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法新社、路透社等22日報道,當地時間周三,在七大工業國組織(G7)財長會晤前,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也玩弄起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的文字遊戲,稱G7和歐洲需要團結一致,以應對包括電動汽車、電車電池在內的中國進口產品「充斥歐洲」。他還宣稱,要在即將於義大利舉行的G7財長會議上,呼籲「重新平衡」與中國的貿易關系。
「面對產能過剩,G7必須團結起來,歐洲也必須團結起來,歐洲必須申明自己的經濟力量。」勒梅爾還表示,隨著歐洲與美國之間的經濟差距日益擴大,歐洲需要「從經濟昏迷中蘇醒」,在未來幾年將歐洲經濟增長率提高一倍。
路透社指出,同為G7成員國中的歐盟國家,法國和德國在對華立場上的分歧越來越大,報道稱「柏林急於避免破壞與中國這一主要出口市場的貿易關系」。
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部長勒梅爾/資料圖 圖自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5月24日、25日,G7財長會議將於義大利北部小鎮斯特雷薩舉行,預計將主要就如何在烏克蘭戰爭中使用已凍結扣押的俄羅斯海外資產等問題展開討論。
法媒還提到,不顧中方強烈反對,美國拜登政府上周宣布對多項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高額關稅,尤其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關稅增加至100%,因此對華貿易關系也將成為本次會議的另一個重點議題。報道援引一名官員的話稱,美方可能會推動在最終G7公報中,體現各成員國對中國所謂「產能過剩」表達共同關切的陳詞濫調。
這名官員還口口聲聲稱,美國沒有呼籲G7其他夥伴國家對中國采取類似措施。但實際上,早在21日,為此次G7峰會預熱,當時正在德國存取的美國財長耶倫就試圖拉攏歐盟以共同應對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其危言聳聽稱,美國及西方盟國必須「以團結的方式」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制造業實力,否則自身產業將處於危險之中。
然而美國丟擲的這根橄欖枝,歐盟似乎表現得不太積極。當天晚些時候,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表示,歐盟不會追隨美國加征對華關稅,歐盟方面將采取與華盛頓「一攬子關稅」不同的做法,要「量身客製」對華關稅。
出席G7財長會議前,耶倫在存取法蘭克福時與銀行高管會面
【法蘭克福評論報】等歐洲媒體也註意到,關於美國對華關稅新規,歐洲方面整體呈現審慎態度,但法德分歧仍然明顯。路透社援引市場咨詢公司榮鼎集團高級顧問諾亞·巴金(Noah Barkin)的話稱,德國的對華立場與法國和歐盟的立場之間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差距,「巴黎和布魯塞爾比柏林更願意在貿易方面對中國表現強硬」。
尤其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所謂「反補貼」調查,計劃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問題上,法國根本就是挑起調查的幕後推手,自去年秋天以來一直極力促成征稅,依賴程度更大的德國則無意使對華關系趨於緊張。路透社早前還曾報道稱,一些法國政府官員私下裏表示,他們一度擔心柏林會試圖「破壞」電動汽車調查。
中國是德國出口導向型經濟的重要市場,也是大眾、寶馬、梅賽德斯—奔馳等德國汽車巨頭的重要市場,德國總理舒爾茨、數位化和交通部長維辛等人一再強調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稅,重申德國想要「在競爭中一較高下」。
預計歐盟將於6月5日之前出具對中國電動汽車調查的初步報告。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5日文章分析稱,雖然法國支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但它並不想被美國「當槍使」。馬克龍想做的是,效仿美國人的保護主義舉措,讓歐盟在招標和采購物資等方面優先考慮本土公司,購買「歐洲貨」,並透過封閉市場、增加補貼來加強本土生產。他認為,歐盟一直以來「監管太多、投資不足、保護不夠」,這導致歐盟有落後的風險。
對於美歐頻繁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等問題,5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多次闡明,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是企業長期技術積累和開放競爭的結果,是在充分競爭中拼出來的而不是靠產業補貼補出來的,完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公平競爭原則。中國的新能源產能是助推世界經濟綠色轉型急需的先進產能,而不是過剩產能。
汪文斌表示,炒作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完全背離客觀事實和經濟規律,本質上是保護主義。按照美方的邏輯,什麽商品出口多了,什麽就是「產能過剩」,那七大工業國組織財長會應首先聚焦美國的產能過剩問題。
當天,汪文斌還表示,中國的發展和開放給歐洲和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風險。保護主義解決不了歐盟的問題,保護的是落後,失去的是未來。中歐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都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應該透過對話協商解決具體經貿問題。我們註意到歐方的相關表態,希望歐方恪守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承諾,同中方一道維護好中歐經貿合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