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打印尼是「真正的戰鬥開始」?國足戰略或沒錯,戰術差太多!

2024-10-14體育

記者寒冰報道 客戰輸給澳洲,國足遭遇18強賽開局三連敗,但國足主帥伊凡科維奇認為,前三場對前三檔強隊很難拿分,符合國足目前的實力判斷。中澳之戰前後,伊凡科維奇明確表達了18強賽的戰略定位:基於國足第五檔的排名,目標「小組前四名進入附加賽」,「與印尼隊比賽是真正的戰鬥的開始,我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取得積極結果。」

這樣的表達顯然無法消解球迷對國足三連敗的不滿,但客觀而言,伊凡科維奇把搶分目標釘選在巴林、印尼這樣附加賽資格競爭對手身上,符合國足現有實力,本身沒有太大問題。從主場對印尼開始盡可能打好之後七場比賽,重點是與巴林和印尼的兩回合四場比賽,也是符合實際的戰略選擇。

球迷和媒體對國足18強賽的定位和前景也有相對合理的心理預期,前三戰不拿分並不奇怪,真正觸發輿情的是國足的比賽表現,首戰大崩盤和次戰貽誤戰機錯失可能的拿分機會,都讓球迷無法忍受。第三場雖然依舊輸給澳洲,反而因為國足表現趨於正常,沒有引發太多爭議。

國足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伊凡在前三場重要的磨練球員和戰術的高強度比賽機會中,未能有針對性地磨練主力陣容、解決攻防兩端問題,包括自身對國腳的選擇和使用、臨場戰術指揮,都還沒有進入合格狀態,這直接導致面對印尼之前,國足依然有大量戰術問題沒有解決。

伊凡科維奇對國足在18強賽的戰略定位,是基於國足實力很難在前三場客戰日本、澳洲,主場對沙烏地三強的「魔鬼賽程」中拿分。除了肉眼可見的個人能力和整體實力差距,運氣也沒有站在國足一邊。戰略上這三場拿分可能性極低的預判沒問題,即便換了其他教練,同樣很難以國足目前班底搶分。主場對沙烏地或許有伊凡臨場應變的問題,但前提是先出現對手紅牌少打一人的小機率情況,才讓外界認為國足有拿分可能。最終,比賽成敗還是由進攻和防守的細節來決定。

其實早在18強賽抽簽結束時,面對國足前三場對陣日沙澳三強的魔鬼賽程,外界也是普遍看低國足拿分可能性。因此,伊凡提出第四場對印尼才是真正戰鬥開始的戰略判斷,符合國足與對手實力的對比,也是務實的戰略選擇。18強賽,國足真正要力爭取勝的對手並非日沙澳,而是附加賽資格直接競爭對手巴林和印尼。

目前C組的積分排名也證明,打好與印尼的比賽,國足仍有很大機會。國足前三戰輸給的日本(9分,第一)、澳洲(4分,第二)、沙烏地(4分,第三),剛好是本組排名前三的球隊。巴林(4分,第四)1勝1平1負中規中矩,雖然巴林的勝利是客場爆冷贏了澳洲,但主場被印尼逼平拖住了積分。印尼隊三場平局積3分排在小組第五。

誠然,沙烏地和澳洲的唯一勝場都是在國足身上拿到,印尼方面也是對客勝國足勢在必得,但這樣的分差同時意味著國足只要主場戰而勝之,在理論上完全可以完成逆襲掌握一定主動權。本輪巴林客戰沙烏地,拿分可能性也極低,如果國足戰勝印尼,與巴林、印尼積分非常接近,之後六場比賽就有無限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輪日本隊主場打澳洲隊,日本隊18強賽三連勝,打進14球0失球,主場極大可能戰勝澳洲。一旦日本成功戰勝澳洲,C組日本隊一枝獨秀,其他五隊纏鬥的格局將非常清晰。如此一來,國足完全可以亂中求生機。

對國足而言戰印尼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統一思想,認清戰略定位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讓球隊上下從三連敗低谷中抽離,明確對陣印尼比賽的重要戰略意義,只要拿下印尼,後續還有充分可能總結經驗教訓,從選人、訓練、技戰術風格與細節、體能和意誌力各方面全方位做出有效調整和改進。要在戰術實施上完成戰略意圖,就要做好充分全面和有足夠針對性的準備,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機會。這需要上至足協,下到教練和球員各方共同努力。

伊凡在18強賽前三場比賽中的執教,爭議普遍集中在選人、攻防戰術和臨場應變上。

選人方面,伊凡只在10月集訓中因球員傷病被迫征調了胡荷韜和曹永競。大名單暴露的問題是考察範圍不夠全面,選拔球員並非唯狀態論,因傷病影響補招人選,具體戰術位置也有待商榷。即便是入選的球員,也有一些並沒有在擅長的位置踢球,導致戰術執行力出現問題。例如首戰日本下半場踢後腰的蔣聖龍,以及對澳洲讓國家隊首秀的新人胡荷韜踢右後衛,包括對韋世豪的使用,也不是在他習慣的位置上。

具體攻防戰術方面,防守端國足的定位球防守漏洞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3場比賽丟了6個頭球,除了兩個運動戰丟球,其余都是定位球的防守失敗。而國足防線中衛身高並不低,防守時禁區內人數也不少,但總出現漏人現象。國足備戰沒有對對手的定位球特別是角球戰術具體的接應人和站位有針對性很強的布置。相反,對手卻能充分利用國足防守定位球時盯人移動不足的缺點,透過跑動、擋拆換位方式輕松贏得無人盯防的進攻機會。

進攻端國足因對手實力更強始終處於控球率偏低的劣勢,也沒有明確的進攻和反擊戰術。

國足運動戰進攻一直沒有比較成熟的套路或完全依靠速度形成反擊的有效戰術。這也是伊凡科維奇受到質疑最多的問題,畢竟想要得分和取勝,僅依靠防守是不夠的。更何況國足這樣防守戰術體系和專註度都不足的防線,更需要「以攻代守」緩解防守端的壓力。前三場比賽國足在運動戰中不能持續保持對對手防線的壓力,甚至連前場多腳傳遞的連續進攻都罕見,最終在對手不斷的進攻中,防線總是免不了出現疏漏導致丟球。

不可否認,從首戰日本的茫然到次戰沙烏地的高壓拼搶,再到對陣澳洲時支點進攻戰術奏效,連續兩場率先進球,這三場比賽國足的表現每場都在進步。對沙烏地高壓身體對抗,對澳洲前場持球增加後排前插,都能看到轉變。遺憾的是臨場應變不足,在對手下半場做出戰術調整後應對不夠及時,最終連續被翻盤。鑒於對陣印尼一役國足的陣容已限定,伊凡應該吸取上述用人、戰術和臨場指揮的教訓,充分研究印尼隊的技戰術和個人特點,力爭揚長避短。

國足現有名單人員能力有限,還受到傷病嚴重影響。最需要進球的鋒線阿蘭、武磊都有傷在身,只能補招攻擊中場曹永競保持活力。之前三場比賽,伊凡在熟悉國足球員真實能力、推動戰術執行和臨場應變等方面「交足學費」,到第四場對印尼真正的「戰鬥開始」,伊凡和國足上下應透過更全面深刻的總結,做出更有針對性的選人和戰術安排,才能看到獲勝希望。

客觀而言,近兩場國足在絕對被動情況下,進攻上還是展現出一定成效。連續進球是結果,過程是針對不同對手做出不同進攻戰術。對印尼的關鍵比賽,對手也認為這是必勝之戰,必然會將邊後衛前壓形成與澳洲相似的三後衛體系,透過增加前場壓迫和邊路突破,以及定位球尋找破門機會。在費南多傷退、武磊和阿蘭回歸國足的情況下,如何利用好在與澳洲一戰中表現不錯的張玉寧的支點作用,形成更好進攻方式,值得伊凡花心思。

以往伊凡多次將球員安排在不擅長的戰術位置,對澳洲改變位置出戰的胡荷韜下半場失誤導致失球,就是最新證明。印尼隊邊路進攻是主要手段,國足對澳洲時就暴露無遺的邊後衛偏弱問題如何解決?邊後衛如何「避短」,很可能將是這場比賽的勝負手。同時前三場每戰必有失球的定位球防守也需要彌補漏洞,戰印尼,在精準盯人和防第二落點方面需要看到有針對性改善。

更為關鍵的還有,之前三場比賽國足在下半場70分鐘後體能明顯下降,需要及時作出有針對性的換人調整,保持防守註意力集中和反擊的壓迫性。這要看伊凡能否改變此前的臨場反應滯後,以及換人思維的保守。

國足現狀就是依然還要以伊凡的戰術思想為核心,以現有大名單班底為組隊框架。一手「第五檔」的牌能否至少打出第五檔,甚至第四檔的效果,需要的是上下同心,不僅像對陣沙烏地時一樣利用好天時地利人和,還要在戰術上利用好印尼隊歸化球員眾多、缺乏整體性的漏洞。

值得一提的是:遠征澳洲時體育總局和中國足協已從各方面做出努力,也收到了一定效果,相信主場迎戰印尼,上上下下還是會作出萬全準備,就看伊凡的戰術人員安排和臨場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