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俄烏沖突後,德國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據英國【衛報】18日報道,一份報告分析稱,俄烏沖突造成的能源沖擊使得當下德國的經濟下滑程度堪比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該報告還警告,這可能使德國面臨「失去的十年」,並進一步為極右翼崛起提供空間。
薪資降幅1950年來最大
【衛報】稱,這份報告由德國政府兩名前經濟顧問伊莎貝拉·韋伯和湯姆·克雷布斯撰寫。報告中提到,德國2022年實際薪資下降振幅超過1950年以來的任何一年,德國人的生活水平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前所未有的下降。
這份報告稱,2022年能源危機背後的主要驅動因素是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供應的中斷。這對全球需求模式和貿易關系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德國和歐洲首當其沖。2021年,德國使用的天然氣近一半是透過管道從俄羅斯進口的,被用於家庭取暖、能源公司發電等。「德國和歐洲對天然氣的強烈依賴,意味著可以預期天然氣供應和價格變動將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具體而言,2022年能源危機(給德國)造成的一年GDP損失達4%。」報告稱,還有跡象表明,這場危機正在造成嚴重的長期經濟損害。2024年初,德國實際薪資水平比新冠疫情前低10%。
每個人都在抱怨
與此同時,盡管通脹率有所減緩,德國聯邦統計局登記的今年1月果蔬、麵包、供暖價格都在上漲。2023年年底公寓租金比上一年上漲6%,德國人可用於生活、消費和儲蓄的資金都在進一步減少。
德國【資本】雜誌稱,每個人都在抱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經濟形勢的影響。「許多人已經精疲力盡。」漢堡一家研究所對員工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0%的人認為,他們的精力不如3年前,大約42%的受訪者將國家經濟形勢視為「最令人疲憊的」的話題之一,39%的人還將通脹導致的個人財務危機視為壓力來源。
這一趨勢甚至反映到了德國員工的病假天數上。【資本】雜誌稱,2023年德國員工的病假天數高於長期以來的平均值。DAK健康保險公司的數據顯示,平均每位員工缺勤20天,雇主們總計收到約8200萬張病假條。與此同時,一些企業裁員甚至直接破產。
德國變成「罷工國家」?
「更頻繁、更長、更糟糕:德國現在已經成了一個罷工國家嗎?」德國巴伐利亞廣播電台稱,火車和公交司機、航空公司和機場工作人員等都在罷工。罷工不再只是持續幾個小時,而是持續數天。工會組織希望提升薪資,減少工作時間。但專家悲觀地表示,員工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他們必須承擔繁榮消失帶來的損失。」
生活水平的降低,改變了德國人對政治的看法。韋伯和克雷布斯在報告中提到,在2022年和2023年夏季,德國右翼選擇黨支持率出現了兩次明顯的飆升,在此期間,德國政府在如何應對能源價格沖擊對生活水平的影響方面表現得很不穩定。報告稱:「誠然,推動德國選擇黨崛起的因素不只經濟,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德國人生活水平空前下滑與極右翼日益受歡迎是如何攜手並進的。」
此外,德國人對俄烏沖突的看法也在改變。德國【時代周報】稱,民調機構Forsa的一項調查顯示,約34%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將取得勝利,這是兩年來的最高值。還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德國對烏克蘭的支持過多。咨詢公司「前沿視野」分析師貝爾切夫告訴彭博社,德國經濟面臨巨大挑戰,「它失去了俄羅斯的廉價能源、中國蓬勃發展的市場以及美國幾乎免費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