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好問題,我也確實思考過,下面我就簡單講兩句吧。
首先說結論:這話說的沒問題。
有人說咱們不是有高校百英裏麽?這裏不否認近年來高百辦的不錯,但相比於箱根驛傳之類的路跑長距離接力賽,有兩點硬傷:
1.高百的路線是唯一的,所有人都是跑一個折返,從觀賞性來說跟箱根驛傳差很多,從技術上來說體現不出爬坡與下坡的能力,從文化上來說缺乏每一個賽段的特點,說白了就是缺乏一些儀式感。
2.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高百的參賽人員身份有限制,不能是體育生,也不能有註冊運動員經歷。當然我不是貶低高百的運動員,但事實是這種規定下,賽事整體水平必然呈現一個比較業余的趨勢:參加總決賽的隊伍中,男生能達標萬米國二(34分以內)的可能也就三分之一,能達標萬米國一(30分30以內)的可以說鳳毛麟角,相比於萬米隨便跑進30分甚至29分的那些參加箱根驛傳的運動員,我們的高百被稱之為「16公裏健康跑比賽」也不為過。
另外,據我所知一些大城市會有其他形式的接力,但無論是規模還是水平,和高百相比都是小巫見大巫,不提也罷。
說完結論,再說說國內沒有類似箱根驛傳這種學生高水平路跑接力賽的原因:
1.首先是最重要的一點:學生運動員的前途(錢途)並不被社會所看好。不否認長跑需要天賦,但更需要跑量,箱根驛傳那些參賽選手,月跑量700~800公裏是一個比較基礎的訓練量,上千公裏的月跑量也很常見。這種強度的訓練,加上恢復和更多的睡眠,不耽誤學業是不可能的。他們畢業之後,大部份人會參加實業團,繼續跑步的同時還能得到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反觀我們大學的模式,就算你在大學期間練到了長跑國家一級運動員的水平,對就業來說也基本沒有幫助,幾乎不會有公司錄用長跑運動員(除非老板是馬拉松發燒友,但這種機率並不高,而且能跑人不一定會吸引他們,看看奧森的石春健老師和上海的子章老師就明白了,完全不會跑步的人,只要會忽悠就有市場)付出與收益不成正比,只是興趣愛好,很難做到全身心地投入長跑訓練,水平也必然上不去。
2.這是第一點衍生出來的:因為水平不高(相比於箱根驛傳),受到的關註度自然也就不高,我看今年高百總決賽的賽場上,觀眾加起來可能還沒箱根驛傳的一個接力點多,B站上出了一個很棒的視訊,播放量和點贊量都很可憐,還不如我吐槽跑圈的視訊多。說實話看到這個情景我很痛心,因為這些學生運動員都是很優秀的,這種關註度真的配不上他們的表現,反而是很多不跑步的「跑步網紅」擁有百萬粉絲,這真是中國跑圈的一大怪像,從本質上說還是國人真正懂田徑的太少了,這方面亟需掃盲,任重而道遠。
3.這是第二點衍生出來的:關註度決定了贊助商的數量和品質,這點也是顯而易見的。賠錢的買賣沒人做,箱根驛傳堪稱日本小春晚,大家都愛看,所以商業價值極高,這是一種良性迴圈,對參賽隊伍、參賽選手來說,一旦取得好成績,那麽商業價值或者潛在的商業價值就逐漸能顯現出來,大迫傑等就是在箱根驛傳有過連超數人的表現,為他日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反觀高百,奪冠了之後,最大的收益應該就是官方的獎金了,對比那些「跑步網紅」,這點錢可能也就是人家發一條微博狀態的收入。12月中旬跑完高百,還得趕緊準備期末考試,啥也不能耽誤,唉……
高百小視訊 https://www.zhihu.com/video/1852131162761342976我還是希望有更多熱愛田徑的孩子能開始自己的訓練,追逐自己的夢想;同時我更希望這個社會能讓他們在跑道上拼盡全力,有追求夢想的自由,而不是最終都在為五鬥米折腰,像我一樣,早早地成為一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上班族。
我很少寫這麽多東西,感謝您能看到這裏!
@知乎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