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為什麽蘇聯和南斯拉夫足球能用體工隊模式取得成功?

2023-04-17體育

拋開時代和足球運動的普及單純看體工隊模式在當時所取得的成績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

以蘇聯為例:

早在沙俄時代,足球在俄國就已經得到普及,此後,一直是可以與冰球爭奪 第一運動 一般的存在。

1901年,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地就已經出現了俄國最早的城市足球聯賽。其時,俄國最高級別的錦標賽叫沙皇杯,由八個城市聯賽的冠軍爭奪。代表聖彼得堡出戰第一屆沙皇杯的球隊是English Nevsky Club。

聖彼得堡城市聯賽參與情況

1912年,俄國足協成立;1914年,已經有來自33個城市的近200支球隊在俄國足協進行註冊,註冊球員數量已達5000人。

俄國革命後,蘇聯成立。

1923年,蘇聯建立了體工隊體系,俱樂部被稱作「迪納摩」,詞源來自於希臘,意思為「力量」或者「運動中的力量」,這也與俄國歷史上第一家職業足球俱樂部莫斯科發電機足球俱樂部的俱樂部格言「 Pouer in Motion 」相近。

1924-1935年,蘇聯先後舉辦了五屆蘇聯錦標賽。

1936年,蘇聯頂級足球聯賽成立,直至1991年蘇聯解體。

由於蘇聯構成的復雜性,蘇聯頂級足球聯賽更多為政治而非為基層服務。於是,除了頂級聯賽之外,各加盟國還擁有自己的地區聯賽以及地區之下由各大型工廠組成的 廠礦聯賽

我曾經簡單介紹過東歐經常出現的幾大組織,如迪納摩、中央陸軍、火車頭、斯巴達克等的含義,分別對應秘密警察、軍隊、鐵路和普通工人的工會。

蘇聯的廠礦聯賽也是基於大型工廠的社群性而建立的——在蘇聯,廠區近似於最小的社群組織結構,有著社群所擁有的一切,如保衛部、學校、食堂、超市等等等等。

蘇聯不存在職業運動員的概念,球員均為帶有不同編制的專業運動員。

如1975年歐洲金球獎獲得者,蘇聯隊史射手王奧列格·布洛欣,他的真實身份是民警少校,每年津貼是320盧布;

而蘇聯傳奇球星瓦倫丁·伊凡諾夫,他在填寫戶籍時使用的地址是「 蘇聯俄羅斯社會主義共和國莫斯科第二電鍍廠電鍍三車間 」。

換句話說:

蘇聯的足球體系看似是體工隊,實際上依舊是英國那套由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工業足球的邏輯,只不過從名義上來說,蘇聯只有專業運動員沒有職業運動員罷了

骨子裏,還是一樣的。

從足球發展的歷史來看:

蘇聯解體前夕,讓·馬克·博斯曼剛剛將列日隊和比利時足協告上法庭,英格蘭超級聯賽還未成立,歐洲足球的人才流動尚未完全興起,各國的青訓體系還沒有完全地科學化,足球商業化幾乎是沒有人聽說過的概念。

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的足球發展事實上都在「 螺螄殼裏做道場 」,蘇聯人對於足球的熱愛和普及加之當時還算是有特色的將社群足球與體工隊相結合的邏輯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蘇聯更好地體系化培養足球運動員,也為蘇聯隊帶來了一些榮譽——但我們也不要忘了,1980年之前,歐洲杯的參賽隊只有四支;直到1992年蘇聯解體後最後一次以獨立國協身份參加,歐洲杯的參賽規模也就只有八支球隊。

蘇聯隊的輝煌固然有自我的奮鬥,但也更多和歷史的環境相關

如今,蘇聯已經解體32年。

32年來,全球足球人才已經開始完全自由地流動,現代球探網路已經將觸角伸到每一遍荒漠,足球一流強國的青訓體系已經構建完善,飲食科學這種三十年前根本沒有聽說過的學科極大地改變了足球運動員的健康問題,足球商業化已經成為了時代的主旋律。

足球作為人類運動皇冠上的明珠,其發展邏輯已經和人類推動城市工業化發展近乎一模一樣——沒有龐大的足球人口,沒有先進的青訓體系,沒有合理的軟硬體配套設施(除了場地之外,還包括運動科技、物流、職業聯賽、數據分析師等等等等),是根本發展不起來的。

如果再想著很多人幻想中的體工隊成功經驗,

未免有點刻舟求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