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號 , 中國外交部剛剛證實,外長王毅將存取澳洲,澳洲方面就已經決定,不繼續對從中國進口的風電塔實施反傾銷措施,今年4月16日該措施到期後自動終止。
近六年以來,中澳關系屢屢探底,莫裏森政府時期,澳洲單方面撕毀中企有關達爾文港99年租約,兩國分歧和爭端由此開始不斷擴大,艾爾巴尼斯政府上台之後,這種情況依然沒有改變,澳洲一頭紮進了美國的反華小團體當中,去年兩國關系正式跌入谷底。但即便如此,中國仍舊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 中國市場對澳洲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澳洲這回轉性,一方面是因為發現了盟友的不可靠,另一方面則出於對本國的現實需求。 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澳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它既是AUKUS的重要成員,也是美國加強在南太地區影響力的彈板,更是反華包圍圈中的「先鋒大將」。莫裏森政府時期,澳洲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追隨美國,但最終澳方發現美國僅僅是「口惠而實不至」,因此艾爾巴尼斯政府格外重視美國的「承諾」,並在中美之間重新作出了平衡, 去年年底,中澳關系的回暖就是艾爾巴尼斯作出的最終選擇。
澳方這麽做的另一層原因,是國內的壓力也在變大 。去年艾爾巴尼斯出訪中國前,毫不諱言是為了希望中國解除某些商品的關稅限制,尤其是紅酒和龍蝦。中國加征關稅之後,運氣欠佳的澳洲又迎來了紅酒全球市場的萎縮,庫存積壓的澳洲紅酒只能賤賣。而澳龍的情況則更加嚴重,由於是生鮮產品,如果不能及時出手,一旦錯過最佳保鮮期,打折也沒有人要,只能爛在手中,所以澳政府只能向現實妥協,這不僅是為了拯救市場,也是為了提振就業,穩固選票。
因此, 在王毅抵達澳洲之前,澳方才會撤銷對中國進口風電塔的反傾銷措施,向中國表示誠意。 但同時,澳方最近也不斷透過媒體對外放風,稱中方將在今年3月底之前完成對澳葡萄酒的關稅復查,並正在對澳龍蝦的進口限制進行審查,營造著一股中方即將取消對澳懲罰的氛圍。
其實澳洲想要的,中方不是不能給,但是澳方仍需厘清對華關系中的重點到底是什麽,要謹防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小心呵護這好不容易才改善、且依然脆弱的雙邊關系,否則就算眼下的問題解決了,以後還是會有無窮無盡的後患,艾爾巴尼斯政府有沒有這個政治定力和智慧,將是本次中澳對話的關鍵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