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二次對決!拜登、川普,誰將獲勝?

2024-03-14體育

原創 劉曉博

今天(3月13日)最大的新聞, 是拜登、川普雙雙殺入了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的「決賽圈」,第二次「拜特對決」即將上演。

對此,中國外交部今天下午有回應。

那麽:誰有可能贏得這次大選?兩個候選人的政策有什麽重要差別,將對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上一輪選舉之前,本號曾預測了拜登將獲勝。對於今年的大選,本號的預測是:川普將獲勝。

為什麽預測川普會獲勝?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對川普而言,此次選舉是「生死之戰」,他獲勝、改變命運的動力更強。

川普目前官司纏身,還有可能高達5億美元的罰款和民事訴訟罰金。如果大選失敗,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光將非常艱難。如果當選,則可以獲得相當程度的豁免權,甚至可能反轉這些官司。

這激發了川普的鬥誌,讓他有更大熱情投入到競選中。

對於拜登來說,獲勝的目的只有一個:阻止川普再次執政。拜登此前曾表示,如果川普執意參選,那他就肯定參選,他認為只有自己能打敗川普。反之,如果川普不參選,拜登很可能不參加2024年大選。所以拜登的「原始動力」沒有川普充足。

第二,川普今年77歲,但依然精力充沛、反應敏捷、口才和制造「熱搜」的能力一流;拜登今年81歲了,大腦時常斷片,記憶力下降,能否完成大選尚存變數,這會影響選舉對他的信心。

第三,4年任期下來,大家對拜登「因不了解而產生的好感」已經大大降低。這4年美國經濟、股市固然不錯,但通脹也非常嚴重,中下階層生存壓力比較大。

所以目前在各類民調中,拜登都落後於川普。選民對比了過去8年兩個人執政期間的表現,不少人認為川普在處理通脹、犯罪、南部邊境危機、槍支暴力、氣候變遷、墮胎等問題上,都比拜登好。

不過,選舉總是充滿變數,選民的記憶很難超過6個月,最新發生的事件,特別是熱點事件,往往會改變投票結果。

中國投資者最應該關註的議題有4個,分別是:對華貿易政策、能源(汽車)政策、台海問題、烏克蘭問題, 拜登和川普兩人在這幾個方面的政策和處理手法差異比較大。

對華貿易政策方面,拜登相對溫和、川普更激進。

川普已經多次揚言,如果當選將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加征60%的關稅。

如果拜登當選,基本上會維持最近幾年的做法。拜登的做法,一方面保留了川普上一輪執政時加征的部份關稅,另一方面對美國先進技術對華銷售制定了新的限制。

拜登任內,幾次試圖以遏制通脹為理由,全面取消川普對中國加征的關稅,但由於內部意見不統一,擔心影響支持率而沒能實作。他加碼的部份,主要是「精準打擊」。而不是「全面打擊」。

川普「二進宮」後,則會全面加碼、全面出擊,挑起中美之間第二輪貿易戰,這給中美關系、中國對外出口都帶來不確定性。

從單個國家或地區看,美國仍然是中國(大陸)最大的貿易夥伴,上圖是中國(大陸)2023年的逆差和順差主要來源和金額。

按照中國海關的口徑,我們從美國獲得了3361億美元的順差,占全部順差的40%以上。

如果對中國商品加征60%的關稅,中美貿易將大幅萎縮,中國的貿易順差可能也會減少。這對於從事中美貿易的商家,將造成較大影響。 中國對美出口企業的產能,可能會進一步向墨西哥等地轉移。

為彌補中美貿易的缺口,中國將加大力度開拓其他市場,比如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和俄羅斯。在開拓新市場方面,中國最近幾年力度很大、成就也比較顯著。

拜登和川普另外一個重大分歧,是對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態度。

川普執政的時候,直接從巴黎氣候協定「退群」,並宣稱「氣候正在變暖、人類需要碳達峰、碳中和」都是謊言。拜登執政後,則重新加入了巴黎氣候協定,並出台了美國歷史上最強有力的綠色能源激勵措施。

如果川普再次上台,很有可能再次反轉美國的能源政策,並取消對電動車的減稅或補貼。川普競選「金主」中,就有很多傳統能源的大企業。

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推進新能源方面,歐洲一直走在前面,也提前在產業上做了很多布局,希望透過能源變革「收割一波」。但沒有想到,新能源車率先在美國和中國做大,出現了特斯拉和比亞迪等世界級企業,歐洲車商轉型緩慢。

在這種背景下,歐洲刮起了「毀約風」,一方面限制中國新能源車的進口,另一方面希望延長燃油車的壽命。如果川普上台,歐美很有可能聯手在新能源問題上「毀約」,就如同他們看到「全球化」不再對西方有利後,開始反對全球化一樣。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近日表示,如今的汽車如同「裝了輪子的蘋果手機」,可以搜集大量資訊,「假如美國路上有300萬輛中國車,北京能讓它們同時熄火」。

可見,美國未來在「新一代汽車」(新能源+智慧化)上跟中國分道揚鑣是大機率的,歐洲也會跟隨。川普上台,會加劇這種局面。

中國新能源產業、新一代汽車產業如果想做大,必須走向世界。但未來全球市場將是割裂的,無論是投資者還是企業家都要做好準備。

不過,即便中國汽車不出口到歐美,仍然有很大的市場。2023年中國汽車全年產銷均超3000萬輛,創歷史新高;汽車出口491萬輛,首次躍居全球第一。

在台海問題上,川普和拜登沒有實質性區別。川普和拜登都不希望有戰爭, 但川普在利用台海問題施壓中國方面,比拜登更「魯莽」一些。

川普喜歡每天直接面對記者,喜歡在氣勢、口舌之爭上占上風,但骨子裏是一個商人,不喜歡戰爭。應對川普的施壓,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耐心。

川普如果上台,烏克蘭戰爭可能很快結束 。代價,是烏克蘭放棄部份領土。

烏克蘭曠日持久的戰爭,讓戰爭雙方以及歐美都感到疲憊。川普如果當選,是和談的一個重要契機。川普跟普亭有良好的溝通渠道。

川普重新執政,可能讓歐洲盟友壓力山大 ,因為川普對他們一貫不太留情,希望歐洲的北約成員國分擔軍事費用,增加國防開支。

如果川普上台,北約成員國即便不願意,最終也會滿足川普的要求,在軍事上花更多的錢。

拜登和川普的移民政策,也有很大的不同。川普重新執政後,會繼續推進邊境墻的建設,防止人們透過美墨邊境偷渡到美國。

除了限制非法移民,川普還會限制合法移民,甚至取消出生在美國的孩子自動獲得美國國籍的政策。

在企業、個人所得稅、以及工會的態度上,川普作為一個商人,往往站在企業家一邊,而拜登則站在「打工者」一邊。

比如拜登希望對企業和富人加稅,把企業稅率從21%提高到28%,對收入超過40萬美元的美國家庭征收更高的稅;而川普則希望將企業稅率從目前的21%降至15%,延長他在2017年批準的減稅政策,或使其永久化。

拜登希望加強對金融等行業的監管,而川普則希望削減金融監管。

川普是大房地產商,所以他天生喜歡低利率,喜歡降息。所以如果他上台,又趕上美元的降息周期,估計降息力度會比較大、節奏比較快。

中美之間,還有一件大事「懸而未決」,這就是【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到期了,一直沒有全面續簽,而是兩次延期6個月。

這份協定,是中美可以互派科學家、學者、專家和留學生,交換科學、學術和技術情報及文獻,組織聯合訓練班、會議和討論會的基礎。現在看來,全面續簽難度很大,中美科技交流將面臨考驗。川普如果上台,必定在這方面「出幺蛾子」。

無論是拜登還是川普當選,中美關系的基調都不會有變化:兩國的戰略賽局將繼續,「大選年」會刺激美國出台更多限制性政策,雙方關系將時不時擦出火花。

在這個特殊年份裏,投資者應系好安全帶,防範來自美國大選的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