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為什麽哈蘭德弱隊刷分那麽強,但是一打強隊就隱身?

2024-04-18體育

哈蘭德累壞了的時候,曼城的比賽強度和容錯率都會出大問題。這樣的情況本賽季其實很常見,並不只有打強隊的時候能見到。

看看呂迪格對哈蘭德的單防,這種每場比賽背後「遭遇坦克一樣的沖撞」至少十幾次,沒幾個人受得了。

這裏拿幾場典型的比賽以及哈蘭德個人數據來評價就知道了。

2月25日英超26輪客場對伯恩茅斯,哈蘭德先發打滿全場,個人數據如下。

1射門1射正;3次過人成功1次;

21次觸球;傳球13次成功11次,傳球成功率85%;

3次關鍵傳球;5次對抗成功2次;5次遺失球權;

2次被犯規;5次爭頂。

3月3日英超27輪曼市德貝,哈蘭德先發打滿全場,個人數據如下。

進球1個;4射門1射正;2次過人成功1次;

15次觸球;傳球7次成功5次,傳球成功率 71%;

7次對抗成功2次;4次遺失球權;

1次犯規;1次被犯規;2次爭頂。

3月17日足總杯四分之一淘汰賽,曼城2:0勝新堡晉級準決賽。此役哈蘭德先發出場87分鐘,個人數據如下。

5射門0射正;3次過人成功1次;

42次觸球;傳球19次成功13次,傳球成功率68%;

1次關鍵傳球;14次對抗成功3次;16次遺失球權。

2次被犯規;4次爭頂。

4月10日訊歐冠四分之一淘汰賽賽第一回合,皇馬主場3:3平曼城。哈蘭德先發打滿全場,個人數據如下。

1射門1射正;

20次觸球;傳球9次成功6次,傳球成功率67%;

1次關鍵傳球;10次對抗成功5次;7次遺失球權;

2次犯規;3次爭頂;3次抄截。

4月18日歐冠四分之一淘汰賽賽第二回合,120分鐘內皇馬客場1:1打平曼城,點球致勝。哈蘭德在延長賽前被換下,個人數據如下。

5射門1射正(1次中橫梁);

21次觸球;傳球7次成功5次;傳球成功率71%;

2次關鍵傳球;9次對抗成功5次;7次遺失球權。

1次被犯規;4次爭頂。

這5場比賽當中,除了兩場歐冠淘汰賽,其他比賽,哈蘭德都在身體狀況不理想的情況下遭遇重點盯防,表現起伏不定。而主客場對皇馬,哈蘭德面對的防守比英超有過之而無不及,自然也沒獲得更多機會。請註意,皇馬的防守並非沒有強度,相較於英超球隊,西甲班霸的戰術素養從個體到局部再到整體,體現得更細致,透過有序、協同、切割三個方面來建立強度,這樣的強度才更可怕。

如果很多人只看到這張圖片,是不明白哈蘭德為什麽累的。

這樣的對抗在英超已經司空見慣,而讓23歲的魔人受困,以及「隱身」的,不是身體強度,而是沒有合理的無球空間。

在英超,哈蘭德的無球空間是曼城全隊上下跑戰術創造出來的,如果對方祭出密集防守,中鋒沒有空間,那麽無球空間一定存在於其他隊友的位置上;哈蘭德的戰術任務之一,就是牽制對手的後衛線,在「傳」和「跑」的過程中,他要是擺脫了對手當中某甲的盯防,為了防止他得球射門,那麽某乙必須過來補防,相應地,某甲也要過來協防。這是防守的基本原理。

二防一的人員配比下,只要不出現極端情況,一定會有相應的無球空間出現,區別在於這個空間出現在哪裏、能出現多久、會不會被隊友補上,這就是現在的防守呈現「結構化」的原因。

然而,當面對一支或者數支強隊,哈蘭德在上述的防守過程中,一旦扯不開無球空間,也無法利用跑位帶動隊友獲得無球空間的時候,曼城就需要第二個、第三個甚至更多個無球強點,透過後插上以及其他傳跑配合(包括二過一),進行更復雜的輪轉,帶開對手兩條防線的站位。瓜迪歐拉的傳控,就是這樣一套善於創造無球空間的戰術。

以前瓜迪歐拉治下有梅西,實在沒有空間,他自己一個人帶著帶著,晃跌/歪了防守物件,就出了空間。現在曼城沒有梅西,只能:

1.邊鋒拉開對方後防線的防守間距;

2.大中鋒以多樣的跑位去牽扯對方後衛;

3.肋部和中路多人後插上。

用更復雜的跑位,去獲得理想的無球空間,進一步威脅球門。

上圖在網上流傳得很廣,是歐冠第二回合,皇馬客場對曼城,上半場43分45秒的某個攻防瞬間——格拉利什當時還在場上和巴爾韋德一對一。可以看到客隊十人全部龜縮在大禁區內,這樣防守其實英超也做得到,所以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

a.皇馬在每一個防守位置上都不給曼城隊員獲得足夠的空間。

表面上看,曼城的格瓦迪奧爾、羅德裏、德布勞內三人,前二者在禁區外,丁老師在大禁區線內半米的位置,都是極好的無球位,拿到球就能起腳,但是,格拉利什只有兩個傳球點,右側的阿坎吉還有大禁區角上的格瓦迪奧爾。而且這兩個點,都屬於很容易被防守隊員頂出來防住的區域。

我經常在回答裏說「零點幾秒可以跑好幾米了」,就是這種防守局面下最合理的體現。皇馬鋒線和前衛線的站位,確保零點幾秒之內就能對位曼城上述三人,這需要非常好的防守選位能力。

如上圖,當格拉利什磨磨唧唧把球傳給格瓦迪奧爾,再由格瓦迪奧爾轉移時,皇馬的防線全部頂出來了。這種局面下,曼城鋒線和前衛線的每一個人,都處在容易被人對位貼身的態勢,而阿坎吉所在的左路,就算有人直接把球轉移過來也是高球,拉不開寬度的情況下也沒什麽用。

這次進攻的最終結果,就是福登得球以後硬往裏傳中,還找不到哈蘭德。

b.曼城的傳跑效率,本賽季有明顯降低。

根本原因,就是走了京多安一個人,加上德布勞內賽季前大傷大修幾個月,導致曼城整個體系運轉傷筋動骨。丁老師大修以後,在很多場比賽都能看出來,運動能力明顯下降一截,目前依然沒有恢復到相對理想的狀態。打弱隊,他後插上、斜線滲透、橫跑,都能有無球空間,也能拿到傳球並直接射門,但打強隊,大家都在拼跑動強度、接應/協防效率,少了京多安在左肋的接應和策動,羅德裏消耗不起,丁老師也消耗不起。

科瓦契奇沒有京多安那樣的後插上嗅覺,他的轉會,只是為了分擔體系內的出球和組織壓力,兩個肋部基本上沒有存在感。

c.格拉利什、多庫和福登的上限太低。

目前為止,曼聯的邊鋒當中,格拉利什和多庫吃透瓜迪歐拉的戰術還需要時間,前者總喜歡在不正確的時間節點控球試圖突分,特許他認為正確的時間節點,在英超應該是「正確的」,但面對皇馬這樣的大戶人家,他的選擇其實沒有多少次是「正確的」。

後者靠著出類拔萃的運動能力,簡稱「莽」,確實打出了一片天地,但除了「莽」之外,他的戰術能力真的乏善可陳。對皇馬的比賽其實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福登是學習能力最強的一個,第一回合客場打皇馬,他突然從肋部跑到中路,就能看出,他基本吃透了瓜迪歐拉要求的前場輪轉——當然了,「基本」而已,高深一點的他還要學。第二回合主場打皇馬,對手幹脆就是擺大巴,這種局面下,有著大把大把的可能性讓他去嘗試,很多該他跑的任務他也沒轉過彎來。

還是拿上半場43分45秒的歐冠第二回合比賽圖片說話,稍微標記一下,就很清楚了。

當格拉利什持球的時候,防守他的是巴爾韋德。想讓羅德裏和丁老師有更好的進攻選擇,福登應該怎麽跑呢?

繞前。

從門迪、羅德裏戈的身前繞過去,徑直跑過B·席爾瓦,到巴爾韋德身後的空間去。

他繞前的過程中,哈蘭德只要看見了,會同步往右邊跑,也就是拉到小禁區角上,中間B·席爾瓦對克羅斯就變成了1防1。

B·席爾瓦身前是卡馬文加,點球點附近是維尼修斯,只要福登能帶走他們當中一個,羅德裏和丁老師的位置,就是更有發揮空間的無球空位。

其實福登的繞前還有一個選擇,他來做墻,和格拉利什打二過一,強行打穿巴爾韋德,禁區裏形成個人突破找點球。

福登沒有繞前跑位的現實情況,是格拉利什最後的傳球給到了格瓦迪奧爾,由克羅埃西亞大胡子過渡給羅德裏,因為其他傳球路線都被卡死了。

為什麽用這張截圖進行分析,原因就是哈蘭德被三人包夾。其中納喬和門迪屬於後衛,雙人包夾是很正常的選擇,而羅德裏戈這樣的巴西佬腳下很靈活,專門等著哈蘭德控球不穩之後斷球。

為什麽安切洛蒂現場調整時讓巴爾韋德去單防格拉利什,將卡瓦哈爾拉回來保持後衛線的完整,就是為了讓呂迪格隨時有可能去對位B·席爾瓦和哈蘭德當中的一個。

如果呂迪格去對位B·席爾瓦,那就是和東尼·克羅斯完成二防一。

如果呂迪格去對位哈蘭德,那就是納喬、門迪一起完成對哈蘭德的三防一。

這是非常高明的防守戰術,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對賭的就是曼城兩個邊路球員缺乏更豐富的跑位方式。

還是上面那張圖,倘若福登不繞前,格拉利什把球給到阿坎吉,就算阿坎吉能傳中,福登在後點能搶到嗎?門迪後撤防福登,羅德裏戈就會內收,和納喬一起包夾哈蘭德。魔人無論怎麽跑,都擺脫不了被包夾的命運。

包夾,就是本賽季英超防哈蘭德的主打手段。

此前列出來的比賽數據,哈蘭德只有一場比賽觸球超過40次,其他每場比賽觸球就20次出頭,說明什麽?他消耗的大量的體能在無球跑位和拼一個有利空間上面,這就是防守升級的典型表現。

而整個賽季,哈蘭德是第一次遇到非英超球隊給出協作性這麽強的防守。他在英超和人拼肌肉拼了8個月,累到應力性疲勞都出來了,到了歐冠賽場還要和專業戶拼智商,開什麽玩笑?

我這裏可以分享一個個人統計的數據:

2024年2月20日之前,哈蘭德平均每場比賽超過15公尺的中程沖刺次數,是10.7次。而2月20日往後,這個數據突然下降到6.1次。

指望他像本澤馬那樣,有回撤、有斜插、有拉邊、有肋部橫跑、有當墻、有做球、有策動、有包抄、有接應……不是不可以,但不是23歲的年紀能畢業的。本澤馬多大了才點出這麽多技能點,豁出老命去撈到個金球,大家其實都看到了。

就這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