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更像是一個遙遠的名詞,仿佛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毫無關聯。然而,這個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其實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左右著全球的政治、經濟和安全格局。而此刻, 關於聯合國會員國會費的「錢袋子」問題,又一次成為了國際輿論的聚焦點。
每到一年交會費的時節,那些平日裏一貫按時交費的國家們便會嘮叨起那個「老賴」——美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美國就開始慢慢培養起這種欠費的習慣。想象一下, 一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卻在幾十年間拖欠了高達幾十億美元的會費。
這種情況經常讓聯合國面臨財政困境,偶爾還鬧出「破產」的傳聞。美國每年需要繳納的聯合國會費大約為7億美元,在美國政府的預算支出中,這筆錢其實根本算不上什麽巨額。畢竟,幾乎每次談到給烏克蘭或是以色列的軍事援助,都是動輒上億美元。而這時,美方連眼皮都懶得擡一下,更別提眨巴眨巴眼睛了。
所以,美國的行為究竟是因為什麽呢? 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我能欠著,我樂意」。 美國試圖透過這筆欠款來對聯合國施加影響 ,甚至可以說,這是美國在向聯合國傳遞一種「欠錢的是大爺」的訊息。這種做法不僅激怒了一眾開發中國家,甚至也讓部份已開發國家感到不適。
由於美國頻頻「失信」,聯合國經費的缺口只好由其他成員國來補上。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開發中國家,往往被視作填補這個漏洞的重要角色。根據統計,2025至2027年期間, 中國及77國集團的會費比額較15年前翻了近四倍,而已開發國家的繳費比例卻逐年減少。 這種分攤方式顯然是不公平的,難怪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戴兵在最近的聯合國大會上「發聲」。
在會上,他明確指出,「 聯合國的會費比額應該全面體現各國的支付能力。 」他的這番反擊措辭嚴厲,卻道出了許多國家的心聲: 不能再讓我們替那些經濟富裕卻又故意欠費的國家埋單了。
近年來,地緣政治局勢愈發緊張,世界各地沖突頻繁。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火未熄滅,巴以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大國之間的較量也是暗流洶湧。有鑒於此,聯合國更是忙得不可開交。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這一直是聯合國的首要宗旨,而履行這一使命的代價便是「燒錢」。
然而, 聯合國本身並不具備創收能力,完全依賴各成員國所繳納的會費和捐贈。 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費自然水漲船高。如果所有國家都以同樣的振幅增加繳費,那倒也無話可說。可是,隨著各大國會費數額逐年下降,開發中國家卻不得不承擔更多的費用份額,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面對不對等的財政壓力,中國等開發中國家的聲音越來越響亮。 他們不僅要求重新審視各國的繳費能力,還希望能因此推動對國際規則的公正覆寫。這標誌著國際力量對比可能正進行著微妙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並沒有選擇沈默,相反,成為了呼籲公平的領跑者。
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美國這種「拿捏」聯合國的策略或許會遭遇更多的挑戰。未來,我們極有可能看到更多國家站出來,要求更透明、更平等的國際制度。此外,這也顯示出,在全球治理領域,各國的利益與立場將不斷碰撞,而這正是新一輪國際關系秩序轉型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