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心理學:優秀的孩子不會為了聽話而讀書,只會為自己想要什麽而讀

2024-07-18女人

眾所周知,一個人做事情的動力有兩種:一是內在動力;二是外在動力。

內在動力源於一個人內心對事物的興趣以及做事之後帶來的喜悅感、成就感;

而這種感覺又會增加他對做事本身的興趣,促使他產生願意做事的自覺沖動。

外在動力,則是由一個人的外部因素刺激所激發的,這種刺激雖然也會讓人產生喜悅感、成就感;

但這種感覺卻是有條件的,一旦這種外部因素發生變化,不再對他有吸重力,那麽他就會不再願意繼續做事,甚至會對事情產生厭惡感。

一位退休老人原本居住在一個安靜的地方,但是不知從何時開始,有三個孩子經常將一個破舊的鐵桶踢來踢去;

喜歡清靜的老人實在受不了這種雜訊,便決定想辦法阻止他們的這種行為。

一天,三個孩子正在踢鐵桶,老人就走到他們面前,說:「看你們踢桶,真有意思,你們若是哪天不來了,我都覺得無聊吶!

這樣吧,如果你們能保證每天都來踢鐵桶,我就給你們每人兩元錢的報酬。

三個孩子聽後非常開心,於是,每天都到老人門口賣力地踢鐵桶,而老人也如約給了他們相應的報酬。

過了幾天,老人對三個孩子說:」由於物價上漲減少了我的收入,現在恐怕只能給你們一元錢了。「

三個孩子雖有不滿,但還是接受了老人的條件,每天放學後依然堅持來踢鐵桶,但卻沒了之前的動力。

又過了幾天,老人愁容滿面地說:」孩子們,實在抱歉,最近手頭越來越緊,恐怕只能給你們五毛錢了。「

三個孩子聽後,瞬間滿臉不屑,其中大點的孩子憤憤地說:誰會為了區區五毛錢浪費時間,我們不幹了。」

從此以後,老人居住的地方再次恢復以往的平靜。

故事一開始,三個孩子是為了歡樂而踢鐵桶,這是他們的內在動力。

後來,隨著老人的介入,用額外的行為理由對他們進行了刺激;

而當金錢的刺激在短時間內比內在動力更有吸重力時,他們的內在動力就轉化成了外在動力,最後從為自己玩,變成了為別人玩,即為金錢而玩。

雖然短時間內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但是卻減弱了他們對踢鐵桶的興趣。

當這種外在動力對他們無法產生吸重力時,也就沒人願意去花費力氣做事了。

如此一來,如果我們只是為了聽話而讀書,就會像故事中講的一樣,把「聽話」作為讀書的誘餌,就已經把讀書的初衷給顛覆了。

把讀書從內在的自覺引向外在的價值,當我們覺得不值得為了聽話兒讀書時,可能就會出現厭學情緒。

事實上,幾乎沒有一個優秀的孩子是為了聽話而讀書的。

就成功而言,一個人的內在動力比外在動力重要得多,內在動力更加強烈和持久。

眾多自幼便在書海中遨遊的孩子,如同砥礪前行的航船,終於駛入了夢寐以求的名校港灣。

然而,在這片看似寧靜的港灣裏,一些孩子卻悄然患上了所謂的「空心病」。

究其原因,大多源於他們過往的航行動力,只是單純地指向了名校。

如今,當這艘航船終於抵達了理想的彼岸,那盞指引方向的燈塔已然遠去;

父母的舵手也不再像過去那樣熟稔於導航的技藝,孩子們自己更是迷失了方向,不知接下來該為何而航,為何而學。

他們像是失去了靈魂的航行者,在知識的海洋中漂泊,心中充滿了茫然與無措。

至此,伴隨而來便是無休止 躺平與擺爛。

在讀書方面,聽父母的話只是外在動力,讀書的興趣是內在的動力,它可以增加自己的學問,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升我們的能力。

在成長的道路上,父母會為我們付出很多,但我們要清楚地知道,決定未來命運的,不是父母,而是我們自己。

所以我們不能為了聽話而讀書,不能被動地按照父母的意願去讀書,更不能盲目地踏上父母為我們規劃好的人生軌域。

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娟心理:我 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專欄有療愈創傷和人格成長的方法,如有需求,可作了解;若有情感心理上的困擾,可私信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