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日本圍棋是如何衰落的?

2016-12-30體育

認真回答:日本圍棋的沒落就是人才的斷檔,而人才斷檔的原因很多,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不合適這個時代了。

日本圍棋是怎麽培養後備人才的?

如果你去日本棋院官網上檢視棋手資料,會發現每一位的簡歷上都有這樣一項資料:『師匠』。每一位日本棋手,都有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師承關系。

這個師匠,就是日本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就類似於中世紀、封建社會的行會培養模式。

一般,當某位棋手到了40多歲,棋力逐漸下降,無力再爭取成績,往往就會開始收徒。一般徒弟來源於個人偶然發現、朋友推薦、小棋手父母推薦等,如果師父覺得徒弟是個可造之材,在爭得孩子父母同意之後,就會正式收徒。

收徒之後,徒弟會離開父母,住到師父家裏,一直到入段出師,學習、吃住、生活都跟師父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內弟子』制度。一般在此期間,師父不會收取任何生活費、學費,待徒弟出師後,會將一部份比賽收入孝敬給老師。

這種情況下,師父除了教棋,也充當了半個父親的角色。

而目前中國的小棋手是怎麽培養的?就是道場之中,半軍事化的管理,每天10幾個小時全部放在棋上。

在當前的社會中,日本這種人才培養模式,那缺點簡直是太多了,我們隨便比較下:

第一,師父自己也要比賽,也要生活,也要應酬,每天能拿出多少精力來教徒弟?

第二,例如圍棋基本功的死活訓練,目前網上有流出的聶道編纂的『死活大集』、『詰棋總動員』,幾乎囊括了到目前為止所有人類創造的死活題。中國的沖段道場裏,每天有專門的死活老師,收集、整理適合每個人的題目若幹道,一般在午飯前專門進行死活基本功訓練。日本小棋手,師父還有這功夫專門給你去每天找題?自己去買書自己做吧。

第三,中國的道場裏,專門的講布局、定式的老師,今天上午的世界大賽中出現某個新變化,下午老師就和同仁、專業棋手進行拆解,然後講給學生,晚上學生們就上網開始熱火朝天的實戰了。日本的老師怎麽可能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反映在比賽中,就是中國小棋手對最新變化了如指掌,日本棋手經常中刀。

第四,實戰經驗,圍棋這種東西,最重要的提高方式就是實戰。中國沖段少年,基本每天兩盤和同水平棋手的升降迴圈賽,每天晚上大量網棋(一般入段前都是5000盤以上的量),然後還有無數的交流賽、業余賽、少年賽。。。日本的小棋手,除了和師父下,剩下就是每周一次去棋院和院生的比賽。這樣的實戰經驗差距,怎麽比?中國的年輕棋手都是成千上萬盤實戰磨練出來的,日本棋手在棋上的普遍表現就是『不熟練』。

實際上,目前中日棋界的巨大差距,就是這種手工作坊式的培養方式,完全競爭不過中國的專業化、集團化、流水線式的培養方式。

其實日本棋界有點悲哀,因為這種培養方式在日本算是個常態,大部份藝術、手工藝界都是這種方式,像書法,做陶瓷器的,甚至做水壺的,做棋盤的,捏壽司的,抻拉面的,都是這種『師徒相授』,人家不僅活的很滋潤,而且讓無數中國文青頂禮膜拜:這才是『匠人』、『情懷』、『工匠精神』啊!

要命就要命在,圍棋是個能他媽分出勝負的計畫,情懷、文化傳承得再好(這方面日本遙遙領先),贏不了,什麽都是瞎扯淡。像書法,壽司,鐵器瓷器,反正都是主觀審美,好不好全憑一張嘴。圍棋簡直要命,數出來多少目就是多少目啊。

更要命的還有,你要就日本人玩也好,比如將棋,活的也挺滋潤,圍棋還有中韓在玩,一比較,完蛋了,慘不忍睹,自己都看不下去、擡不起頭。

其實這有點像『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比較,大家肯定都覺得前者更美好——只要沒有那個冰冷客觀改不了的『分數』存在。

話說回來,日本這種人才培養方式,還有那麽一丁點的優勢嗎?我絞盡腦汁,要硬說有點,這種方式在極端的機緣巧合下,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出徒弟的特點,造就稀世的大天才,比如,南韓棋界最後一個內弟子——李昌鎬。

最後在說幾句,日本棋界曾經的輝煌,也就是『六超』的輝煌,在我看來,沒有什麽必然原因,純粹是個偶然——因為日本出了個木谷實——他走遍日本,遍尋天才棋童,然後全部收羅到自己的道場內,才造就了那個無比輝煌的時代。沒有木谷實,就不可能有這個輝煌。

前面有答案說是和日本經濟停滯有關,這當然是個原因,但具體到圍棋計畫上,有他自己的特殊性,不能籠統照搬。比如六超一代的輝煌其實是戰後就培養的,然後趕上了經濟騰飛。比如將棋界沒人認為現在水平下降了。比如風雨飄搖的明治時期,還是有秀甫、秀榮這樣的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