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40多年,常有患者問我:為什麽我會得抑郁癥:又或是:我的孩子以前那麽開朗,怎麽就抑郁了呢?
其實在中醫理論中,抑郁癥的根源通常與情誌不暢、肝氣郁結和心神失養密切相關。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面臨著家庭、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挑戰。
當壓力沒有得到及時的排解,就會在體內積聚,形成氣滯。肝主疏泄,喜條達, 肝氣一旦郁結,就會影響其疏泄功能,進而擾亂心神,表現為情緒低落、煩躁焦慮、排斥對外溝通等抑郁癥狀。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是調節情誌的關鍵所在。 當心神因外界幹擾或臟腑功能失調而得不到養護時,便會出現神誌不寧、情緒低落等抑郁表現。 此外,脾臟負責氣血的運化,若脾虛無力,氣血生化不足,無法滋養心神,也會加重抑郁癥的癥狀。
因此,要想徹底緩解抑郁癥並防止復發,關鍵在於兩點:一是調理臟腑功能,提高身體的氣血運化能力;二是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消極思維方式,恢復身心健康。
之前門診上有個患者,男,35歲,因為家庭經濟壓力和工作壓力雙重原因,近三個月來出現 情緒不穩、疲勞乏力、食欲減退、煩躁不安 等癥狀, 偶爾有輕微自責情緒。
刻診: 面色暗沈,舌紅,苔薄,邊有齒痕,脈弦細,略數
辨證: 肝氣郁結,心脾兩虛型抑郁癥
治療原則: 疏肝解郁,養心安神
開方:柴胡、香附、白芍、枳殼、黃芪、黨參、白朮、當歸、陳皮、甘草等。 (中醫辨證一人一方,請勿擅自抓服)
一個療程後復診,自述失眠、情緒波動的癥狀有所好轉,調整方劑後繼續服用,前後四個月作用,諸癥皆消。後續助理隨訪,未見復發。患者家人非常高興,還專程跑過來送了錦旗。
中醫治療抑郁癥,說簡單點就是一個調理的過程, 透過改善臟腑功能,增強身體的氣血運化能力,結合調整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消極的思維模式,才能從根本上恢復身心健康,達到治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