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請問足球術語中,肋部是球場上的哪個位置?肋部對球隊的進攻防守戰術有什麽意義?

2020-01-17體育

國際比賽標準足球場規格數據請自行查詢。

肋部是球場兩邊大禁區邊線(寬度16.5公尺)到小禁區邊線(寬5.5公尺)的一塊區域——如果以球場標誌線籠統劃分的話,肋部區域為長方形,長16.5公尺,即大禁區寬度;寬11公尺,即大禁區邊線到小禁區邊線之間的距離。事實上大禁區弧頂外兩側地帶也屬於肋部的範疇,並不一定要進入大禁區。

梅西和羅本都是吃透「右肋」的高手高手高高手。

更早之前,邊鋒和邊前衛拉邊時已經習慣性地站在邊線上,當然了,那時對邊路的利用沒有現在這麽「講究」,因此大禁區邊線外到球場邊線的區域,基本都被認為是邊路。當4-5-1和4-2-3-1為主要變化的陣型開始流行,邊前衛和中前衛之間的前進演化形態「邊前腰」不僅活躍在肋部,也活躍在大禁區外,進一步擠占邊鋒的空間,邊路的寬度被極度壓縮;此時如果僅看紙面站位,防守方中後衛和邊後衛之間的空隙會進一步拉大,於肋部的外沿也會擴充套件到大禁區外——標誌性球員依然是梅西和羅本。

當密集防守向「結構化」快速發展之後,大禁區內外擺兩輛大巴和堆人頭成為普遍做法,而傳統的4-3-3「雙邊一中」前鋒配置,4-4-2「一邊一中」前鋒配置都不再適用,需要前衛線、邊後衛更多地參與到進攻當中;難度在於,邊路和中路由於有了更好的局部防守,個人突破和踢墻配合很難立刻獲得良好的射門機會,因此兩個「肋部」就成了大作文章的區域。

肋部進攻為什麽難以防守,原因是該區域本來就是中後衛和邊後衛之間的空隙,很容易產生思想和行動上的防守盲區,單獨依靠後衛線既不好協防也不好補位,因此被攻方緊緊抓住。一旦進攻球員在這個區域面向球門,無論中後衛還是邊後衛都立刻陷入兩難:

1. 以前邊後衛要防守邊鋒或者邊前衛,現在是助攻上來的邊後衛,而中後衛要防守中鋒或者內切的邊鋒,如果前衛線對後衛線身前保護不力,後尾門在區域防守和盯人防守之間頻繁而快速地切換難免出現紕漏,加上補位問題,更是難上加難。

例如2月3日淩晨熱刺主場2:0擊敗曼城的第二個進球。

2. 如果邊後衛助攻上前,中鋒回撤,邊前衛和邊鋒內切或後插上,防守方的邊後衛和中後衛在調整站位時就會顧此失彼。盡管防守方現在增加「後腰」對有球一側區域進行防守,邊前衛也會及時回防到肋部一帶壓縮空間,但傳跑的多樣性依然會讓前衛線難以形成對後衛線的保護。例如踢墻二過一、直傳斜插、回傳反跑等等局部戰術,都能在瞬間打亂兩條防守線的防守。

3. 一旦在肋部形成射門空間或者成功突破,會讓門將非常難以處理。射術精湛的攻方球員無論遠角還是近角——事實上多數是遠角,都會打出非常難以防守的弧線球,而且高度不一,很難判斷;如果形成突破,處理方式就更為多樣,甚至會拉出一大片無人防守的空位,有利於傳球讓隊友跟上射門得分。對於天賦異稟的進攻球員來說,肋部成功突破之後,是傳是射,只在一念之間。

例如義甲聯賽的杜林0:4輸給萊切當中第二個丟球。

陣地進攻當中,主要進攻球員先在邊路向肋部橫跑、突然直插,接隊友直傳球形成反越位的戰術選擇已經屢見不鮮,當中路直傳有了更好的局部防守(後腰對中後衛身前進行保護)之後,肋部直傳成為同時撕開前衛防守線和後衛防守線的更好的選擇。

對前衛線來說,最大的防守職責是壓縮和後衛線之間的防守縱深,一旦肋部直傳越過整條前衛線,攻方球員無論單人還是多人,在肋部直接面對後衛線,很容易形成有效殺傷。

對後衛線來說,一旦肋部直傳打透兩條防線,則意味著攻方球員可以直接面對門將,這是災難性的後果。事實上盡管如今的「結構化防守」戰術設計越來越合理,站位越來越緊密,兩條線甚至三條線的防守協同性越來越好,高水平球隊依然有大把的機會從肋部開啟缺口,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傳跑之間的配合存在不可預測性,而且高水平的傳跑配合在整個「傳-跑」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進攻選擇,例如過人和射門,肋部這個邊後衛和中後衛之間的關鍵區域無疑更容易成為防守盲區。

肋部攻防是現代足球戰術當中的重要課題,在這個區域如果有一名想法多、創造力十足、技術精湛的進攻球員,很容易影響到邊路和中路的進攻配合;當然也可以透過匹配人員資源,在這個區域形成頻繁的傳跑戰術來打造成熟的戰術套路,一旦全面鋪開,防守方很容易陷入全盤被動。歐冠big 4都有豐富的肋部戰術例項,這裏就不一一舉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