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國家隊表現沒有俱樂部那麽搶眼,主要是因為有席丹的存在。在法國國家隊,球隊主要踢的戰術是4231,核心是席丹,然後雙後腰輔助雙翼的模式,中鋒回撤接應戰術。
無論是早期的吉瓦什,還是後面接替他擔任中鋒的亨利,其戰術地位是給席丹打輔助。
特別是2006年世界杯,亨利在球隊的戰術安排多是策應。他在球場的覆蓋範圍極大,經常是來回遊弋在左右兩個邊路以及回撤接應隊友的傳球上。
如果大家仔細看法國隊的比賽,你會發現他們是比較重守輕攻的,就是推進的層次沒有那麽快,註重節奏,把球交給席丹,然後讓他來進行分配,相對而言進攻速度沒有阿森納那麽迅速。
最經典的就是法國VS巴西隊的四分之一比賽了,席丹的表現堪稱完美,展現了他的控制力。
而亨利的特點呢,其實他是有點偏反擊沖刺型的選手,速度還有突破推進是他的拿手好戲。在阿森納,溫格設計的戰術是442,雙後腰+雙邊前衛的陣型,再配上兩名前鋒。
球隊的進球核心會在亨利上,溫格也賦予了他相當大的戰術自由權。
球隊拿球以後,會負責優先找亨利,看他有沒有機會破門。如果沒有機會,皮雷、永貝里等人會控控皮球,穩一下,或者交給後邊的維埃拉,來負責攻勢,最後再來找亨利。
亨利有時候會回來接應,拿到球以後,他就可以「突」了,球隊也允許他這麽做。
本來亨利的技術也好,速度也快,442拉開空間以後,敵方中場的腹地會一片大開,這個就比較適合亨利去進行沖擊。
反過來說,亨利的踢法也會有個問題,就是他不能在過於緩慢的進攻節奏中去獲得機會。既然他的特點是速度還有沖擊型的打法,那麽你勢必得給他空間,讓他沖的時候能夠舒服,沒有那麽多人在中圈給你設定阻礙。
可是席丹在法國隊,他要在中圈拿球,球隊拿球之後要找他,他把球控下來,節奏變慢,這時候就沒有亨利沖起來的機會了。
有時候球隊戰術會是這樣的,沒有絕對100%完美的戰術。能做到控制節奏,又能快速推進,加上球員特點又十分迥異,想要讓所有球員都能踢得舒服也不可能。
為此球員為了服務團隊,那麽就會在球權、踢法上做些犧牲。
亨利在國家隊,是犧牲了自己的推進空間權利,讓給了席丹。拿到球以後,盡量先交給他,或者拉邊,讓球隊能夠更好地以席丹為核心的運轉下來進行安排。
戰術上的差異,是制約亨利在國家隊的根本原因。如果國家隊是以阿森納那種戰術和人員配置來安排的,讓亨利擔任核心,他一定能進很多球。
所以評價球員的時候,我們也得看他們的客觀環境,綜合方面分析才會客觀。數據雖然能反映球員能力,可是並不全面。
球員表現大相徑庭,還是得從人員配置、球隊戰術以及特點來進行分析,這樣會比較合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