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對澳洲進行正式存取,並同澳洲外長黃英賢舉行第七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此訪是7年來中國外長首次訪澳,又正值中澳關系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階段,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註。
3月20日,澳洲總理艾爾巴尼斯在坎培拉會見到訪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圖/視覺中國
中國與澳洲同為亞太地區重要國家,兩國經濟高度互補,人員往來密切,雙邊關系的健康發展對於兩國人民的福祉和地區的合作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然而,中澳關系在過去幾年卻經歷了長時間的低迷,兩國間的互信與合作受到嚴重損害,這種局面直到2022年5月工黨政府上台才有所改變。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經過雙方共同努力,兩國在各領域交流合作逐步得到恢復,中澳關系實作了第二次重要轉變,但更重要的是中澳關系在未來如何能夠走得穩、走得好、走得遠。
跌宕起伏的變化
整整十年前,中澳關系迎來「高光時刻」。2014,在兩國領導人的推動下,中澳關系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同時兩國宣布實質性結束已經談了9年的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隨後,澳洲還不顧美國反對宣布加入亞投行。中澳關系有了新定位,進入新階段,本應擁有更加廣闊的前景。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從2017年開始,澳洲媒體開始不斷渲染中國對澳國內政治進行所謂的「滲透」和「幹涉」活動。隨著有關報道在澳政壇掀起巨大波瀾,時任總理特恩布爾甚至以「澳洲人民站起來了」回擊中方對澳國內毒化中澳關系氛圍的批評,中澳關系開始走向惡化。
盡管澳洲領導人當時還不時表示重視對華關系,但一系列重大負面事件的發生導致中澳關系持續走低。2018年8月,澳洲宣布禁止華為參與其國內5G建設,成為全球第一個禁止華為5G技術的國家;2020年4月,時任總理莫裏森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大搞政治操弄,7月澳洲又緊隨美國步伐向聯合國送出聲明反對中國在南海的領土和海洋主張;2021年4月,莫裏森政府撕毀維多利亞州與中方簽署的「一帶一路」檔。在莫裏森執政後期,澳洲對華政策滑向偏執和非理性,中澳關系更是快速滑向谷底,兩國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受到嚴重沖擊。
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坎培拉同澳洲外長黃英賢舉行第七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圖/視覺中國
第二次重要轉變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中澳關系每迎來一次重要突破,都和澳洲主要政黨和政治人物的抉擇有緊密關聯。1971年7月2日,澳工黨領袖惠特拉姆頂住國內外的巨大壓力毅然決定率團訪華。他在與周恩來總理會談時表示,如果工黨在1972年大選中獲勝,澳洲將立即與中國建交。
值得註意的是,惠特拉姆的這次存取,只比季辛吉7月9日開始的秘密訪華早了幾天,而他在訪華之前並不知曉美國對華政策即將發生重大轉變。時任澳總理麥克馬洪7月12日還發表講話抨擊惠特拉姆的訪華行動,聲稱與中國建交還是很遙遠的事。然而,7月16日中美雙方共同宣布尼克森將於1972年訪華,這讓麥克馬洪陷入尷尬,也凸顯了惠特拉姆的政治遠見。1972年12月,工黨在澳大選中獲勝,惠特拉姆出任政府總理,中澳兩國很快就建交問題達成一致,並於12月21日發表建交公報,宣布正式建交。
中澳建交50年後,中澳關系再次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但2022年,中澳關系的前景很難不讓人擔憂,由於莫裏森政府的激進對華政策,中澳關系已跌入谷底,未來何去何從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一年也是澳大選年,中澳關系成為聯盟黨與工黨爭論的焦點之一。工黨批評聯盟黨為了謀取國內政治優勢煽動與中國的對抗,損害了澳國家利益,表示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並盡可能與中國合作。5月,大選結果揭曉,工黨贏得選舉。工黨執政後,順應了國內要求改善對華關系的呼聲,采取措施恢復與中方的對話和溝通渠道。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澳關系逐漸重回正軌。
2022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澳洲總理艾爾巴尼斯在峇里島G20峰會期間實作6年來兩國領導人的首次會晤,為雙邊關系改善作出戰略指引。12月,澳外長黃英賢訪華並與王毅舉行第六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會談後,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同意中澳關系應符合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定位,將保持高層交往,啟動或重新開機雙邊關系、經貿、地區和國際問題等領域對話溝通,支持兩國人文交流。至此,中澳關系在工黨任內再次實作了重要轉變。2023年11月4日,艾爾巴尼斯開啟了他任內首次訪華行程,並成為當年進博會開幕式上首位致辭的外國領導人。不無巧合的是,50年前的這一天,惠特拉姆結束了中澳建交後的首次訪華行程。
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坎培拉同澳洲工商、戰略等各界人士座談。圖/外交部
重整行裝再出發
從2017年到2022年,中澳關系波折不斷、矛盾重重。2022年底,中澳雙方就恢復和改善雙邊關系進行對話時提出要「重整行裝再出發」。中澳關系的改善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亞太地區追求和平與合作的期待。不過,要清醒地認識到,中澳關系改善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雙方精心呵護與維系,總結借鑒歷史上的成功經驗,並汲取過去幾年留下的深刻教訓。同時,也要看到,中澳關系的改善仍面臨不少挑戰。
一方面,澳洲對華政策應避免被美國過度牽制和繫結。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澳洲在外交、軍事、安全、經濟等領域深受美國影響。在涉華問題上,澳洲與美國的利益並不總是一致,以損失本國利益為代價配合美國以遏制中國為目標的「印太戰略」得不償失,會使本國的安全環境更加惡化。而且,從歷史上看,美國在對華政策等問題上並不總是照顧盟友的感受,甚至可能為了自身利益而繞過盟友獨自行事。
另一方面,澳洲國內應樹立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首先,中澳關系不應成為政黨攻訐和謀取政治優勢的工具,這不符合澳國家利益,也會損害兩國間的互信。其次,澳對華認知要避免被冷戰思維、意識形態和傲慢心態綁架。經過多年的波折,澳方認識到不應以差異和分歧定義中澳關系,但事實上澳國內仍有不少政治人物以傲慢的心態看待差異,以對抗思維處理分歧,這自然無益於中澳關系的改善。最後,面對國內外的幹擾和噪音,澳政府應以更堅定的姿態和更大的勇氣,消除兩國關系改善存在的障礙,采取更多的積極措施保持中澳關系的改善勢頭。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作者:寧團輝
編輯: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