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歐盟又開始鬧內訌了,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被曝私下發出警告,若歐盟堅持重新開機對美訴訟,休怪美國在WTO改革這件事兒上不配合。這又是怎麽一回事呢?美歐有沒有可能再打第二場「貿易戰」呢?
彭博社近日報道說,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警告歐盟, 如果歐盟就川普執政時期歐美鋼鐵貿易爭端,在世貿組織對美國重新開機訴訟,美國將不再配合歐盟想要推動世貿組織上訴機構改革的行動。
這事其實挺有意思的,拜登政府一向宣稱反對川普執政時期,傷害美國跟盟友關系的種種舉措,為此提出「重整盟友體系」的口號,試圖要「連歐抗中」呢,怎麽現在為了維護川普時期的政策,反而威脅上歐盟了呢?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出席會議
首先從歐美為什麽又起爭端的角度來看,這事兒實際上是個老問題了。美國每年從中國、歐盟等地進口大量各種鋼材,但由於世貿組織下各成員國之間的「最惠國」待遇等問題,相關產品進入美國市場,關稅是比較低的。
這本來也沒什麽,貿易是相互的,你家產品進入我家市場關稅低,那麽相對應的,我家產品進入你家市場,關稅也低。
世貿組織,乃至各種自貿協定,本身就是為了方便市場自由流通,方便各方才建立的。
但是最近這些年,美國制造業空心化,他們相關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少,歐盟相關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多,這就讓美國感覺不平衡,總想對其它國家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增加關稅。
美國加州洛杉磯港,貨物積壓嚴重
川普時期,這一政策達到頂點,他倡導一切「美國優先」,根本不管什麽長遠利益,就看當下能不能從各種渠道,讓美國多賺一點。
為此,川普針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同時還對歐盟等國的鋼鋁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加征額外關稅。歐盟覺得這種行為,違背歐美之間的貿易自由協定,也違背世貿組織規定,於是在世貿組織內,把美國給告了。
從法理上來講,川普這樣當然是違背世貿組織規定的,幾乎可以說一告一個準。但美國也有「高招」,你不是在世貿組織告我嗎?那我就幹脆把世貿組織上訴機構給癱瘓了。
因為按照世貿組織內部的規定,只有最後上訴裁決機構做出的裁決,才具有強制約束力,前面一些步驟和相關結果,就算告贏了,也只是個「建議」。
美國前總統川普
而世貿組織上訴機構的大法官,按照規定必須要有美國同意才能任命。美國就借助這一點,遲遲不同意其它國家推舉出來的世貿組織裁決大法官。
時間一長,原本的大法官任期都到了,世貿上訴機構沒人可以做出裁決了,美國自然也就不怕別國在世貿組織告他們了。
但這事做的實在太沒品了,也使得美國盟友們,都有點跟美國離心離德。拜登上台之後,提出要回歸「民主世界」,重新領導大家。
歐盟則趁機提出,你要回歸「民主世界」,咱們先把世貿組織改革,以及盡快推選世貿組織裁決大法官的事情定下來。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
為了拉攏歐盟,乃至獲得其它國家認可,拜登政府表面上同意了。這事兒在今年上個月算是有了個結果,世貿組織各成員國一致同意,在2024年建立一個「對所有成員國開放的,全面的,運轉良好的」世貿組織上訴裁決機構。
換句話說,就是美國終於同意重選世貿組織裁決大法官,並盡快任命了。歐盟一看,世貿組織上訴機構要恢復了,那麽此前我們準備告美國的案子,也應該準備了。
結果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出來威脅,說的很含蓄,但意思很直白。
就是如果你們歐盟繼續在世貿組織告美國,我就繼續反對任命世貿組織裁決大法官,讓你就算告了,也永遠不可能有結果。
世貿組織大樓
從第三方的角度來看,這事做的,就「很美國」。前腳剛剛做出的承諾,後腳就不認賬,而且拿一個全球貿易的公共基石,威脅歐盟,充滿了「不給好處就耍無賴」的意味。
但從歐美關系的角度上來講,拜登這麽做,顯然是不利於他自己提出的「重整盟友體系」的。那麽,拜登政府為何要這麽做呢?
這其實跟兩個因素有關。 第一是利益,歐盟訴美國對歐盟鋼鋁產品加征關稅這事,本質上是歐美的利益之爭。 現在拜登政府要重整國內制造業,如果不對外來的鋼鋁等基礎材料加征關稅,美國本土的相關產品,就根本沒有生存空間。
所以,這條政策雖然是川普時期決定執行的,但它反映的是美國國家利益。拜登政府可以批判川普,貶低川普,但是不能或者說不敢得罪國內的資本,以及「鐵銹地帶」的工人。
這種背景下,歐盟要求拜登取消對歐盟輸美產品的加征關稅,當然就不現實。 第二個因素,則是選舉。 眼下美國大選正在走向激烈,川普已經釘選黨內候選人的事實,給拜登和民主黨帶來了很大壓力。
上次選舉的時候,拜登就可以說「險勝」。現在拜登執政四年,由於其執行的種種政策,包括支持烏克蘭跟俄羅斯消耗到底、在邊境移民問題上管控不力、以及力挺以色列而得罪整個阿拉伯國家等等。
都使得拜登支持率迅速下降,比之上一次選舉時,面對的問題更嚴峻。
這個時候,如果再推翻川普為美國「鐵銹地帶」工人謀福利的政策,那就更沒有勝率了。正因為如此,現在拜登政府對川普個人,那是各種攻擊,但對於川普采取的一些經貿政策,卻是根本不敢動,一動就可能輸掉選舉。
美國總統拜登
綜上所述,拜登政府這個時候威脅歐盟,並且以世貿組織上訴裁決機構為籌碼, 歸根到底,是歐美利益沖突,是曾經作為世界貿易規則制定者的歐美,在如何維護規則的問題上,有了根本分歧。
這也充分證明了,「美國優先」不會因為執政的是民主黨籍的總統,還是共和黨籍的總統而發生變化。一切以美國為中心,甚至為此不惜拿盟友開刀,才是美國維持霸權的根本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