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三大訊息:中國必須「負責」?國防部發聲十分強硬!北韓公然發聲怒批

2024-10-02體育

近期,國際上發生了許多值得關註的大訊息:

訊息一:中國需要承擔責任嗎?

據湖南日報援引路透社的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於當地時間21日晚透過視訊講話指出,持續已兩年半的俄烏沖突能否得到解決,取決於烏克蘭的西方盟友是否願意堅定地向烏克蘭提供必要的武器並允許烏克蘭使用這些武器。據路透社報道,澤連斯基在講話中提到,下周將在美國舉行的會談對於確保烏克蘭獲得所需的防禦能力「至關重要」。

在這場錯綜復雜的國際棋局中,美國大選的臨近無疑起著關鍵的場內指標作用。設想一下,若烏克蘭能夠在美國大選前迅速結束沖突,這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不僅可以減少沖突帶來的損失,還能為未來的反擊行動奠定堅實基礎。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烏克蘭的軍事能力正不斷增強。新的武器裝備援助即將到位,這無疑將使烏克蘭在戰場上的表現更加出彩。

俄烏沖突已持續近三年,近期基輔和莫斯科同時表達了和談的意願,這種情況非常罕見。據【上觀新聞】9月15日報道,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伊高爾·諾夫克瓦表示,烏克蘭將提出一項和平解決沖突的方案,並計劃透過與俄羅斯有「相關對話」的第三國轉交該方案,而不會直接與莫斯科聯系。此前不久,俄羅斯總統普亭也表示,已準備好與烏克蘭展開和談,並呼籲中國、印度、巴西等國家在俄烏沖突中發揮調停作用。

訊息二:國防部強硬表態:絕不手軟

據國防部網站訊息,9月26日下午,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大校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針對美軍印太總部近日發表的聲明,美方敦促中方在南海及其他地區重新考慮使用被認為是危險、脅迫和可能導致升級的策略。對此,張曉剛大校回應表示,制造不安全風險的正是美方及其盟友和夥伴。他們的艦艇和飛機在中國臨近海空域進行抵近滋擾和挑釁行為,非法闖入中國領海或管轄海空域,惡意幹擾中方的正常軍事訓練活動,並且進行不負責任的危險操作,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利益,嚴重威脅雙方人員的安全,並破壞了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長久以來,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一直充滿敵意。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在一次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表示,由於中國與俄羅斯在國防領域的合作,美國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制裁。坎貝爾指出,目前幾乎所有旨在遏制中俄國防合作的制裁措施已經生效,但未來仍需采取更多的行動。此前,美國已經將60多個俄羅斯法人實體、42個中國組織和11個伊朗組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美國政客的目標非常明確,即竭力「遏制中國的崛起」。

美國長期以來將中國視為其主要戰略對手,而近日,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更是將中國稱之為「系統性敵人」,這一稱謂增加了明顯的對抗色彩。顯而易見,伯恩斯對於中美關系的解讀並不準確。中美關系無疑是全球最為

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然而,美國試圖將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強加於中國,這種做法無疑是霸權主義的表現,是錯誤且具有危險性的戰略。中美兩國可以在多方面進行良性競爭,而非美國單方面對中國進行遏制和打壓,試圖在各個領域對中國實行全面「圍堵」。

訊息三:北韓公開發聲表達強烈不滿

據環球時報報道,21日至22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領導人峰會在美國德拉瓦州威爾明頓舉行。CNN報道稱,這次峰會是拜登在政權交接前試圖留下自己的外交政策遺產的一次「最後努力」,意在「制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盡管峰會發表的聯合聲明未提及中國,但據法新社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會議的「議程重點」即為「對抗中國」。此外,有媒體記者捕捉到,這次峰會的第一個議題就針對中國。

四方機制是拜登政府「小多邊主義」外交路線的典型體現。拜登在上任初期即提出,其對華政策的核心是「塑造中國周邊的戰略環境」——即透過聯合亞太地區的盟友與非盟友,建立各種「小集團」與「小圈子」,以構建對中國的戰略包圍。除四方機制外,近年來美國還先後建立了美日韓、美日菲、美日澳、美英澳等多個三邊機制。然而,這些明顯具有排他性的「小圈子」不僅在參與國家上有相當重疊,而且都面臨「強調議題多、實際約束少」的困境。

四個國家共同釋出了【威爾明頓宣言】,譴責北韓發展核武器和頻繁進行彈道飛彈試驗,並重申支持北韓半島的完全無核化。對此,北韓外務省發言人在朝中社發表談話,指責四方安全對話侵犯了北韓的主權和發展權,明確表露出制造對立和對抗的意圖。北韓認為,四方安全對話體現了美國的冷戰思維和陣營對抗政策,是美國推行單極世界戰略的政治和外交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