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一次100支起售,按桶上架爆火的次拋,背後薅的全是年輕人的羊毛

2024-12-03女人

前言

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異常火爆,而次拋產品意外地脫穎而出,成為了眾多女性消費者的熱門選擇。

然而,為了增加銷量和利潤,一些商家紛紛推出了「豪華套餐」,起步數量就高達100支,有的甚至直接以桶為單位銷售,擔心產品滯銷。

消費者們紛紛瘋狂搶購,這背後隱藏著商業的奧秘。那麽,這種消費行為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策略呢?

次拋精華下的理性

昔日,護膚領域中「安瓶」被譽為神奇的萬能藥,然而現在,它似乎已被「次拋」精華悄然取代。在2024年的雙十一購物節中,美妝市場上出現了一匹黑馬——次拋精華。

在2024年的雙十一購物節中,美妝領域競爭異常激烈,然而「次拋精華」無疑是這場競爭中最引人註目的明星。

可復美膠原棒次拋在李佳琦直播間狂賣100萬單,單鏈銷售額破億,賈乃亮也為其開設專場帶貨,銷售額同樣突破億元大關。

在雙十一快消品預售累計成交榜單中,可復美品牌位居第五。其背後的母公司巨子生物,在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58.2%,達到了25.4億元,並且凈利率高達38.62%,在國內美妝行業中穩居首位。

根據魔鏡洞察的數據,從2023年10月到2024年9月,全網次拋精華的銷售額高達84.3億元,而三大平台的商品均價則在150至230元每盒之間。這些數據充分展現了次拋精華在市場上的巨大潛力和深遠影響。

在一本書籍中,「次拋精華」這一詞條的筆記數量已突破19萬篇,而抖音上的相關視訊播放量更是高達20億次,這無疑彰顯了其非凡的流行熱度。

次拋精華之所以能迅速走紅,並非是偶然現象,而是品牌策略與消費者需求相互呼應的結果。品牌方的精明策略和消費者對便捷、高效護膚的追求,共同推動了這場「迷你」護膚革命的興起。

眾所周知,次拋精華的塑膠包裝相較於傳統精華的玻璃瓶包裝,在成本上具有明顯優勢,生產周期更短,周轉效率更高,能夠迅速適應市場的需求變化。

尤為關鍵的是,次拋精華不僅為品牌帶來了提高客單價和利潤最大化的潛力,也促使越來越多的商家投身於次拋產品的生產。

很多品牌通常以「囤貨裝」的形式銷售次拋,幾十幾百支起賣,看似量大價優,實則單價並不低。

以李佳琦雙十一直播為例,潤百顏品牌的產品1.3ml裝130支售價為568元,折合每毫升3.36元;而同品牌1.6ml裝100支售價為599元,每毫升價格為3.74元;可復美品牌1.5ml裝100支售價699元,每毫升價格達到4.66元。

在對比中,我們發現OLAY小白瓶、珀萊雅源力和薇諾娜特護精華這三款瓶裝精華的單價(每毫升)分別為2.5元、2.9元和3.14元。

顯而易見,盡管次拋精華的單價並不占優勢,但眾多的包裝和數量卻讓消費者產生了一種「物有所值」的錯覺,進而促使他們進行「囤積式」購買。

次拋精華最初主要以玻尿酸保濕為主,但現在已經涵蓋了修護、抗皺、抗氧化、美白、祛痘等多種功效。

透過實施這種細分功效策略,品牌得以觸及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滿足他們多樣化的護膚需求,從而有效擴大其市場份額。

昔日僅屬於少數高端品牌的「珍貴」成分,如今借助次拋包裝技術,得以普及至普通消費者,例如那些對光線和氧氣敏感的維生素C和視黃醇等。

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做法迎合了消費者對高科技護膚成分的追求,但同時也為那些本不需要一次性包裝的產品提供了行銷噱頭,進而導致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為消費者「考慮」

品牌方深諳消費者心理,巧妙地利用贈品策略來提升客單價。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許多次拋產品的贈品都是一些基礎護膚產品,這些贈品本身的價值並不高,而且很多消費者並不需要。

贈品的設定,旨在提升產品魅力,讓消費者產生「物有所值」的滿足感,同時,也助力品牌有效解決庫存積壓問題。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贈品的成本最終還是由消費者承擔。在閑魚等二手平台上,充斥著大量低價轉讓的次拋贈品,也從側面反映了這一現象。

隨著眾多品牌紛紛湧入次拋市場,競爭變得愈發激烈,產品同質化問題也日益凸顯。為了在這場競爭中嶄露頭角,品牌們開始在包裝設計上尋求突破。

次拋精華的包裝形式經歷了從最初的膠囊型,發展到如今的滴管型、卡片型、雙倉型等多種形態,呈現出日益豐富的多樣性。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看似華麗卻實用性不高的設計。

這種「包裝內卷」的現象,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也加劇了資源浪費,偏離了護膚的本質。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產品的功效和安全性,而不是花哨的包裝。

這種單次使用的精華設計,有效防止了傳統精華產品開封後氧化和細菌滋生的問題,確保了使用的衛生和便捷。同時,它精確控制了每次使用的量,既避免了浪費,又適應了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需求。

對於頻繁出差或旅行的人來說,次拋精華的小巧設計和便攜性,讓他們無需攜帶眾多瓶罐,大大簡化了出行的繁瑣。

相較於價格昂貴的正裝精華液,次拋式精華的單價更為親民,有效降低了消費者嘗試新產品的經濟風險。若使用後發現產品不適合自己的膚質,還可以選擇在二手市場上出售,以減輕經濟損失。

無疑,這種低風險的購物體驗極大地提升了消費者嘗試新產品的意願。

近年來,「迷你」產品成為了消費市場的新寵,無論是小巧的奶茶、精致的甜筒還是袖珍的化妝品,都彰顯了這一流行趨勢。

這些「迷你」產品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嘗鮮的心理,也迎合了當下流行的「小確幸」文化,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一些小小的滿足感。

此外,"迷你"產品因其便於控制使用量和減少浪費的特性,與當前推崇的永續發展理念相契合。次拋精華作為"迷你"護膚品的代表,無疑也從這一消費趨勢中獲益。

終究破碎的泡沫

次拋精華的流行,不僅在業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也讓消費者產生了一些疑問。隨著「萬物皆可次拋」這一趨勢的興起,過度包裝的問題也隨之顯現。

而且並非所有護膚成分都需要次拋的形式來保存,一些穩定性較高的成分,例如菸鹼醯胺、泛醇B5等,完全可以使用傳統的瓶裝形式。

過度包裝不僅推高了生產成本,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相較於玻璃瓶,塑膠軟管的回收利用率明顯較低,導致大量一次性使用的空殼最終轉化為難以處理的垃圾,給環境帶來了沈重的壓力。

盡管部份品牌已經實施了回收方案,然而效果並不顯著,僅能暫時緩解問題,並未觸及根本。

很多品牌將自己的次拋精華產品誇大宣傳,但功效不顯著等問題。最多的就是一些主打抗老、修復的次拋精華,實際效果可能並不明顯。

部份品牌過度強調「無菌」、「無防腐劑」的概念,卻忽略了產品本身的功效。事實上,對於健康的皮膚而言,並不需要醫用級的無菌環境,只要符合國家相關法規的標準即可。

過分強調「無菌」理念,實際上更像是一種行銷策略。此外,某些成分的活性在開封後,即便采用一次性包裝,也難以維持較長時間,這將導致其效果降低。

當前次拋精華市場正經歷著泡沫化的階段。一些品牌在沒有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的情況下,盲目追逐市場趨勢,導致產品之間差異性不大。為了吸引顧客,他們不得不依賴於低價策略和行銷技巧。

這種 不永續 的發展模式,最終會導致市場亂象,損害消費者利益。未來,次拋精華市場需要回歸理性,註重產品 研發和創新 ,提升產品品質和功效,才能實作永續發展。

結語

次拋精華的問世,無疑為使用者帶來了既方便又衛生的護膚新體驗,然而,它也面臨著包裝過度和效果存疑的挑戰。

消費者在面對次拋熱潮時,應保持理性,依據個人膚質和實際需求挑選合適的產品。避免因盲目跟風或過度消費而受到「迷你」、「無菌」、「高科技」等行銷噱頭的影響。重要的是要關註產品的實際效果和成分,而非僅僅被行銷概念所吸引。

對於品牌而言,則需要更加註重產品研發和創新,提升產品品質和功效,只有真正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有效的產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實作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