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一個極端的例子,即 【環境剝奪】 。
環境剝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我們常聽說的「狼孩」的故事。
當然現實中更多的是很多類似的例項,比如許多兒童在儲藏室、閣樓或其他收到限制的環境中度過生命的頭5~6年。
這種得不到正常的刺激、營養、滿足和愛的童年生活,導致這些兒童通常都是閉口不言、智力嚴重落後、感情冷漠,並且極度缺乏【安全感】。
一個不正常的生長環境,會給孩子造成很多不可逆的傷害,即有些在該階段本該要形成的能力因為環境因素,從而無法發展出來,而這種能力也只能在這個年齡段才會形成,錯過了就再也無法培養。
這種能力,就是【依戀】的能力。孩子如果缺乏這種能力,就很可能是終生都無法再次生成,而缺乏依戀能力的孩子,在成長期得不到成人足夠多的註意和關愛,所以成年後很容易跟著陌生人離家出走。而且這種孩子和他人的關系不會太緊密,可能無法建立正常的親密關系。
所以我的建議是:
1、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一個豐富化的環境。
所謂豐富化,並不是用刺激不停地轟炸嬰兒,而是為其創造一個對嬰兒有反應的世界,比如好的玩具應該是皮球、撥浪鼓、鏡子、勺子和廢盒子等,這些玩具可以給孩子帶來豐富的刺激和反饋,幫助兒童觀察它們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結果。
戶外活動非常重要,經常對嬰兒說話更重要。
戶外活動是被動刺激,透過不同環境變化來被動刺激嬰兒。對嬰兒說話,可以很好地刺激孩子的語言功能,刺激愈多,孩子說話的能力成長的越快。
2、觸摸和身體接觸對嬰兒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也是為什麽父愛不能缺失的原因。母親與孩子的關系,大部份都是透過與孩子語言交流來實作。但父親不一樣,父親更多是一個合格的玩伴,透過大量的身體接觸,可以給孩子一些刺激,幫助其產生依戀的感覺。
3、保持對孩子管教規則的一致性。
紀律和自由是一致性的,要明確規定一個可接受行為的範圍,孩子可在這一範圍內自由行動。家長可能管的嚴,有的管的松,但最重要的不是管教的尺度,而是管教中規則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的紀律約束給孩子以安全感和穩定感。
4、讓孩子隨時感到有人在支持他們和愛他們。
對孩子不關心,孩子得不到關懷,父母冷漠或感情上拒絕,就會讓孩子形成不信任他人的傾向,這將導致孩子以後開發中的不安全感、猜疑和他人建立關系時的困難。
這是我在知乎堅持每天答題的第156天,目標是堅持到60歲(還有5682天)。如果覺得回答對您有些許幫助,可以給我點贊支持。您的認可,是我在知乎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