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從沙利文看美國政治精英眾生相:未上必修課,無法正確認識中國

2024-08-31體育

沙利文來訪,讓人們對這個美國政界的後起之秀有了點興趣。但是有國內學者近日發表評論說,沙利文和他所代表的美國政治精英們,其實素質非常有限。他們大多擁有國際關系或者國際政治的學位,但是在上課的時候,卻很少學習世界各國的基本情況,多數時候都是陶醉於美國自己的價值觀。既然連基本知識都沒有,那用什麽來搞國際關系呢?

這位學者用親身經歷向人們證明,美國的所謂當代政治精英,並不是什麽精明強悍的梟雄,也不是胸有成竹的陰謀家,實際上是一批近乎於不學無術的狂妄之徒。他們依然沈浸在美國天下第一的迷夢當中。對於這個世界的現實並沒有精確清醒的認知,甚至對美國的霸權主義地位是怎麽來的,都不太清楚。

這種奇特的教育體制,也可以解釋為什麽從冷戰結束到現在,美國在世界各地不斷挑起顛覆和社會動蕩,卻從來沒有建立起任何一個能夠執行下去的國際機制。沙利文曾經在一年前揚言,中東從未如此平靜。幾個月後,就發生了阿克薩洪水事件,表明了美國的這個國家安全顧問與現實世界的距離。

國際關系是錯綜復雜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基本國情,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和精神追求,希望保持自己傳統的社會制度和生活習慣。或許有那麽一些國家的制度並不是很合理,需要國際社會加以幫助。但這樣的國家畢竟是極少數,例如當年頑固堅持種族隔離制度的南非,就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同聲譴責和嚴厲制裁,然而,絕大多數國家的主權是應當得到尊重的,並不是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應該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轉。

這應該說是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原則或者說是通行做法吧,但是,在美國的國際政治精英教育當中並不存在這樣的起碼底線。這也決定了美國註定會逐步走向孤家寡人。

其實,美國犯狂妄癥並不是第一次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至少有兩次陷入這樣的境地。第一次就是韓戰,在韓戰爆發之初,美國在世界範圍內的霸權地位比現在更加突出。雖然當時有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但是和美國相比力量還是要差一些。而且蘇聯在它的遠東也就是東北亞,實際上沒有多少力量可以投入。因此當時的杜魯門政府悍然發動了韓戰,並且由更加狂妄的麥克亞瑟擔任司令。戰爭的結果是美國的霸權主義遭到了迎頭痛擊。從那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美國雖然不肯放棄反共反華反蘇的戰略目標,但是對外政策變得稍微理性一點了。

第二次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韓戰失敗的痛楚被美國社會慢慢的淡忘掉了。而蘇聯在古巴飛彈危機當中遭到挫敗,美國的霸權主義狂妄癥再次發作。美國認為自己可以把勢力範圍擴張一下了,這就引發了越南戰爭。而越南戰爭的結果,不但是美國軍事上的失敗,甚至引發了美國青年對社會制度的懷疑。尼克森訪華和中美建交,也算是美國對霸權主義政策進行有限反思的結果。

冷戰的結束和海灣戰爭的勝利,又一次讓美國的狂妄癥大爆發。這一次發作的時間要比上兩次長得多。實際上美國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遭到迎頭痛擊,主要是遇到了中國這樣一個不願意打蠻仗的對手。

從最近一段時間中美接觸所討論的話題來看,美國政治精英對中國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中國人的文化氣質和歷史傳承都沒有正確的認識,對於中國人的主權觀念和統一台灣、保衛南海的決心,也沒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才會在對華交往中擺出一副蠻橫無理、沒得商量的姿態。而當這樣的姿態遭到中國的堅決反對,以沙利文為代表的美國政治精英們,甚至連一個應變策略和利益交換方案都拿不出來,導致中美關系在最近幾年陷入了僵局。而美國至今也完全沒有意識到問題在哪裏。

按照歷史經驗,要讓美國政治界真正進入反思,摘下有色眼鏡來看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場慘痛的軍事失敗是不可能的。而詭異的是,今天的美國並沒有卷入一場正式的局部戰爭。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也只是充當幕後黑手而已,美國政治精英們該補的那一課,遲遲不能到來。所以這些缺了必修課的上層人物很可能會用盲人騎瞎馬的姿態,把美國拖向更深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