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即將當選日本新的首相,那日本經濟到底何去何從?作為世界經濟大國,亞洲地區強國的日本,又將如何影響亞洲,乃至全球的格局?
直接上結論,石破茂當選,就意味著後安倍晉三經濟時代開啟,同時將利好中國,利空美國。為何這麽說呢?
要了解日本經濟,那就必須從失去的30年開始談起。1985年美國跟日本簽下了著名的廣場協定。這份協定的核心就是讓日元升值。為何美國要這麽幹?因為80年代日本生產力爆表,成為了全球工業核心出口國,日本品牌在國際上打得美國品牌滿地找牙。導致美國出現嚴重的產業空心化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美國就逼著日元升值。1985年1美元換250日元,到了1988年1美元換120日元。日元大振幅升值,導致大量國際熱錢湧入日本,1989年日經指數創下了38915.87點的歷史最高收盤記錄。樓市方面,最高峰的時候,賣掉一個日本,可以買下兩個美國。熱錢推動了日本資產的泡沫。
在日本泡沫不斷鼓吹的時候,美國又幹了一件大事。1988年美國先是開啟加息周期,把利率從6.5%提高到9.8125%。表面上美國是為了預防自己股債的後遺癥,可是實際上卻是為擠爆日本跟蘇聯。為了應對美國的加息,日本不得不在1989年把利率從2.5%提高到4.25%。
隨後在1989年5月的時候,美國就迅速降息,整個降息周期持續到1992年12月。這一來一回之間,直接拉爆了日本的資本市場。最終日本資產泡沫破裂,股市一路下滑,最低跌到了最低跌到7054點。
日本樓市也經歷了長達15年的下滑周期,一直到2012年之後才開始有所反彈。因為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之後,陷入長期的通縮中,於是2012年安倍晉三上台之後,他就對日本經濟進行大手術。他推出的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其主軸是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大規模的政府投資、以刺激民間投資為中心的產業政策。
為了主動創造通脹,安倍晉三采取了非常激進的貨幣政策,要求日本央行配合發鈔,無限制實施量化寬松,促使日元大幅貶值。
在安倍晉三時代,日本利率直接幹到了負。2012年的時候,日本國債為804萬億日元,到了2020年漲到了1031萬億日元。可是日本的GPD卻從2012年的6.27萬億美元跌到了2023年的4.21萬億美元。安倍晉三這套模式,在短期內推動了日本經濟的發展,可是長期來看並不奏效。
表面上看在無限量化寬松的推動下,日本股市直接原地起飛,到今年7月的時候已經成功打破了1989年的最高點,來到了42426點。連房地產也在天量貨幣的刺激下,走出了困境,日本東京23區的二手住宅樓2024年8月的平均出售價格為7750萬日元,比上月上漲2.6%,創出17年來的最大漲幅。
可是另外一方面,日元卻一路貶值,從1美元兌換100日元左右來到了1美元換163美元。日元大振幅貶值就導致,日本進口成本大振幅上漲。東京都23區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2.0%,連續37個月上漲。其中米類價格較2023年同期上漲28.3%,創約49年來最大漲幅。
你可能會說,日元貶值,不是有利於日本出口麽?這確實沒錯,可是能做出口的,都是日本的大企業,他們從出口中獲利之後也給企業員工漲薪資了,去年以來日本大企業平均薪資漲幅是5%。可是在就業人口更多的中小企業,平均漲薪只有3%。這樣一來就導致日本今年以來實際薪資還下滑了2%。
更加可怕的是,日元長期負利率,就讓美日套利空間被開啟。簡單來說,美國大佬們可以在日本借到幾乎無利息的日元,然後用來換取美元,再投資到海外市場,不管是買美國國債,還是進行其他投資,都是一本萬利,特別是在美元加息周期中,日元不斷貶值,更是加大了套利的空間。這等於日本老百姓辛苦搞生產賺利潤,可是老美的鐮刀卻可以輕松收割他們。
石破茂在日本政壇被稱為獨狼,他對於經濟的主張跟安倍晉三完全不一樣。2020年安倍晉三退位,之後的兩任日本首相,邏輯上依然是繼續執行安倍晉三的經濟策略。正是因此,也導致日本政府跟底層老百姓的矛盾越來越大,為了緩和這種現象,他們只能讓獨狼石破茂上位。
石破茂貨幣邊際緊縮、日元邊際升值、財政有所收緊。簡單來說,日本未來的經濟策略就是日元升值,財政收緊,減少貨幣供應。那這樣一來,日本對於周圍地區的資金虹吸效應就會減弱,那最大的贏家就是我們中國。同時日元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也會下降,這將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拓展。
那對於美國而言,日元加息就是妥妥的背刺美國,這將鎖死這幾年在日本借日元抄日股的華爾街財團們,同時也會關上美日之間的套利通道。
從這次中國對日本核汙水排海事件的和解就已經證明,中日關系將重新進入緩和期。中日美俄歐的力量賽局將重新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