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2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近郊的「克羅庫斯城」音樂廳遭遇恐怖襲擊。據俄偵查委員會24日公布的數據,恐襲已造成137人遇難。俄偵查委員會當天在社交媒體上釋出訊息稱,現場發現襲擊者使用的武器彈藥,包括500余枚子彈、28個彈匣和2支卡拉希尼柯夫步槍等,未發現人體炸彈或布雷痕跡。
▲「克羅庫斯城」音樂廳恐怖襲擊發生現場
莫斯科近郊音樂廳遭遇恐襲後,國際社會表示強烈譴責。聯合國安理會事發後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當天在俄羅斯莫斯科近郊一音樂廳發生的恐怖襲擊。聲明稱,在音樂廳發生的恐怖襲擊「令人發指」。
3月25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方對俄羅斯莫斯科州發生嚴重恐怖襲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深感震驚,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對傷者和遇難者家屬表示誠摯慰問。中方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強烈譴責恐怖襲擊行為,堅定支持各方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的努力。
此次恐怖襲擊有何特點?普通人遭遇此類襲擊時該如何應對?城市如何加強反恐應急能力?紅星新聞記者專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反恐問題專家李偉,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偉。
透過社群網路組織策劃
選擇安保倦怠期實施
此次恐怖襲擊傷亡人數眾多。據俄羅斯最新數據,死亡原因是槍傷和燃燒產物中毒。此次莫斯科恐怖襲擊有何特點?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偉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認為,此次恐怖襲擊是經過精心策劃、有預謀準備的。
他解釋,從選取的時間來看,恰逢俄羅斯總統選舉結束,此時安保力量可能處於倦怠期。從選擇地點來看,恐怖分子沒有選擇在安保力量相對較強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而是安保力量相對薄弱的莫斯科近郊的一個小城。從襲擊環節來看,從發動襲擊到結束,僅用了十多分鐘。
▲莫斯科近郊音樂廳遭遇恐襲後,執法人員出現在音樂廳附近 圖據視覺中國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反恐問題專家李偉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襲擊是自2004年「貝司蘭人質事件」以來,俄羅斯本土發生的一起規模最大、傷亡人數最多的恐怖襲擊事件。
李偉認為,從目前公布的訊息來看,此次恐怖襲擊呈現兩方面特點。第一,此次恐怖襲擊的組織者是由俄羅斯境內外相勾結,透過社群網路來進行招募聯系,組織策劃和發動恐怖襲擊。第二,此次恐怖襲擊傷亡巨大,現場作案者還能夠順利逃脫,可以看出是有預謀、精心策劃的一次襲擊。
誰是恐襲始作俑者?
專家:存在多種疑團
紅星新聞記者註意到,關於此次恐怖襲擊的始作俑者存在不同說法。
對此,李偉分析,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對此次事件負責,公布了據其稱是襲擊莫斯科州音樂廳的第一視角視訊,但這一次的恐襲與「伊斯蘭國」以往策劃組織的恐襲活動有很大的不同,其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俄羅斯方面對此也表示質疑。
▲圖據央視新聞
同時,俄羅斯境內也面臨著恐怖組織威脅,主要來自於北高加索地區。如恐怖組織「高加索大公國」。該組織在俄境內參與制造的恐怖襲擊包括2010年莫斯科地鐵連環爆炸事件、2011年莫斯科多莫傑多沃機場爆炸事件等,均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此外,根據俄羅斯目前公布的一些情況,參與莫斯科恐襲事件嫌疑人企圖向烏克蘭方向逃脫。不過,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這兩天多次否認烏方參與了襲擊。李偉認為,這一次恐襲的背後,或許也存在俄烏沖突刺激下的烏克蘭境內一些極端勢力策劃組織的可能性。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是誰發動了這一次恐怖襲擊,確實還有一些疑團未解,那麽最終的結果還是等到調查結束後才能夠下定論。」李偉說。
個人如何應對此類恐怖襲擊?
遠離現場,不能抱有看熱鬧心態
據此前報道,此次遭遇恐怖襲擊的「克羅庫斯城」是一個集電影院、劇院、商超、展覽中心等於一體的商業綜合體。有報道稱,一名幸存女孩在槍響後迅速趴在地上,假裝自己已經死亡,成功逃脫恐怖分子襲擊。
當普通人在此類場所遭遇突發襲擊,該如何應對?
李偉表示,當普通人遭遇恐怖襲擊時,要從近、中、遠三種情況來考慮。他舉例,當離恐怖分子近、且被發現時,第一反應是跑,否則遇害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處於中間距離,僅聽到槍響但沒有被發現,第一反應要盡快尋找掩體,搞清周邊狀況。或者躺在地上裝死,很多恐襲現場的幸存者,都是靠裝死躲過一劫。對於遠距離者,李偉表示,第一反應是遠離現場,不能抱有看熱鬧心態,在確保自身安全後快速報警。
王宏偉則認為,當恐怖襲擊發生時,需要根據周邊情況和事發環境來決定應對策略。像音樂廳這種多功能綜合體,跑可能要放在第一位,需根據研判選取正確的逃生方向和路線,如果跑不了,就要躲避。
對於個人而言,在日益多變的環境中還需要增強哪些能力和意識?
李偉表示,日常生活中需針對不同的場景樹立安全意識,防範不同的安全風險。具體而言,可以多留意反恐防恐安全知識宣傳。王宏偉則提出,提升反恐意識可以從身邊做起,比如在車站、碼頭、機場看到陌生人遺留的物品或無人看管的行李,不要輕易觸碰,可以第一時間向工作人員或警方報告,尋求專業處置。發現可疑人員,要及時報告。同時,如果遭遇恐怖襲擊,要第一時間自救互救,切勿為了財物耽誤逃生。
城市如何加強反恐應急能力?
需建立全災種、大安全的應急體系
近年來,在城市中的恐怖活動時有發生,城市反恐應急也對城市的管理執行人員提出了新的課題。城市中的反恐應急有哪些難點?
在王宏偉看來,城市反恐應急存在三個難點。首先,恐怖分子選擇襲擊的時間和地點具有隨機性,這給安保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其次,現代城市是一個開放系統,許多空間人員密集、流動性強,進行嚴格的安保措施成本高,安全和成本之間的這種關系難以平衡。最後,一個現代城市,它有許多重點的標誌性的建築和設施,足以產生非常大的公眾效應。並且現在城市運轉高度依賴供水、供電、道路等基礎設施,一旦某一點位遭受恐怖襲擊,可能會導致整個城市執行中斷。
李偉認為,城市反恐實際上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體育場的建設有沒有反恐安全的考慮,各種商業中心的建設需考慮人員疏散等。遇到突發事件,會不會發生人員踩踏等各個方面,都應該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基於此,對於城市的管理和營運者而言,如何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安全風險?
王宏偉表示,首先要樹立防範重大恐怖襲擊風險的意識。「雖然重大恐怖襲擊是小機率事件,但應該防微杜漸、警鐘長鳴。」
同時,王宏偉建議,各大城市需建立全災種、大安全的應急體系,不僅需防範應對各類災害事故,同時需要建立完善反恐怖主義的體制、機制和應急處理制度。
王宏偉指出,一次重大恐襲活動的預防和處置,都是各部門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結果,考驗著一個城市的應急能力。也需因地制宜進行評估,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安保資源的浪費。
「反恐是一個常抓不懈的課題。」李偉表示,要從根本上出發對恐怖主義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如國家間要加強反恐國際合作,鏟除恐怖主義滋生蔓延的土壤,使得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人們面臨恐怖主義的威脅。此外,各地方和部門應該更好地分析、評估恐怖危險,針對突發事件的特點規律,進行相應的演練,及時補足反恐應急方面的薄弱環節。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張炎良 實習生 王雅琪 北京報道
編輯 郭宇 責編 魏孔明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