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五小陣容」有哪些優勢與弊端,現在的球隊是怎麽處理的?

2020-03-02體育

全拉開空間的五小陣容,進攻端毫無疑問是強勢的,如果開發進攻的主攻手能力全面——投突傳皆精——球隊外線射手回應能力強,那麽想防住這種打法非常困難。在進攻端,火箭擁有相當接近理想五小的陣容配置,但依然有這樣兩個瑕疵點:

瑕疵1,球隊無球習慣一般,在不持球時,跑動偏少,球隊容易陷入一打四看的狀態,導致對手的防守策略容易保證執行力——因為進攻變化少,防守也就不容易臨場出錯。加上配角球員處理球能力普遍有限,極端依賴核心球員的進攻開發,一旦雙核沒有為隊友創造投籃機會,二次發起能力有限;

瑕疵2,威少的三分能力偏弱,火箭的五小依然不能算絕對的極致空間。

有關火箭的進攻,還有這樣一個多年來爭吵不休的疑問——以魔球為核心的打法至今沒能奪冠,最接近進入總決賽的兩次經歷,一是2018年跟勇士苦戰七場的火箭,二是2019年被暴龍連下四城翻盤的公鹿,前者的27連,後者的字母被按死,失靈的都是他們魔球打法中最重要的武器。這支新版火箭五小的進攻,魔球依然是根本,要如何看待他們的局限性呢?

帶著這兩個瑕疵和一個疑問,就著這場紅綠大戰,我們捋一捋這套新版五小的進攻。

1.火箭五小的進攻比印象更「動態」,在提供環境支持上,已經做得非常優秀

這可能是一個略微意外的結論,但我把新版五小的比賽錄像整理後,發現火箭的進攻的確有越來越多的細節在發揮著被低估的作用——這些細節一直都有,只是不那麽容易被註意到。

我們知道,德安東尼在籃球理念上的創新具有先鋒意義,有時我喜歡稱他為「配置流教練」,指的是他能劃出一張配置藍圖,按這張藍圖去引入相應的球員,就能打出理想的進攻效果。

但德安東尼也是一位戰術大師,包括科爾在內的多位教練,戰術思想都受到過德安東尼的影響,只不過哈登作為一個風格獨一無二的球員,當他展開無解的後撤步單打時,戰術上的內容被極限簡化了。

這沒有問題,當你擁有開發進攻能力如此強悍的大核心,又配備了全射手陣容時,球隊想要獲得出手機會,當然不需要兜幾個圈子。德安東尼只需要讓配角球員做出一些很簡單的掩護和跑動,讓球隊的主攻手處於更加良好的進攻環境裏,就足夠支撐起他們以點放射線面的進攻體系了——簡單沒有錯,只要簡單的是有效的。

那麽,對於火箭來說,全拉開空間的五小陣容裏,戰術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什麽呢?

最核心的,依然是最佳化環境的問題。 籃球進攻的兩大核心問題——1.開發機會,2.環境支持——火箭由於兩個MVP主攻手存在,問題1在99.9%的情況下並不存在,怎麽讓二哥三弟在舒適的環境下打球,才是德安東尼要思考的。而簡單的把所有射手擺在三分線外,並不總是最佳方案,因為三分線會因為外線站人太多而導致擁堵。

上圖是一個典型的五射手全拉開陣型,如果主攻手是1號或者3號球員,那麽一旦他選擇突破,由於三分線外射手之間距離近,會導致防守方上協防時,弱側防守人便於兼顧兩個空間點。比如下面這張動圖,哈登想搶一個半快攻,強突格威,火箭弱側站了三個射手太密集了,塞爾提克只需要兩個防守人就能兼顧得到,這就可以無風險的抽出兵力去籃下協防,於是杰倫布朗造了哈登進攻犯規。

如果上線防守人稍微放掉對位者,去封堵持球人突破路線,這時候持球人就算立刻分球射手,也會因為輪轉距離太近而不太容易出好機會。

這就是火箭常見的甩鍋球——貌似甩鍋,其實是因為持球人觀察到對手陣型變了,自己的突破路線被封死了,臨近射手出了機會。但機會往往不好,投籃難度很大,就像甩鍋一樣。

如果火箭每個回合都這樣全拉開不跑動,可能也不大影響哈登大部份夜晚打出高效的表現——畢竟,如果哈登選擇一次後撤三分,那隊友怎麽站位都沒有影響。如果單打的位置發生在弧頂,並且撕開防線的位置靠近中路,沒有形成明顯的強弱側,那麽只要上線擠進去了,後續協防依然很難不付出代價,比如下面這個球,哈登突進去的位置正好在中間,只要左側45°杰倫的協防沒有產生效果,那麽後續協防支援都會導致輪轉很難。

但如果一直這樣靜態的打,還是在給對手的防守留發揮的余地——這種站樁對輪轉路線的要求是固定的,對紀律性好的球隊,多打兩場之後,就能研究出一套完美的外線輪轉路線。

所以通常來說,即使射手多,掩護和空切依然是有必要的——火箭真的不是沒有,而且還不少,最經典的就是他們兩個射手彼此之間的掩護,用來解決站位過近問題。

上圖中,1號球員作為持球人,上線的單打環境非常好,因為最近的兩個射手都很遠,協防球員無法上線封堵和刷卡,而2、3、5三個球員雖然都在弱側,但5號球員為3號球員做了掩護,這就成為了一個防守方很難兼顧的死角。

下面這次進攻,哈登和豪斯的轉移球,就把機會打到了這個死角,遺憾的是,底角三分手是威少——這是火箭站位選擇問題,但塔克的掩護是沒毛病的。

由於沒有了中鋒,空切位基本不站人了,這種掩護正在成為火箭進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火箭在強調射手之間掩護的方式,把空間最大化,在那些你不太容易註意的無球側,這種事情在不斷發生。

火箭另一種最佳化環境的手段,是適時的切入,包括空切和突然接球的定點突破。當大家都在三分線上,有一個點突然切入,對防守的威脅是極大的,因為所有人的註意力都在持球單打手上,協防站位是為了對付他的,籃下防守很容易準備不足。

比如下面這次,考文頓的這次空切自己摔倒了,似乎沒有任何價值,其實不然,他讓奧傑萊把註意力放在了他身上,站位靠前了,漏掉了身後豪斯的補扣。

考文頓的這次空切,讓杰倫和塔圖姆之間有了一個短暫的換防溝通,這就讓威少的回馬槍有了空隙。

而這次考文頓的空切其實是怕哈登突破球傳不到底角,想去接應一下,但哈登把球給了弧頂的威少,威少再突破,就形成了這次籃下局部2打1。

下面威少的這次定點突破,則回答了他作為三分缺少牽制力的「偽空間點」,在無球端是如何提供貢獻的。如果對位者一開始沒有把足夠的註意力放在他身上,威少接球會瞬間抵達籃下,協防不一定來得及,而即使協防到位了,外線也必然有空位,威少的分球能力又會懲罰防守。換句話說,在全射手環境下防威少,對位防守者不被過實在太重要了,因為身後沒有保護,即使威少在無球端,也不能因為他沒有三分牽制力就掉以輕心。

與爵士的比賽裏,你還能看到威少類似卡佩拉的空切。

當威少這樣身體素質爆炸、有持球技術、有處理球能力的球員,作為陣容裏唯一的非空間點時,火箭是比較容易處理他的無球定位的。

全場最佳的空切,來自塔克的這次策應——這就厲害啦,如果火箭的「內線」經常可以這麽玩,以火箭的環境,就太難防了。

當然了,如果塔克每個回合都這麽玩,他就不是塔克了,下一個回合,他再一次拿出策應型內線大招——假手遞手轉身殺籃下,就被大冒制裁了。考文頓這場也想玩一個類似的球,然而傳大了。

火箭的配置,想玩內線策應流傳切,還是...隨便想想吧。

還有一件事,雖然不是最佳化一次進攻環境的一部份,但也是五小進攻中,一個重要的附加分——前場籃板。這是與綠軍大戰的第四節,影響比賽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火箭全場沒能贏前場籃板率,但這幾個籃板很致命。

有人會說了,火箭不可能成為前板強隊的,太矮了,這場是遇到塞爾提克,才能讓塔克偷到了幾個。

問題是,你看看這幾個前場籃板發生的原因。除了球員積極之外,共同點是,泰斯換防或者撲防底角射手,在籃板形成時,都沒法留在籃下保護,這才造成了塞爾提克籃下空虛,而這正是五小陣容對轟時,經常會發生的劇情——大量換防、內線對位射手,讓籃板卡位變得混亂,大個子離開禁區,那麽籃板的隨機性就大大提升了。這也是當初勇火五小對拼時,經常出現的情況—— 打五小,降體型增加彈性是一個好辦法,但相應的,也會失去籃板優勢。

應該這麽講,不管是這場紅綠大戰,還是考文頓交易後的其他比賽,在「為兩大主攻手盡可能提供優質的進攻環境」這道命題上,火箭給出的,已經是現有配置下,非常令人滿意的答案了。你當然也不能指望塔克、考文頓們,還能拿出類似追夢、伊戈達拉式的傳控貢獻,但在他們力所能及的領域裏,其實做得非常好,不僅僅是站個底角或者弧頂接鍋扔個三分那麽簡單。

2.去中鋒化後,對哈登的影響

去中鋒化之後,哈登跟威少之間,有一些主攻戲份的轉化。有人說,沒有卡佩拉,對威少是一種提升,對哈登可能是一種削弱,這話對了四分之三——全空間環境之於沖擊力極強的威少,就像搞到羅培茲後的公鹿之於字母哥,威少打得舒服當然是對的。但哈登打得到底舒不舒服,要分兩方面看:

一方面,對手也不敢夾擊哈登了。本賽季12月份以來,一度極為瘋狂的,竭盡所能的把哈登剝離在外的夾擊氣氛,最近的比賽裏已經看不到了。能讓哈登進入他喜歡的1打1模式,這總比每場讓哈登運球過半場,然後出球弧頂看戲,打一場不出汗的情況要好。考文頓加盟以來,哈登的投籃分布發生了變化,三分產量沒變,但進入三分線後,哈登就直奔籃筐,不出手拋投了——對手中鋒更難蹲籃下,讓哈登可以更直接的攻筐——這是哈登近9場比賽真實命中率達到64.1%,高於賽季之前的61.8%的原因;

另一方面,的確有一些回合,你能感覺到哈登打得並不舒服,在空切位有一個大個子接應,讓哈登在籃筐附近出球更方便,這跟他多些年來的習慣打法有關,這點在之前的文章裏也講過,哈登餵空接能力比找底角能力強一些,特別是在右手突破時,比起找左路底角,哈登會尤其喜歡找卡佩拉。

這個影響到底有多大,還得繼續觀察,因為哈登調整習慣也需要時間。就目前來看,哈登遭遇的最大問題,其實是面對一些防守強硬的對位者,單挑不好打時,他要作何選擇。

我們知道,擋拆相比單打更加流行,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更加強調錯位優勢,讓持球人不需要總是一對一強行挑戰面前防守能力更適合限制他們的球員。而火箭之所以能不斷壓低擋拆比重,讓哈登無限單挑,有兩個原因:

一是哈登的能力漸長,不能打的對位越來越少,沒有太大的必要用擋拆降低難度;

二是即使真的遇上哈登不好打的對位,火箭環境足夠好,也可以先用掩護去找防守弱點,再展開單打。

實際上,並沒有一支球隊,能做到場上所有球員都讓哈登無計可施。但例行賽針對性不那麽強時,哈登這種幹誰不是幹的自信,很可能會省略掉找弱點的前戲,強行給自己增加難度,而對陣塞爾提克就遇到了這種情況。

塞爾提克在上一次輸給火箭後,這次把策略和對位都安排得更加明確。沒有沃克,不上坎特,塞爾提克全輪換陣容都有足夠的換防彈性和單防能力,史蒂文斯堅定的堅持無限換防,加上火箭自己這邊也是無限換防,所以比賽就完全變成了單挑大戰,有點回到了當初火勇西決的窒息感。

但我們知道,紅綠上一次交手,正是哈登第三節面對塞爾提克的單防,打出了攻擊波,讓雙方拉開了差距——即使是塞爾提克,單防哈登也是危險的,為什麽史蒂文斯還敢如此堅定的執行呢?

應該有兩個原因:

一是...要不然呢?最近9場比賽,對手夾擊哈登的畫面已經越來越少,大家都意識到,火箭現在的環境不好夾擊,在找到新的防守策略前,還不如單防;

二是在研究了比賽錄像後,史蒂文斯可能認為單防哈登是有前途的,因為那場的暴走,哈登靠的是7記三分球和18罰17中,除此之外,只有2個兩分球,那麽三分準星是會波動的,主場作戰+更加註意防守動作,也能減少被造犯規。

或者你這麽想——這個聯盟裏,沒有比塞爾提克換防資源更牛X的,如果塞爾提克不這麽防,還有誰能這麽防?

我們假設無限換防是到目前為止,被證明過的,防守新版五小最有效的策略,那麽火箭已經遭遇過了最強版本的無限換防,也的確把他們限制得很難受——進攻效率只有102.8,遠遠低於他們的平均水平。

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卡佩拉,會不會更好打一些呢?

不好講。如果有卡佩拉在,塞爾提克可能就不這麽防了——他們搞不好就夾擊哈登了,比賽又回到了哈登只負責運球過半場的模式。另外,哈登跟卡佩拉擋拆,雖然是一種單打之外的變化,但如果塞爾提克選擇換防拆這組擋拆,哈登又得面對一個類似當初盧尼一樣難纏的內線——泰斯換防哈登,也不好打。

卡佩拉能讓塞爾提克難受的地方,是籃板球。泰斯換防出去,卡佩拉內線沖幾個,這跟昨天塔克的沖板是一個道理。但整體上看,我還是不認為卡佩拉在遭遇對面同樣擺「五小」陣容時好用,這點在過去火勇大戰時已經證明過了。

那麽,這種情況下要如何破局呢?

首先一點,哈登自己不能腦熱。昨天最讓哈登難受的一球,是杰倫布朗這個搞心態的一對一防守——挑釁的肢體語言,加成功的造進攻犯規,加上之前不久還造了哈登一個進攻犯規,這是我們熟悉的,哈登心態被搞,犯規爆炸,大約在第四節中後段要被罰下的劇情前戲。

手感不好,又遭遇了不太好對付的對位者,這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叫個掩護把杰倫換走,去打一些相對不那麽難的對位。哈登下半場就把重心轉到了借掩護找海沃德上了。塞爾提克每個球員都是防守悍將,但哈登是一個特殊的球員,也許單防能力稍微有一點差別,對他來說都是不小的解放。

在哈登打了幾次海沃德之後,塞爾提克這邊甚至出現了,不敢讓海沃德換防的情況,這就把比賽打入了新的階段——找弱點和不讓找弱點的賽局。

但這場比賽最終沒能演化成類似柯瑞跟哈登捉迷藏的遊戲,因為火箭現在有雙保險,在發現另一個MVP更有狀態,單挑優勢更明顯時,火箭把重心轉移了——多了一種解法選擇,就是好啊。

3.聯盟也需要思考如何防守威少了

火箭也在進攻重心上發生了轉移。從考文頓來到火箭後,哈登的回合占有率是33.8%,而威少是37.7%,前者的後撤步三分更像是一種無視環境硬解法,但火箭現在環境這麽好,無視環境硬解法的必要性就降低了。讓更吃環境的威少增加主攻,反而是非常合理選擇。

威少在經歷了兩個下滑的賽季後,在31歲半的時候,突然迎來了生涯的第一套極致空間陣容,進而打出野獸一般不可阻擋的進攻,不禁讓人感慨,若是早幾個賽季讓威少在全射手環境裏打球,他的成就還能提升多少。

從新版五小問世以來,基本沒有球隊真正意義上防住了威少。威少出戰的7場,威少每場平均35分,61.4%真實命中率,6場30+,毫無疑問是近期最猛球員。

塞爾提克這場為什麽防不住威少呢?

很簡單,因為他們低估了威少。

我們知道,籃球比賽的單挑有兩種——1對1環境下的單挑和5對5環境下的單挑。威少在5對5環境下,並不是頂級單挑手,這在他以往的履歷中是非常清晰的,過去5個賽季,威少的單挑效率是:

在5對5環境下,只有兩種情況支持你成為頂級單挑手:

一是擁有超強持球投能力,可以用跳投強行把單挑變成真正的1對1,而不是在過掉對位者後還要挑戰協防;

二是擁有極致空間環境並且會傳球的推土機,對手忌憚外圍射手不敢輕易上協防,從而強行完成點名單吃。

前一種叫杜蘭特,後一種叫詹姆士。

顯然,過去在雷霆環境下,威少哪一種都不沾邊,但在火箭環境下,他就更接近第二種情況——有了四射,wuli大威少低位捶戈貝,中投射濃眉,其勢不可擋。

按理說這應該讓其他球隊的教練意識到問題了。有的球隊資源就在那,反正也防不了,索性破罐破摔,所以威少的這波狂暴,在大樣本下可能還會持續。但有些球隊,資源上能跟火箭拼一下,他們看著威少一個一個往裏單吃,是怎麽想的呢?

聯盟認識到這個問題,需要一些時間,畢竟,過去沒人見過周圍有一圈射手的威少是怎麽打球的,而威少只是一個1.9公尺的後衛,身體素質再變態,對教練來說,他們也得先觀察一下,單防是不是可行的——體型、對抗、橫移優秀的鋒線甚至內線,難道不能頂住威少嗎?

對不起,可能真的頂不住...

但這個現象,競爭對手和火箭球迷自身都擔心:

一方面,以火箭的環境,對威少上協防風險極大,大部份球隊不情願,還是想賭一下威少吃不掉對位者,可威少一直這麽捶下去,真的能捶死人;

另一方面,當對手用大體型鋒線,甚至腳步快的內線對位威少時,威少不可避免的要出手一些中距離跳投,他的準星是否能維持也是疑問。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NBA官網版):

揚尼斯本賽季在籃下出手的比重是52%,折合每36分鐘12.2次,命中率是73.3%;

威少近7場比賽在籃下出手的比重是50%,折合每36分鐘12.6次,命中率是70%。

也就是說,威少最近是用字母哥的沖筐數據在打球——威少跳投再不穩,總比字母穩吧,他傳球也比字母好,這得有多可怕...

所以我更關心的是,威少能否把字母級別的攻框表現維持下去,如果他能做到,得什麽樣的球隊能拿出同時按死一個小個字母+哈登的防守資源呢?

威少最近不錯的跳投表現,本身也有細節可挖,而不是簡單的投籃手感暴擊。近7場44.6%的中距離顯然高於他生涯水準,但並不算誇張到無法置信的數據,面對小體型對手,他可以吃到很深的位置再出手,而大體型對手,往往又會放給他較大的投籃空間。

威少最近的三分還挺準,也是建立在出手極少的情況下,一場就扔兩個,還有大量不投不好意思的大空位,比當年要靠這招消化一定球權要容易得多。

威少真正應該避免的,是下面這種,半快攻中的急停跳投——進攻時間這麽長,球隊有足夠的陣地戰解法,即使這是他的投籃點位,也沒必要搶這樣一個大樣本下,預期低效的出手。

威少要把用跳投消化出手權的意識,轉變為,將跳投作為輔助進攻的手段 ——中距離是攻筐的副產品,一定的跳投輔助,在打大個時,可以讓對方不放自己太遠,來提升突破成功率,在打小個時,被小個逼停在近筐區域,翻身跳投作為一種回應。

換句話說,只要威少的跳投選擇是合理的,他的跳投效率就有下限,即使在個別夜晚不準,也是可以接受並理解的。而遭遇那種真的能讓威少無法攻筐,不得不大量跳投的對位者時——可以期待一下字母哥,或者威少跳投不爆炸時打濃眉的效果—— 火箭應該想的不是威少能不能投得準,而是如何把這種球員從威少面前換走 。五小的環境,這不是辦不到的事情,只是我們在例行賽環境下,有可能看不到他們對決時,在找錯位和規避找錯位上做大量嘗試,在系列賽裏,這種賽局會很多。

4.火箭進攻的局限性要如何處理

18火箭的魔球,敗於三分穩定性,19公鹿的魔球,敗於過於依賴攻筐的主攻手被防得無法攻筐。這支火箭,是原有的以三分為基礎的魔球體系,加上一個小號的字母哥,算是魔球的集大成配置。

但想象一下,要在怎樣的情況下,火箭的進攻才算失效?

這取決於,以下三個條件,出現幾個:

條件1:威少遭遇了無法讓他無限攻筐的對位者,同時中距離失準;

條件2:哈登後撤步三分失準,同時限制了哈登的突破;

條件3:火箭配角三分回應失準,或者對手徹底切斷了威哈跟射手的聯系,讓他們失誤不斷。

一個不出現,你很難贏火箭,因為這支球隊的進攻上限太高了,跟火箭對轟一個系列賽,那你自己也得三分暴走,唰唰上分才行。

出現一個,有可能在對轟局裏贏下火箭。

出現兩個,就是火箭與塞爾提克第二場的情況,你至少可以把火箭拉入泥沼戰。

出現三個,那火箭沒救了。

一支能100%,完全限制火箭進攻的球隊,他們的防守資源要多好?

他們要有怪物型內線,這個怪物能對位威少,還能兼顧協防(字母,濃眉),還不能被這種兩頭兼顧的復雜局面搞得犯規太多或者疲於奔命,以及,不總被換到三分線對位射手,動彈不得;

他們要有優質的對位哈登的人選(丹奈格林,布雷德索,喬治、貝佛利還是卡哇伊);

其他各個位置不能有明顯弱點(比如中鋒不好對位,怎麽擺是大疑問,麥基、霍華德、大小洛們要怎麽用,路威會不會被找成宇宙塵埃);

防守紀律性、輪轉速度過硬。

這都是非常具體的問題,火箭跟湖人、公鹿、快艇,例行賽還有比賽,等我們再觀察一下,再討論也不遲。

但我要強調一點,在大家資源配置差距不太大的情況下——一邊不交稅+有垃圾合約,另一邊狂交奢侈稅+各種紅利合約,那打不過也正常——大家進攻都會有點局限性。極少有一支球隊,進攻端什麽都不缺——有人缺空間,有人缺硬解,有人缺組織能力—— 火箭在擔憂沒有穩定的中距離硬解法是隱患的時候,快艇在嫌自己的組織能力差點意思,而湖人即苦惱於空間環境,又苦惱於中距離。 真正讓大家都覺得完美了,那就得豪斯換阿杜,路威換保羅,庫克變柯瑞,那的確無解了,可你這三個隊,就沒一個交奢侈稅的,也不像2016年夏天勇士那樣,既有薪資空間,還能趕上薪資上限大漲。

美滋滋的碾壓局,可遇不可求啊。

對火箭來說,在擔憂自己進攻是否有局限性的時候,不如想一想,這支火箭,是否已經成為了一支攻防均衡,靠防守也能贏球的隊伍?他們在對陣塞爾提克的第二戰裏,兩個進攻失效條件出現了,還能1分險勝,靠的就是自己拿出了匹配對手的防守強度,而塞爾提克進入2月份以來,一共就只有3場比賽進攻效率低於110——一次打湖人,兩次打火箭。換句話說,綠軍這樣適合防守五小的換防彈性型球隊,也會被同樣換防的火箭克制,大家總資源接近的情況下,一方面占了便宜,另一方面就會輸回去。

西部沒有了17-18賽季勇士那樣,整體資源配置明顯高出一籌的球隊。 而火箭作為一支進攻搭配產生明顯化學反應加成的球隊,在學會攻防兩條腿走路,能用不同的方式贏球後,他們作為西部的競爭者,潛力可能比預期的還要高。 與其他列強在例行賽最後的碰撞,將成為彼此相互檢驗升級成果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