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傳出多個訊息。
第一件事,根據觀察者網報道,大西洋理事會釋出了伯恩斯有關中美關系演講的實錄。伯恩斯在演講中指出,中美兩國是「系統性競爭對手」,這對雙邊關系的處理需要十分謹慎。他表示:「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裏,我們依然會是系統性競爭對手。」伯恩斯進一步強調:「美國與中國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充滿競爭。兩國分別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也是全球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同時,我們兩國在全球事務中都具備巨大的影響力和潛在影響力。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積極的現象。」
盡管中美關系實作了止跌企穩,但依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美國方面並不掩飾其對華的敵意。此前,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公開聲稱,中國已經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挑戰,與中國帶來的挑戰相比,冷戰顯得微不足道,他還強調需要加強與盟友的合作,共同應對中國。美國空軍部長也公開宣傳沖突風險,認為中國現階段是一個威脅,美國必須為潛在的沖突做好準備。近日,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北京發表演講,表示中美在未來至少十年內將依然是「系統性敵人」。由此可見,美國並無意糾正其對華負面政策,顯然準備在這條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美國政府目前並未對中方的關切予以足夠的尊重,這可以被視為對美方現行對華政策的一種抗議。雖然美方能理解中方的立場,但美國政府能否調整其對華關系中的「激烈競爭」思維,才是中美關系未來發展的關鍵。如果美國執意堅持「競爭」理念,用盡手段打壓中國,那麽不僅難以維持中美關系的穩定,也難以實作對中方的遏制,最終可能會自食其果。
第二件事,觀察者網報道稱,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采訪時提示,雖然拜登政府上調了對華關稅,並且貿易緊張局勢仍在持續,但中美之間的關系如今「更加緊密」。據法新社的報道,耶倫在采訪中提到,她相信,「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密切了」。耶倫還強調,中美兩國在金融穩定等關鍵領域的合作對維護全球穩定至關重要。她指出,盡管存在激烈的競爭,但雙方已經找到了一條「建設性地討論和解決彼此分歧」的路徑。
在耶倫發表講話的前幾天,美國又一次采取了對我們不利的行動。他們首先對我們的電動汽車實施了關稅制裁,之後又將制裁範圍擴大至電動汽車產業的零部件。可以看到,美國正試圖透過貿易手段打壓中國的產業發展。然而,耶倫卻在講話中淡化這些制裁的重要性,表示這些措施對中美關系並無重大影響。可以說,耶倫充分暴露了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雙重標準。對我們來說,貿易出口的穩定性同樣至關重要。既然美國希望我們為其金融穩定承擔責任,那麽他們就應當首先解除對我們的貿易制裁。
美聯準最近將利率直接下調了50個基點,目的是為了避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然而,如果美國不盡早取消對中國的關稅政策,這些關稅政策在被正式實施前就應當被阻止,美國剛剛有所回落的通脹率可能會重新上升。那時,僅靠美聯準的降息措施可能難以控制局面。美國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的做法,不僅會嚴重破壞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還會反過來損害美國自己的利益,削弱其國內產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美國試圖遏制中國發展的目標也難以實作,這種做法無異於自損其利。
第三件事,據觀察者網報道,面對俄羅斯的核威脅,澤連斯基卻將目光投向中國與巴西。近日,澤連斯基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言辭尖銳地批評了巴西,還把中國也牽扯進來。澤連斯基首先提及自己兩年前提出的「十項和平方案」,並指出其他人仍在努力推動其他替代性和平計劃。他諷刺地表示,或許有些人是希望透過這些計劃來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為自己的傳記增光添彩。更令人意外的是,澤連斯基還直接提到中國和巴西,稱它們提出了和平倡議,並試圖贏得一些歐洲和非洲國家的支持。
在烏克蘭方面看來,這些和平倡議不僅未能有效解決烏克蘭面臨的實際問題,反而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烏克蘭的國際支持網路。澤連斯基的發言中充滿了憤怒與不滿,他特別強調這些倡議在提出之前並未征詢烏克蘭的意見,這種忽視加劇了他的反感。作為沖突的當事方,烏克蘭試圖為自身爭取更多利益,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戰火紛飛的情況下,如果不重視烏克蘭民眾的生命安全,而一味執著於國際利益,這樣的態度未免顯得過於極端。特別是對於那些在中立立場上推動俄烏沖突平息的國家,如中國和巴西,烏克蘭的指責顯得難以理解。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對中巴協定提出質疑的言論,似乎意在向美國表達友好意圖。盡管美國自身未能提出有效的和解方案,卻始終反對中國提出的和平計劃,以此削弱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在俄羅斯與烏克蘭沖突爆發後,中國不僅提出和平倡議,還特別列舉了美國所犯的錯誤和過失。然而,澤連斯基顯然對中國的上述主張未予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