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書蟲們註意啦!這次我挖到寶了,一本能讓你徹夜難眠的佳作!翻開第一頁,就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每個字都透著魔力,讓人欲罷不能。情節環環相扣,角色鮮活得仿佛就在你身邊,這種沈浸感,簡直了!我保證,這書不看,你的書架都少了份靈魂。快來,咱們一起遨遊在這精彩絕倫的故事裏吧!
第一章抑郁是一種能治好的病
第一節抑郁癥是心理出了問題
一、抑郁癥:人類心靈的感冒
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曼將抑郁癥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感冒」。感冒,是人類的一種多發病、常見病,人的身體經常會感冒,同樣,人的心理也經常會患「感冒」,不過是表現形式不盡相同罷了。專家習慣於把抑郁癥稱作「人類心靈的感冒」。
大約有12%的人在他們一生中的某個時期都曾經歷過相當嚴重而需要治療的抑郁癥,盡管大部份人的抑郁癥發作後不經治療也能在3~6個月內結束,但這並不意味著當人感到抑郁時可以不用管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敗,很多人都會經歷失業、離婚、失去心愛的人或其他種種痛苦。比如,我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再也不存在了,我們最愛的人,再也不能回到我們身邊了。每當這些時刻來臨的時候,我們都會悲傷、痛苦甚至絕望。通常,由這些明確現實事件引起的抑郁和悲傷,是正常的、短暫的,有的甚至有利於個體的成長。但是,有些人的抑郁癥並沒有十分明確、合理的外部誘因,另外一些人,雖然在他們的生活中發生了一些負性生活事件,但是,他們的抑郁癥狀持續得很久,遠遠超出了一般人對這些事件的情緒反應,而且抑郁癥狀日趨惡化,嚴重地影響了工作、生活和學習。如果是這樣,那麽很可能他們已經患上了當今世界第一大心理疾病——抑郁癥。
抑郁,英文為depression,中國港、台地區及大陸部份文獻也轉譯為抑郁。
無論在漢語還是在英語中,「抑郁」都已經存在了很多個世紀。在中國古代的中醫文獻中,早就有「郁癥」這一類別。但是今天廣義上的「抑郁癥」其實指的是一大類心理障礙,我們把它們統稱為「情緒障礙」。情緒障礙包括許多不同的障礙,其中主要有重性抑郁癥和慢性抑郁癥,其他還有抑郁性精神官能症、反應性抑郁癥、產褥期抑郁癥、季節性抑郁癥、更年期抑郁癥,等等。狹義上的抑郁癥是指重性抑郁癥。國外的診斷標準已經把抑郁性精神官能症歸於情緒障礙,而在國內的標準CCMD-2中,仍把抑郁性精神官能症和重性抑郁癥區別開來。
如果非要給抑郁癥下個定義,那麽,可以這麽說,抑郁癥通常指的是情緒障礙,是一種以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這種障礙可能從情緒的輕度不佳到嚴重的抑郁,它有別於正常的情緒低落。對於普通人來說,從其癥狀入手,是認識抑郁癥的最好辦法。
二、抑郁癥:第一號心理殺手
抑郁癥的患病率占世界人口的5%左右。患者常有痛苦的內心體驗,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消極、悲傷的人」,自殺率高達12%~14%。在自殺者中,60%左右的人患有抑郁癥,所以抑郁癥被稱為「第一號心理殺手」。
廣州一位曾經發誓要珍惜寶貴的生命,用一切辦法勸阻別人結束生命的人——陳雲清,最後竟然懸梁自盡。陳雲清是【珍惜生命——論中國的自殺問題】的作者。這本洋洋十萬言研究自殺問題的著作,列舉了大量中國古代、「文化大革命」時期和當前形形色色的自殺事件,分析了自殺的型別、性質以及應該采取的態度。他還是中國第一個防治自殺機構——廣州市「培愛」防治自殺中心的組織者和負責人。
那麽,陳雲清為什麽會走上自盡之路呢?
一位心理專家說:「求生是人的本性,淪陷自己的生命,不論有多少理由,都是不正常的行為,是精神支柱崩潰的表現。」
陳雲清是一位研究防治自殺問題的專家,但他的自殺,並不奇怪,因為他患有抑郁癥。抑郁癥是導致自殺機率最高的心理疾病。患者的情緒持久地低落,萬念俱灰。病情越重,越不願治療,更不能指望他個人的力量戰勝抑郁癥,因為它是一種病,我們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並不能避免這一嚴重社會問題的出現。目前,全世界有2億人患有抑郁癥,它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抑郁癥常侵襲優秀人才。美國著名抑郁癥問題專家史培勤說:「這種疾病往往襲擊那些最有抱負、最有創意、工作最認真的人。歷史名人中,如牛頓、達爾文、林肯、丘吉爾……都患過抑郁癥。英國王妃戴安娜,一生中患過4次抑郁癥,多次自殺,心理醫生為她治療了2年。」
受煎熬於抑郁癥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麽病。不少的患者,長期「夜不能寐」,或陷入原因不明的突發性睡眠障礙,被誤診為「神經衰弱」而久治不愈,患者存在各種軀體癥狀,服用多種藥物而無效果,卻未想到這是「隱匿性抑郁癥」。兒童和青少年中,抑郁癥患者亦為數不少,常表現為學習困難、成績不佳和情緒障礙,家長與教師應對此加以重視。
不要以為抑郁癥患者必然會表現出情緒低沈、抑郁或外表特征明顯,「一看即知」。事實上,許多輕、中度抑郁癥患者,常常外表如常,而內心十分痛苦。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稱抑郁癥為「黑狗」,他以親身體驗告訴公眾:「要是‘黑狗’開始咬你,千萬不要置之不理,要是嚴重的征象已經持續了數周,而且還有自殺念頭的話,那就該趕快去看醫生。」
廣州著名心理專家施夢娟說:「凡有悲觀、消沈與自殺意念的人,不要簡單地認為是‘思想問題’,親友及社會都要理解及關心他們,警惕‘抑郁癥’的可能,及早診治。所幸的是,藥物治療抑郁癥的效果很好,對絕大部份患者都有療效。」
抑郁癥會使人覺得疲乏無力、無價值感、無助和絕望,其實,這些癥狀並非全部由精神刺激所致。最新國際醫學研究表明:以血清素為主的大腦「生物胺」相對或絕對不足,是導致抑郁癥的重要原因,故而積極而有效的抗抑郁劑治療,會逐漸地使抑郁癥的患者恢復健康。現代醫治抑郁癥的藥物,已發展至第4代和第5代,透過3個月治療,約90%以上的患者可獲得良好的療效,當然,除藥物治療外,心理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世間只有愛能治愈心靈的創傷,而寬容和理解,便是愛的橋梁。只要愛心不死,明天的太陽就永遠不會隕落。
第二節抑郁癥常見的癥狀有哪些
一、情緒低落是抑郁癥的核心特征
一般的抑郁只是輕度的,達不到抑郁癥的程度。臨床上所說的抑郁癥不僅是「情緒沮喪」,還是一種醫學疾病,每年有上百萬的人患上這種疾病。這種疾病不是一時的情緒低落,而可能會持續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具有破壞性的後果。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抑郁狀態,處理不好,後果不堪設想。
比如小白,24歲。他坐在醫生面前的時候,年輕的臉龐上沒有一點兒光彩,一副意誌消沈、憔悴不堪的樣子。醫生在跟他談話時發現他心情十分抑郁。
他總是貶低自己、譴責自己。比如,幾個月前跟媽媽出去逛街,他去買水,結果媽媽的錢包被人搶走,那人還推倒了他媽媽,導致他媽媽扭傷了腳。這讓他自責不已。在他的眼裏,一切事情都是他的錯:要是他事先帶水的話,要是他不去那麽遠的話,要是他走快一點兒的話……他在心裏不停地想象著各種可能性,越想越覺得是自己考慮不周,這是不可饒恕的錯誤。
最近他老是想起小時候跑到鄰居家的花園裏去「偷」人家的花,還故意弄壞小朋友的玩具的事,由此得出一個結論:「自己在小時候就是一個壞孩子」,「這正是邪惡本性的表現」。
事實上,小白並不是在這一兩件事情上是這樣。他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傾向於認為是自己的錯,碰到他認為嚴重的過失時,甚至認為只有一死方足以謝天下,雖然大家並不認為那是什麽嚴重的錯。
小白還有明顯的自卑心理,認為別人看不起他、討厭他、鄙視他,所以表現得疑心重重,老懷疑別人是不是在議論自己的過錯,覺得沒臉見人。
他還說現在自己的思維慢了許多,感到腦子遲鈍「變笨了」,工作效率明顯降低。他害怕自己腦子壞了,成了廢物、社會的寄生蟲,這更增加了他的自卑和自責。
現在,他每天感到全身酸懶無力,一些簡單的日常活動如穿衣吃飯對他來說都需要下很大的決心來完成。他每天淩晨即醒,瞬間便愁雲集聚。此時,情緒極低,他自己講:「不知如何才能熬過痛苦而漫長的一天。」
以上小白的癥狀是抑郁癥的典型表現,具體到每一個患者來講,癥狀可能有輕有重,但情緒低落是本病的核心癥狀,凡有此癥狀的患者,應及時找專科醫生診治,以免貽誤病情,造成不良後果。
二、抑郁癥的通常表現癥狀
抑郁癥是擾亂人生活的一種情感障礙性疾病。它可能會影響人的全身,影響人的思維、情緒、行為和自我感知方式,亦能在很多方面改變人。例如:對他人的觀感,對工作環境或社會環境的感覺,甚至是一些諸如人的外表、房子、衣服等。
人與人各有不同,從而抑郁癥癥狀也因人而異。以下一種或多種癥狀你聽起來很熟悉嗎?
1.情緒低落、對平時喜歡的事提不起興趣
幾乎每一天都情緒抑郁。
抑郁情緒和泣不成聲都是抑郁癥癥狀。然而,很多抑郁癥患者感覺麻木,並不傷心。
在日常活動中缺乏興趣,缺乏內驅力。
抑郁癥使人對平時被視為很重要的事情漠不關心。他們可能不得不強迫自己完成該做的事情,甚至對一樁小事情也認為是一種負擔。很多抑郁癥患者說自己是厭煩和懶惰的,盡管他們無睡眠問題,但他們還總是感到疲勞。「性趣」減弱也很普遍。
2.胸悶、心慌
抑郁癥患者可能常常感到胸悶、心慌,去醫院檢查也常常查不出原因。
3.胃口改變
抑郁癥可導致胃口增加或減少,所以,抑郁癥患者的體重可能增加或降低。
4.失眠、早醒
睡眠有問題。
許多抑郁癥患者經常失眠,常表現為入睡困難、淺眠多夢、易驚醒,以及早醒。如淩晨2~3點便醒來,再難入睡。早醒往往是抑郁癥患者的特征性癥狀之一。
5.疲乏並出現心理問題
抑郁癥患者經常坐立不安和焦慮,有時達到激越的程度。焦慮會造成缺乏耐心和憤怒,並且即使是低度的壓力,也使人難以承受。
疲乏或者渾身無力。
產生負罪感、無用感和無安全感。
抑郁癥患者通常對自己、周圍世界和未來感覺消極。他們可能對往事有負罪感。很多抑郁癥患者感到自己無用,認為抑郁癥是對他們做過的或未做事情的一種懲罰。抑郁癥會導致患者對他人產生依賴,亦會導致不修邊幅和不講個人衛生。
6.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
難以集中精力和正常思維。
抑郁癥使人難以清晰地思維和做出甚至是很小的決定。
抑郁癥患者常常不能輕易地集中精力。
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變得沒有效率,出現挫折感和厭惡感。
7.頭痛、背痛、軀體疼痛
大多數抑郁癥患者都有不同的軀體癥狀,感到渾身不適。
8.自殺念頭
很多抑郁癥患者想到以死來解脫痛苦。患者經常為了結束痛苦和困惑而產生死亡的念頭和行為。
如果你有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念頭,請馬上找精神專科醫生就診。
如果你或你關心的人有上述四種或更多的癥狀達兩周以上,癥狀嚴重到幹擾日常活動或有自殺念頭,那麽請去看精神專科醫生,以便做出正確的診斷。
如果你有抑郁癥,那麽傷害你的癥狀也可能影響到你的家庭、你的工作表現和你的人際關系。
所以,要牢記:這是一種真實疾病的真實癥狀。不要沈溺於自責及糟糕的感覺中不能自拔。相反,你應去看醫生,謹遵醫囑,以使你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第三節抑郁癥患病的原因全揭秘
一、抑郁癥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典型案例
近來,編輯部裏一向活潑開朗的曉雪突然變得郁郁寡歡了,而且時常嘆氣,念叨活著累、沒意思。原因是與她相處兩年的男友突然另有所愛,盡管曉雪嘴上說「不屬於自己的早晚會失去」「天涯何處無帥男」之類的灑脫話,可她情緒上的變化卻揭示了其內心的苦惱。一天,她苦笑著說,她會不會得抑郁癥了……無獨有偶,一直自信能考上北大的倩倩得知自己的分數達不到北大分數線的時候,一下子變得沈默寡言了,整天把自己關在書房裏不願見人。她的媽媽犯難了,擔心這樣下去女兒會生病,可又不知該怎麽辦。
一般而言,如果某種疾病有明確的原因,我們的感覺可能會好一些。但是,與許多其他嚴重疾病類似,在沒有任何誘發事件或疾病的情況下,抑郁癥也可能發作。抑郁癥往往是各種遺傳、心理和環境等復雜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1.生物化學
一個人患有抑郁癥時,大腦中往往有某些被稱為神經傳導物質的化學物質出現減少的情況。人們認為,如果5-羥色胺和去甲基腎上腺素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之間不平衡,就可能導致抑郁癥或焦慮癥。5-羥色胺和去甲基腎上腺素減少常常導致情緒低落、動力下降以及食欲和性欲改變。
2.遺傳
與許多其他疾病一樣,抑郁癥往往在家族中集中出現。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郁癥,則孩子患該病的機率會增加10%~13%,在孿生子中,這個比值還要大。
如果孿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郁癥,那麽另一個人在一生中患抑郁癥的可能性是70%。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在有明顯抑郁癥家族史的人中,許多人甚至在持續緊張的情況下也從來不得這種病。反過來,有些患抑郁癥的人根本沒有抑郁癥的家族史。
3.社會與環境
一些研究表明,不良生活事件,如離婚、重病或屢遭不幸,可導致抑郁癥。
日常壓力對我們的身體有看不見的不良影響,可以促成更大範圍的疾病,包括心臟病、感冒和抑郁癥。對於已經容易患抑郁癥的人,如果持續處於暴力、忽視、虐待或貧窮之中,那麽更可能會患上這種病。
4.軀體疾病
許多軀體疾病和狀況,如中風、心臟病發作、癌癥、慢性疼痛、糖尿病、激素紊亂和晚期疾病,往往可以導致抑郁癥。如果你或者你認識的人患有軀體疾病,而且有淡漠癥狀或者無法解決自己的基本生理需要,則應該與醫生聯系。這些癥狀可能是對軀體疾病的情緒反應或主觀反應,也可能是這個人有需要治療的抑郁癥。
5.性格
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癥:遇事悲觀、自信心差、對生活事件把握性差、過分擔心。這些性格特點會使心理應激事件的刺激加重,並幹擾個人對事件的處理。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兒童或少年時期養成的,這個時期的精神創傷對人的影響很大。
6.其他
一些心血管藥、激素、避孕藥,甚至是一些非處方藥均可以引起或加重抑郁癥。更多資訊請向醫務人員咨詢。另外,經常過多飲酒有時也可以導致抑郁癥。
雖然我們對有關抑郁癥病因的知識有了進一步了解,而且會繼續向前發展,但是在整個人類歷史中,不論老幼、貧富、名人百姓,都有人患過抑郁癥。不論你是什麽人,你在生活中某些時候都有可能出現抑郁癥的癥狀。
二、抑郁癥的心態原因
一般而言,導致抑郁的原因主要是性格原因。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改變自己看問題的方式,調整自己的心態。
造成這種情緒上的不良狀態,主要與八種心態有關。
(1)走極端。這種現象表現為運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思考問題,不是白就是黑。這種人一遇到挫折便會有徹底失敗的感覺,進而覺得自身已不具有任何價值。
(2)以偏概全。認為事情只要發生一次,就會不斷重復出現。生活中,這類人一遇到困難與不幸,即認為困難、不幸會重復出現。一次戀愛失敗,就認為以後再也不會找到真心的愛人。
(3)消極思維。有的人遇事總想消極的一面,就像戴了一副變色眼鏡看問題,濾掉了所有的光明,整個世界看起來暗淡無光,都是灰色的。他們常常用一個消極的假設支配著自己的思想,對事物只抓住它的消極部份,並牢牢記住。
(4)敏感多疑。有些人喜歡無事生非,終日擔心自己將會「大病臨頭」,遇事往往主觀猜疑、杞人憂天。
(5)自卑心理。有些人總習慣用悲觀、消極、絕望的觀點看問題,不自覺地產生自卑心理。在自卑的引導下,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例如,看見別人取得某種成就,就會想「人家有本事,我不能和人家比」,如果自己遇到挫折,則不去從根本上找原因,而是想「我的運氣本來就不好」。這種毫無根據的自怨自艾或者憤世嫉俗,導致本來松弛的神經變得緊張。
(6)自我評價過低。有的人把一般性過失、欠缺、挫折和困難看得過於嚴重,似乎做了不可逆轉的錯事。他們在生活中總是過分誇大自己的不足,過低估計自身的長處,做事時常常灰心大於信心。
(7)擴大推理。有的人把自己的不良感覺當成事實的根據,如:「我有負罪感,那我一定幹了什麽壞事」,「我覺得力不從心,那麽我一定是‘低能兒’」。對於失敗則認為,「早知道結果會是這樣,又一次證明了我的無能」。尤其是情緒低沈時,這種擴大化的感覺推理特別活躍。
(8)自責自罪。有的人總是主動承擔別人的責任,並且妄下結論,認為一切壞的結果都是自己的過失和無能所致。即便外出,正巧天氣不好,也會自認倒黴。如果自己無意中有了過失,別人並沒有計較,或者早已經忘掉了,自己也還會憂心忡忡,擔心別人對自己有看法、有成見。他們過分註意別人的臉色,以致更加束手無策、不敢行事,或者自暴自棄、不能有所進取。此種變形的自卑、內疚心理,來源於人格的變形和過分的責任感及義務感。
以上的錯誤認知,導致了許多人陷入抑郁困境而不能自拔。
另外,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挫折也會導致抑郁,比如患了重病、頑疾,家庭出現了大的糾紛,工作、事業遭到了重大失敗等。
三、抑郁癥的易患人群
雖然人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癥,但是有些人患該病的可能性較大。
①親屬。那些現患或曾患抑郁癥者的親屬,由於遺傳或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患嚴重抑郁癥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群的兩倍。
②女性。女性患抑郁癥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流產、產後、工作和家庭的雙重責任、照顧年邁的父母和獨自撫養孩子等壓力也可以在其中起作用。
心理專家認為:與男性相比,女性和別人的關系限定得更明確,由此,挫折對她們的影響更深,更易使她們患抑郁癥。另一方面,與單身婦女相比,母親較少患嚴重的抑郁癥或產生自殺念頭,因為母子間的密切關系能保護她們免受其他挫折對情感的沈重打擊。
近來的研究表明:兒童期嚴重的情感打擊在許多婦女患抑郁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美國心理協會的權威人士認為:37%的女性抑郁癥患者,在21歲前受到過軀體或性方面的虐待。
③老年人。在老年時出現的抑郁常常是對身體衰弱、親人喪失等的反應。身處在孤獨、寂寞和衰弱之中,是非常令人沮喪的。在老年人中,抑郁癥的癥狀往往被誤認為其他疾病(如老年性癡呆)的癥狀。當一個老年人看起來分不清方向、顛三倒四或喪失記憶(這些均為癡呆的癥狀)時,他們實際可能已經患上了抑郁癥。
④兒童。抑郁癥在兒童期極少出現,但虐待、挫折、患有嚴重抑郁癥的父母增加了它的產生機率。兒童可能不表現出明顯的悲傷,而常出現異常的不安、好攻擊或有學習問題等行為障礙。
⑤青少年。自殺是15~19歲青少年中排在意外之後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專家認為:青春期是艱難的時期,此時的青少年體內激素劇烈變化,在高傲和自卑間徘徊,既要擺脫家庭的束縛又未完全獨立,這使得他們對重大的挫折易產生嚴重的情緒反應。家長和老師可以透過辨認學習出現問題、失敗後難以恢復信心或出現突然的難以理解的情緒、行為的變化,來發現青春期抑郁癥。
⑥慢性病患者。他們感到前途黯淡,特別是當慢性病導致疼痛、限制了活動時。感到抑郁並不一定是抑郁癥,但也不正常,應得到醫生的幫助。對抑郁的治療常能改善慢性病。
(5)酒精和藥物濫用者。很多抑郁癥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常常與使用酒精、麻醉品和安眠藥密切相關。
第四節抑郁癥對身體有什麽危害
一、抑郁癥是致癌的危險因素
心理因素與癌癥的關系越來越引起醫學界的重視。在臨床上遇到的癌癥患者,絕大多數發病前有長期的抑郁、悲傷、焦慮、苦悶、恐懼等不良情緒。
古希臘著名醫生蓋倫在2世紀時就談到抑郁的婦女易患乳癌。上海長征醫院研究了34例腫瘤患者,發現30%~60%的患者有抑郁癥狀。英國醫生觀察到乳癌患者大都是不會發泄憤怒的人。專家們調查了幾百個癌癥患者之後,認為許多癌癥患者的性格孤僻、內向、自卑。
美國芝加哥大學R.舍凱爾對工業部門的2000多名男性雇員的健康情況隨訪了20年,他們將那些死於癌癥的人的性格特點和那些死於其他原因的人相比較,發現前者性格消沈的人數是後者的2倍。這項大規模的前瞻性研究指出:壓抑可能是導致人類患癌癥的一個危險因素。
從1971年開始,美英等國專家采用老鼠、兔子等作為試受體,人為地使其行為和情緒受到壓制,過了一段時間,這些動物都患了肉瘤、乳癌、白血病等癌癥。
1978年6月,美國【科學】雜誌刊登了題為「癌癥和心理是否有關」的論文,文章指出,癌癥的發展與情緒條件有密切的關系。例如,癌癥的自然消退發生的原因之一,是由於本人精神狀態的好轉和人生觀的改變。
美國醫生哈默透過對500例癌癥患者的檢查研究得出結論說:「癌癥是惡性情緒沖擊下人腦編制程式錯誤的密碼引起的細胞變性。」惡性情緒致病的模式是:
內外刺激情緒(心理)因素功能障礙、細胞疾病組織結構變異導致癌癥。精神神經免疫學科的研究從理論上證實了大腦與免疫系統之間確有化學物質在傳遞資訊,而傳遞資訊最活躍的化學物質在產生情緒的那部份大腦中樞神經區域裏最集中。按照免疫監督理論,癌細胞總是不停地在所有正常細胞中產生,但免疫系統能辨識出它們並將它們消滅掉。由於不良的情緒勢必帶來睡眠不佳、食欲不振等生理反應,使體內激素分泌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免疫功能下降,使癌癥有可乘之機。因此,我們樹立豁達超脫的人生觀,學會控制、疏泄緊張情緒,保持良好的情緒,對預防癌癥具有重要意義。正如蘇聯著名的阿諾欣院士在1992年所寫的:
「人類已進入情緒重負的非常時代,要想克服這種狀況,只有鍛煉自己的意誌,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智地克服情緒應激。」
二、抑郁癥與骨質疏松
德國馬克·司普蘭克中心的研究人員經過兩年的研究,觀察兩組40歲以上的抑郁癥患者與一般正常人的骨質密度兩年前後的變化,發現抑郁癥患者的骨質流失比一般人快。
研究人員表示,可能是抑郁癥患者的體內激素的變化,影響到體內與骨質有關的激素之間的平衡,從而使骨質加速流失。
統計上也傾向於抑郁癥患者的骨質疏松癥比例高,死亡率也比一般人要高。
三、抑郁癥對心臟的影響
美國威克福雷斯特大學老年病學家布倫達·彭寧斯對2847名年逾55歲的人——其中有一部份是心臟病患者——追蹤研究了4年,探討抑郁對心臟的影響。結論是:嚴重抑郁者死於心臟病的機率,至少3倍於一般人。即使只有輕微抑郁,死於心臟病的機率也比常人高出50%。彭寧斯認為,抑郁能導致精神壓力增大,而精神壓力增大會使皮質醇的分泌增加,引發心率和血壓上升。其他原因可能是:抑郁的人往往運動少,飲食也不正常。
四、抑郁癥對女孩子身高的影響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少女的情緒與身材的高矮之間有一定的聯系。處於青春期和青春期前的少女如長期憂慮,其身高將比其他少女平均矮2~5厘米。這種情緒與身高之間的聯系在男孩身上沒有發現,也許是因為情緒障礙對男孩來說較少見也較短暫。
生長激素是一種刺激兒童肌肉、骨骼生長的化學物質。情緒憂慮或沮喪的兒童其生長激素的分泌低於一般水平。這表明精神和情緒對身體發育具有重要影響。
研究人員在紐約州北部的兩個縣隨機選擇了716名兒童,男女大致各半。在從他們青春期前直到成年的9年中,研究人員定期評判這些研究物件是否具有情緒消沈以及兩種憂慮障礙的癥狀:一種是分離憂慮,其特征是對離家感到過分不安(即使是離家上學或者在朋友家中睡一夜),另一種是過分憂慮,其特征是對諸如外表或學習成績等事情總是憂心忡忡。
研究人員發現,其中少女的憂慮尤其影響她們成年後的身高,使她們成年後比健康的少女矮小。
兒童被診斷出有情緒障礙的年齡越大,對身高的影響也越大。在11~20歲時被診斷出有分離憂慮的女孩身上,情緒障礙與身高之間的聯系最強烈。
情緒在青春期女孩身上的影響比同期男孩身上的影響更明顯,其原因尚不清楚。一種理論推測,是女性激素起了作用。因為激素與情緒之間存在某種聯系。另一種可能是社會因素。據有關調查證明,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對憂慮或沮喪做出反應。
第五節抑郁癥與神經衰弱的關系
「神經衰弱」這個疾病診斷名稱,中國還在繼續使用,屬於神經官能癥的範圍之內,患此病的人很多,常到內科及神經科門診診治,很少先想到去找精神科醫生,由於久治不愈才想到精神科試試。而有的國家已經在疾病分類上取消了「神經衰弱」,曾有國外學者對中國某醫院診斷為神經衰弱的患者進行了研究,結果認為大多數屬於抑郁癥或焦慮癥,而非神經衰弱。中國國內學者曾對此觀點存在異議,目前大多數學者仍主張保留「神經衰弱」的診斷名稱,但也認為中國對神經衰弱診斷偏寬,把有些不屬於神經衰弱的患者也診斷為神經衰弱了,其中有些患者實質上是抑郁癥。
那麽,如何區別神經衰弱與抑郁癥呢?其難度是很大的,因為兩者十分相似,如曾經有一位患者,她四五年來終日感到頭痛、頭昏、乏力、腹脹、全身不固定部位疼痛,一走路就心跳、氣急、胸悶,缺乏食欲,便秘,睡眠多夢,早晨四五點鐘就醒來,於是白天工作感到昏昏沈沈的,做事提不起精神,但每日保持出勤,勉強去完成任務。她曾去大醫院內科、神經科診治,做過腦電圖、B超、CT等各項特殊檢查,報告都為陰性,診斷都說她是神經衰弱,服用過補腦藥、維生素、中藥,也試過針灸,自己購買過營養品、補品,先後花去了數萬元也不見好。別人給她介紹男友,都被她一一拒絕,認為自己都管不了,怎麽能再去害人,逐漸出現了悲觀消極情緒,覺得這樣受病魔折磨生活得太累,還不如早日離開人間好。求診後給她服了兩個星期的抗抑郁藥,上述癥狀逐漸消失,情緒振作起來,睡眠和食欲都見好轉,對前途也充滿了信心。隨訪一年,情況一直良好,已經停藥。
這位患者總的臨床表現與神經衰弱十分類同,但經服用抗抑郁劑後很快奏效。實踐證明,她的病癥並非神經衰弱,而是抑郁癥,這種抑郁癥稱為「隱匿性抑郁癥」,即表面上表現出很多軀體癥狀,而其實質為抑郁癥,但抑郁癥狀卻被軀體癥狀掩蓋了,此病名就來源於此。
如果仔細分析一下,這位患者有幾個地方是值得註意的:她的情緒是低落的,精力不充沛,缺乏信心,對前途感到消極,容易疲勞,早醒,食欲減退等,這些都提示可能是抑郁癥。還有幾點有助於確定診斷:
①她的癥狀有晨重夜輕的規律,她自訴早晨心情最不好,渾身乏力、頭昏,而到了晚上感到輕松些,看看電視、與人聊聊會覺得心情好些。一般神經衰弱的患者,到了晚上癥狀更嚴重,與此患者的規律相反。
②據了解,她的祖父及二伯父都因自殺身亡,具體情況不詳,推測可能患有抑郁癥。
如果某患者在既往病史中,有階段性的神經衰弱發作,則應考慮抑郁癥的可能。該患者經過抗抑郁劑治療不過二三個星期,癥狀就明顯減輕,這從治療角度也反過來證明她患的確是抑郁癥。
由於中國精神衛生知識不普及,而且對精神病患者存在偏見,因此有神經衰弱癥狀的患者多去其他臨床科診治,其他臨床科醫師往往因缺乏精神科專業知識,一聽到這些癥狀,而且客觀檢查也都無異常發現,很自然會想到是神經衰弱。由於未能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患者長年累月遭受痛苦而無法解脫。這種病例在臨床上是很常見的,因此希望患有類似癥狀的患者不妨到精神專科做一下心理咨詢,特別是那些頑固難治的神經衰弱患者,要考慮到其中部份(不是全部)可能屬於抑郁癥,適時采用抗抑郁劑治療,有時可能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些患者對抗抑郁劑的耐受性較差,對藥物副反應特別敏感,因此開始要采取小劑量治療,逐漸加量。病者對藥物副反應的出現也要有一定思想準備,一旦出現副反應也要忍耐,堅持服用,千萬不要半途而廢。有不少人治療失敗就在於沒有堅持服用,服用了幾天覺得不舒服,就擅自停藥,又調換別的醫生診治,反復輾轉,結果拖延治療,加重了病情,病者自然繼續處於病魔折磨之中,這類教訓是屢見不鮮的。
第六節抑郁癥不是一般的發愁
有位先生因家庭瑣事和妻子吵了一架,這幾天心情一直很郁悶,總是發愁。
他問醫生,他是不是患上了抑郁癥?醫生告訴他,發愁和抑郁癥不是一回事。發愁是一種不愉快、不高興的內心體驗,人人都感受過。比如,一個人丟了錢可能發愁,被領導或妻子說了一頓也可能發愁,但這都不是患了抑郁癥,抑郁癥是有嚴格的定義和診斷標準的。
首先,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癥狀不是一般的發愁,它是以心境低落的一組癥狀群組成的,這組癥狀群包括以下9個癥狀:
①對以前感興趣的學習、工作甚至看電視都不再感興趣,
②無原因地感到沒有力氣、疲勞甚至不想起床,
③愛發脾氣,火氣一點就著,
④做事、說話、想事緩慢,註意力不集中,腦子一片空白,
⑤總感到自己沒用或有罪,
⑥睡不著、早醒或睡不醒,
⑦吃不下或吃得過多,
⑧對異性、配偶不感興趣,
⑨不想活或有自殺行為。
當然,一個患者不可能同時有這麽多癥狀,但至少會存在4項癥狀。
其次,這種癥狀群至少存在了兩個星期以上,而發愁的持續時間較短。
最後,這種心境低落的癥狀群是很嚴重的,它不但使患者感到十分痛苦,還使患者的社會功能受到損害,而發愁則不損害人的社會功能。人的社會功能是指學生應能很好地上學,工人、農民、幹部應能很好地上班和勞作,家庭主婦也能照顧家庭。如心境低落而不能上學、上班、照顧家庭就叫社會功能受到了損害。
抑郁癥是一種心理疾病,只有少數人易患此病,因此不要把抑郁癥的癥狀往自己身上亂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第七節抑郁與焦慮的區別
一、什麽是焦慮癥
焦慮是指人們對於所處的不良環境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反應。由於焦慮的產生,迫使人們萌生出逃避或擺脫這種不良環境的主觀意願,故在一定程度上焦慮是一種「保護性反應」。任何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因此,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體會。在正常情況下,人們針對所接觸的環境或事物可以產生出不同的情緒反應。如高考前的學生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比賽前有的運動員會四肢發涼、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等。但隨著處境的改善,產生的癥狀會慢慢消失,情緒趨於穩定,因此這就不能算病。只有對那些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小挫折都會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才能算病。在臨床上,我們把由於很輕的原因所引發的以比較嚴重焦慮為中心的一組癥狀稱為「焦慮癥」。按照現代心理學的劃分,焦慮癥屬於中度心理不健康的範疇。隨著社會發展和競爭的日益激烈,患焦慮癥的人數不斷上升。西方國家的發病率為3%~5%。近年來,中國焦慮癥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也逐漸上升到2%~3%,尤其在以腦力勞動為主的群體裏,如科研、教學、機關、管理等職業中的患者人數要高於體力勞動者,因此對這部份人群的關註是十分必要的。
1.臨床表現
焦慮癥多發生於中青年群體中,誘發的因素主要與人的個性和環境有關。前者多見於那些內向、羞怯、過於神經質的人,後者常與激烈競爭、超負荷工作、長期進行腦力勞動、人際關系緊張等密切相關。亦有部份患者誘因不典型。臨床上常把焦慮癥分成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類。
(1)急性焦慮:主要表現為驚恐樣發作,多在夜間睡夢中發生,有瀕死的感覺。患者心臟劇烈地跳動,胸口憋悶,喉頭有堵塞感和呼吸困難。由驚恐引起的過度呼吸造成呼吸性堿中毒(二氧化碳呼出過多導致血液偏堿性),又會誘發四肢麻木、口周發麻、面色蒼白、腹部墜脹等,進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懼,使患者精神崩潰。這類患者就診時往往情緒激動、緊張不安,常給醫師一種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假象。一般急性焦慮發作持續幾分鐘或數小時,當發作過後或適當治療後,癥狀可以緩解或消失。
(2)慢性焦慮:急性焦慮常在慢性焦慮的背景上產生,但更多患者主要表現為慢性焦慮的癥狀。一般情況下,慢性焦慮的典型表現為五大癥狀,即心慌、疲憊、神經質、氣急和胸痛。此外還有緊張、出冷汗、暈厥、噯氣、惡心、腹脹、便秘、陽痿、尿頻、尿急等,有時很難與神經衰弱或其他專科疾病相區分,故需要醫師對病情有全面細致的了解,以免誤診。有時候,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有助於排除器質性疾病,像心電圖、X線胸片、消化道造影、胃鏡等可以幫助醫師查出疾病。不過,焦慮癥的主觀癥狀雖然嚴重,但客觀特征卻是很輕或陰性的。
2.焦慮癥的預防與治療
患焦慮癥是件很痛苦的事,既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又會給周圍的同事帶去緊張。但是應該認識到,焦慮是正常人也有的情緒表現,只有當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病態。學會陶冶情操,正確調節情緒,就能有效地預防焦慮的發生。特別對於那些性情急躁、性格內向的青少年來說,要不斷克服性格上的弱點,學會與周圍的同學和睦相處,提高處理復雜事物的能力。心態平胡與處事不驚是預防焦慮產生的有效手段。
(1)心理治療:在心理醫師的指導下,充分認識到焦慮癥產生的原因和背景,學會轉移或化解精神壓力。與親人和朋友進行思想交流或調節生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精神負擔和焦慮。
(2)飲食治療:患有焦慮癥的患者,飲食上應有所註意。一般對有消化道癥狀的患者來說,應該合理安排生活,防止暴飲暴食或進食無規律,以免增加胃和腸道負擔,加重癥狀。對有心臟病癥狀的患者來說,則應遠離有刺激性的煙酒、濃茶、咖啡、辛辣食物等,因為它們能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速、心臟早搏等,使已有的癥狀更加突出。建議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進食後不要馬上休息。腹脹、便秘者,也可以服用助消化和通便的藥物。
(3)藥物治療:目前治療焦慮癥的主要手段是藥物治療,如果與上述方法聯合使用,常可以控制癥狀、縮短療程。在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屬抗焦慮藥,它們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邊緣系統、丘腦、杏仁核等部位,能明顯改善情緒、對抗焦慮,如苯二氮卓類(地西泮、氯硝西泮、佳靜安定、羅拉等)、多慮平、安寧、溴劑等。但是此類藥物大多有較強的毒副作用和成癮性,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得濫服。此外,還可以針對不同系統突出癥狀加用一些其他藥物,如心慌可加用心得安、倍他樂克等,消化不良可用多酶片、嗎丁啉等。
二、抑郁癥與焦慮癥的區別
(1)抑郁癥是一種大腦生物胺不足導致的精神功能全面低下和抑制性心理疾病,總的臨床表現為心理活動阻抑、功能低下、遲緩不敏,體力、精力、腦力全面性下降,焦慮癥是腦功能警覺性增高的心理疾病,臨床總的特點是驚恐、緊張、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不穩定,導致患者焦慮不安。如果用一種簡短通俗的語言來比擬的話,即,抑郁癥是抑制向下的,而焦慮和緊張是驚恐向上的。
(2)典型抑郁癥患者具有「懶、呆、變、憂、慮」的特征,並有頑固性失眠和軀體不適,典型焦慮癥患者具有「不寧、不適、不安」的特征——莫名其妙地緊張不寧、全身不適和精神性不安,可資鑒別。
(3)心理測定:SCL-90、SDS和其他臨床評定表,都提示抑郁癥表現是抑郁分值明顯高於焦慮分值,焦慮癥則焦慮分值大於抑郁分值。
(4)年齡分布:抑郁癥見於全人群患病,多發於25~35歲的青年群,兒童和青少年、老年人居次。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焦慮癥以中青年患者居多。
(5)治療原則:抑郁癥以抗郁劑為主體藥物,抗焦慮劑和助眠劑起輔助作用,焦慮癥以抗焦慮劑作為主體藥物,抗郁劑起輔助作用。
(6)除非難治性抑郁癥,一般的抑郁癥首次發作可以自行緩解,抗郁治療療效超過90%。有一定復發傾向的,再治療康復率很高,一般無精神殘病後患病。焦慮癥治療後有些人可以短期恢復,癥狀消除速度很快,但是部份患者病情遲遲不能完全恢復,需要長期小劑量維持用藥,尤其是中老年期焦慮癥患者。
第八節如何正確對待抑郁癥
一、抑郁癥絕非性格懦弱
抑郁癥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情感障礙性疾病。據報道,到2020年,就疾病負擔而言,抑郁癥將成為中國繼心臟血管病後的第二大疾病。抑郁癥常與其他慢性病並存,使患者喪失勞動力,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會增加。抑郁癥的患病率為5%~10%,其中女性是男性的兩倍。超過半數以上的抑郁癥患者會出現兩次以上的抑郁發作。抑郁癥不是個性缺陷,也不是「情緒」或者人格軟弱的表現。
抑郁癥已經逐漸成為當前引人註目的話題,如我們常常看到電視上討論抑郁癥和看到報紙雜誌上刊登有關抑郁癥的文章。隨著抑郁癥是一種有著生物學病因的疾病的認識不斷被更多人所接受,人們會逐漸發現同家人和其他人傾訴自己的抑郁情感變得更容易被理解和同情了。
誰能對抑郁癥免疫?
無人能幸免——包括名人。在與抑郁癥抗爭的名單之中,有幾位是舉世矚目的人物:
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第16任總統),
狄奧多·羅斯福(美國第32任總統),
凡·高(荷蘭後期印象派畫家),
溫斯頓·丘吉爾(英國前首相),
瑪麗蓮·夢露(美國影星),
瓦尼斯特·海明威(美國作家),
……
這個名單可以更長。事實上,任何人都可能患上抑郁癥:
將軍(美國喬治·巴頓),
王妃(英國黛安娜·史賓沙),
總統(喀爾文·柯立芝,美國第31任總統),科學家(普裏摩·利末,薩爾瓦多·路裏亞),
首相(麥那切恩·比金),
運動家(泰·柯伯),
舞蹈家(瓦斯羅夫·尼金斯基),
……
這些人都飽受抑郁癥的折磨。沒有哪種職業、種族、性別或年齡可以對抑郁癥免疫。抑郁癥是可怕的,但是抑郁癥卻不像癌癥、愛滋病那樣是絕癥不可治療。其實,在所有的疾病當中,抑郁癥是最具有治療性的疾病之一,80%以上的抑郁癥患者可以成功獲得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或兩者並用。
如果你或你的熟人已經被診斷患有抑郁癥,那麽擺脫抑郁陰影的有效治療方案是唾手可得的。經過治療,患者可以回歸正常生活,產生全新感覺並且可以享受家庭、朋友和社群所帶來的快樂。
二、對待抑郁癥要記住四條
正確對待抑郁癥是戰勝抑郁癥的先決條件,透過前面的閱讀,讀者要牢記以下四條:
(1)抑郁癥是一種真實的疾病,而並非意誌薄弱。抑郁癥是每個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它不能說明你心胸狹窄,也不能說明你品質低劣或者意誌薄弱。總之,抑郁癥與感冒沒有任何區別,它只是一種普通的疾病。中國人心理健康的觀念比較淡薄,對健康的認識基本上還停留在生理健康的層次,這種狀況應該被逐漸打破。所以,如果你或你的親人得了抑郁癥,千萬不要感到見不得人或者低人一等,仿佛做了什麽虧心事一般。
(2)抑郁癥不是你的過錯,也並不代表個性懦弱和自我調節能力有缺陷。
(3)抑郁癥是可以治好的。這點非常重要。抑郁癥患者由於戴上了有色眼鏡,常常感到悲觀絕望,甚至企圖殺死自己。其實,這是不理性狀態下的不理性想法,所有治好的人回頭想想自己原來的感覺,都會覺得好笑。所以,如果你抑郁了,就告訴自己,我的情緒「感冒」了,我的情緒現在正在「發燒」,還會「打噴嚏」,現在很痛苦,但只要吃點藥就會好的。
(4)抑郁癥對你的發展很可能是一件好事。它讓你陷入反思和內省,治愈後你可能會達到比以前更高的精神層次。所以,如果你抑郁了,不要認為自己是不幸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點選下方免費閱讀)
別讓抑郁打敗你
張瑞潔
成功勵誌
免費閱讀
關註小編,每天有推薦,量大不愁書荒,品質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書,也可以在評論給我們留言,讓我們共享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