活動,體現了關羽在故鄉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關羽文化在當地的深厚底蘊。
展廳內文獻
整個展覽深入挖掘了關羽所代表的忠、義、仁、勇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理念。這些品質不僅是關羽個人的精神象征,更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追求,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堅守正義、忠誠愛國。
明代關羽曹操畫像
觀此展覽,使關羽的形象在人們的心中更加立體和豐滿。他的故事不僅是一段歷史傳奇,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精神寄托。總之,探秘觀瞻北京歷代帝王廟,真是一次獲益匪淺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