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回合輸給日本隊之後,U23亞洲杯上的01國奧成為眾矢之的。
比賽當中,01國奧雖然早早丟球,但也早早獲得了多打一人的優勢,只不過在後續的比賽裏,01國奧破門乏術,沒有將人數優勢轉化為比分上的好結果。
包括成耀東指導用替補門將代打中鋒,搏取進球的選擇,也成為了外界熱議的焦點。
實際上,這張紅牌拯救了01國奧的第一場比賽,否則他們很有可能會以更大的比分輸掉比賽。不過,01國奧對陣日本隊時存在這樣的實力差距,對陣南韓隊則會有所不同。
但是,這些許的不同還不足以改變最後的結果。
為了打好這屆U23亞洲杯,從而獲得征戰今年巴黎奧運會的資格,作為01年齡段的長期的總教練,成耀東指導還是有所準備的。
從去年9月的U23亞洲杯預選賽上,成耀東指導就開始有意識地借鑒03國青在去年亞青賽上的戰術體系,而在這次U23亞洲杯前,包括拜合拉木、木塔力甫、艾菲爾丁等03國青的適齡球員都加入了這支01國奧的隊伍當中。
很顯然,學習的意味就此變得更為濃厚了,不過,成耀東並沒有徹底「照搬」。
開場之後,03國奧在無球時還是站成442的站位,拜合拉木和陶強龍組成雙前鋒:
有需要的時候,右邊鋒的謝文能就會立刻落進後衛線,從而組成五後衛的防守體系:
這樣的四、五後衛切換,正是安東尼奧執教03國青時的戰術特點。
透過落位和防守奪回球權之後,01國奧沒有什麽從地面層層遞進的能力,這一點當然不令人意外,於是在有拜合拉木這樣的大個前鋒的情況下,國奧隊建立進攻的方式通常都相當簡單,直接就起長傳找拜合拉木的頭頂了:
從這開始,成耀東和安東尼奧的區別就變得極為明顯了。
有印象的朋友應該還記得,在安東尼奧帶領03國青在亞青賽上打出突出的表現的戰術體系裏,拜合拉木才是那個需要落入後衛線,幫助後衛線防守的右邊鋒,而進攻第一人則是身高一般,拿球技術較好的艾菲爾丁。
艾菲爾丁透過自己的對抗和技術,在左半扇穩住球權、向前推進之後,右邊鋒則從弱側向前插上,這個時候,強弱側形成聯系,從而完成對對方的施壓和進攻。
拜合拉木在亞青賽上的表現,包括木塔力甫在關鍵時刻的關鍵進球,都是這樣來的:
小個前鋒拉邊佯攻,大個前鋒後排插上,用技術和身板彼此支援,再用跑動能力維持攻守平衡,這才是03國青打出高強度的關鍵。
即便如此,當時的03國青也在距離世青賽一步之遙的地方,出現了拜合拉木停賽,球隊因體能透支而崩潰,從而輸給了南韓隊的情況。
然而到了成耀東的手下,拜合拉木從上下往返的邊鋒變成了正牌的中鋒,從當時有後插上的沖擊力作為助力的情況,變成了生生跟對方中衛硬扛的選手。
這當然不會是多麽好的用法。
然而即便如此,拜合拉木和已經在中超賽場打出實力的謝文能,以及這支國奧隊的當家球員陶強龍,這三人依舊在上半場的前30分鐘,透過大幅的對抗、跑動和技術能力,生生地創造出了大量的機會:
這些進攻畫面中,大部份都沒有03國奧的中後場球員的參與,幾乎完全沒有用路線為前場球員創造良好環境,讓他們把體能都用在進攻環節的基礎。每一次攻門機會,差不多都需要拜合拉木、陶強龍和謝文能用各種方式生拼出來。
最後沒有打進固然可惜,這說明了他們仨還有顯而易見的可以提升的空間,但在南韓隊面前能拼出這些機會,其實已經是不錯的表現了。
尤其是對於錯失機會的拜合拉木來說,以剛滿21歲的年齡踢U23的比賽,還是在南韓球員的面前,打不進其實並不奇怪,球員也挺不容易的。
而在更高的視角下,正是在進攻球員的掩護下,國奧隊才能在比賽的前30分鐘打出聲勢,打出一種能和南韓隊掰掰手腕的樣子。
這支南韓隊其實能力一般,不僅體現在能被拜合拉木、陶強龍和謝文能攪和得夠嗆,而且在被攪和夠嗆的情況下,南韓隊其實並不缺乏打轉換的機會,這本是南韓足球最擅長發揮的環境,結果他們的技術能力是這樣的:
局部位置的配合、連續傳遞後的技術紮實程度,包括最後一傳時的精準度,其實都相當一般。
而且在進攻環節,這支南韓國奧也征調了03年齡段、在去年世青賽上表現亮眼的高中鋒李泳俊。
和成耀東的思路差不多,有了高中鋒,那就起傳中:
但就和拜合拉木一樣,李泳俊也不是標準意義上的高中鋒,他們都是個子長得高而已,高空作業的技術並不嫻熟,想要發揮他們的特點,其實還得走腳下。
於是在中國隊的前場強度下降之後,比賽第34分鐘,南韓隊在右邊路打出了地面配合,李泳俊完成了破門:
整個過程看得出來,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不是皮球在途中有變線,南韓隊的最後一傳不一定會順利打進來。
當然了,01國奧造越位失敗,補位也沒有成功,這都是後衛能力不足的體現。
這一點在第38分鐘也有所體現:南韓隊一路把球打到底線位置,左中衛在身邊無人的情況下,全程沒有回頭觀察,於是一路落到了小禁區線上:
結果南韓隊把球在出界前打了回來,左中衛再往回啟動,差一點就形成了和李泳俊的五五爭球,稍有不慎,就會給對手搏取點球的機會:
所以,01國奧這支隊伍,中後場能力相當一般。
有球時,技術支援不了前場;無球時,意識也相當薄弱。01國奧的開局看起來打得不錯,其實大部份的功勞都要記在前場的三人組身上,是他們維系了球隊的強度,等到他們體能下降,維系不住之後,中後場該散就要散了。
一個清晰的例子,就是開場失誤不斷的南韓隊左路,在上半場臨近結束的時候,制造出了這樣一腳射門:
前後之間的區別,其實就很明顯了。
所以,下半場的劇情也是一樣。開局階段,01國奧在前場球員的帶動下,似乎又煥發了生機:
但三人組的體能一下降,後場該漏的地方就都要漏出來了。
於是在第69分鐘前後,中國隊逼出南韓隊的失誤,但卻沒有抓住:
南韓隊回頭就打出了轉換,在01國奧三線零散的情況下,打進了比賽的第二個進球:
所以,沒什麽好說的,這是一場典型的輸球結果,但卻是以一種非典型的輸球方式。
在強度的維持上,01國奧達不到南韓隊的高度,所以上、下半場的開局都能打得不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體能的下滑,馬腳終歸會暴露出來,從而被南韓隊兩球帶走。
這是非常典型的實力不足的表現。
但非典型的地方在於,01國奧擁有幾位不錯的球員,他們透過自己的個人能力和拼搏精神,能給南韓隊也帶來相當沈重的壓力。
只不過,這些球員還不具備連拼帶打的強大能力,所以能拼出場面,但打不進進球。安東尼奧明白接力進攻的道理,所以他用拜合拉木和木塔力甫接力打右邊鋒,以此維系自己的戰術強度,而成耀東用拜合拉木打中鋒,消耗本來就變大了,又沒有木塔力甫來接力,後期崩潰就再正常不過了。
連輸兩場,無緣奧運會,01國奧徹底結束了歷史使命。
這個年齡段的球員的底子相當薄弱,能力一般的同時,還無法在聯賽早早立足,連陶強龍在俱樂部都沒有穩定的出場時間,就更不用談其他人了。
到了這個關鍵的比賽,還要用03國青的球員來支援,實力之弱就更不用多說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只不過在若幹年之後,當這批球員無可避免地要成為國足的中堅力量時,01年的這批孩子在啟蒙和提高階段所遭遇的種種問題,都將成為國足到了那時要面臨的新問題。
這就是因果迴圈,冤冤相報。
(更多精彩,歡迎關註微信公眾號:牧子的足球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