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歐盟方面曾放出訊息,稱中歐就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談判迎來了「撥雲見日」的跡象,甚至已經接近達成解決方案了。然而,如今半個月又過去了,歐盟內部遲遲沒有公布進展。
面對這一狀況, 中方這邊也不等了,直接上門和歐盟方面要起了答案。
(歐盟總部)
日前,中國中聯部副部長就率團,對歐盟總部進行了存取,並在此期間分別同歐盟相關機構以及政黨人士進行了交談。
在這次存取中,中方不僅僅就加征關稅一事進行了談判, 而是站在中歐外交的大層面上,向歐盟方面提出了兩點意見。
首先就是歐盟方面應該準確定位中歐「夥伴關系」,而不是將中方視為對手。
歐盟方面也可以看到,這幾年來中美關系復雜多變,美方不斷在科技、經濟、軍事等領域圍堵中國,而中方也毫不猶豫地對美方做出了回擊,限制關鍵礦產資源的出口,如今美方已經派出代表團來華進行談判了。
過去歐盟一些國家也曾盲目跟隨美國的對華政策,參與對中國的圍堵。但是相比於美國,歐盟與中國的經貿聯系更為密切,若是歐盟仍無法準確定位中歐關系,到時候歐盟恐怕損失更為慘重。
其次,就是歐盟應該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在經貿問題上,中方一貫追求平等互利,但如今歐盟對中方豎起保護主義圍墻,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中歐合作的信任和基礎。
在政治問題上,中方更是一貫將紅線擺在了明面上,歐盟方面不應在涉港、涉疆等問題上損害中方利益,更不能在台灣問題上挑戰中方底線。
總之,與其說中方這是兩條建議,不如說是給歐盟方面劃出的兩條紅線,毫不含糊地傳遞出了中方的態度和立場。
(中歐磋商)
面對中方的這番話,歐盟方面也給出了更加積極的回應。其表示,歐盟將更加重視發展對華關系,也願意和中方展開更多的對話和合作,以此來應對挑戰。
對於歐盟而言, 其之所以一直在加征關稅談判問題上拖延時間,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在加征關稅一事上,歐盟內部意見是不和的, 拖延時間可以為歐盟內部協調提供空間,以達成一致的立場。
其次,則是要向中國施加壓力,增加自身的談判籌碼。 在歐盟方面看來,時間上的拖延,可以迫使對方在談判中做出更多的讓步。同時這也給了歐盟觀察市場反應的機會,包括消費者行為、企業戰略調整以及中國政府的反應等,這種觀察可能為歐盟進一步決策提供有價值的資訊。
最後,透過拖延與中方和解的時間,歐盟內部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便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來對自身的生產和供應鏈進行調整, 以此來加強自身競爭力,從中方手中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但其實,在當前的國際背景下,這一策略對於歐盟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好處。
在過去的四年裏,美國在拜登政府的帶領下,重新重視並加強了與歐洲國家之間的關系。這就使得歐盟在許多全球事務上,更加願意與美國保持一致,特別是在涉及中國的議題上,這種美歐協作更加明顯。
(巴黎車展)
而即將上台的川普,將極大改變這一局面。 透過觀察川普在競選期間的種種言論,不難預見,他將在未來的總統任期內繼續推行「美國優先」政策。這一策略可能會意味著與歐盟之間展開新一輪更為嚴格和苛刻的貿易談判,甚至不排除對歐盟產品加征關稅的可能性。
在這種潛在對抗性的貿易關系背景下, 歐盟如果想要繼續維持其經濟穩定,就必須深化其與中國的經貿關系。
從經濟層面來看,中歐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透過與中國加強聯系,歐盟可以實作市場的多元化,從而降低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風險。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不僅代表著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同時也提供了豐富的投資機會, 這對於希望拓展國際市場的歐盟企業來說,無疑是個極具吸重力的選項。
此外,在技術領域,中國的迅猛發展使其成為歐洲科技公司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在高科技和創新領域的中歐合作, 不僅能幫助歐洲企業在全球競爭中站穩腳跟,還能在技術交流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外交層面更是如此,川普在國際舞台上更傾向於單邊主義,對待傳統盟友可能會采取更具對抗性的策略,而這將進一步考驗跨大西洋的關系。與此同時, 中國作為全球事務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能夠為歐盟提供一種新的平衡外交策略。 透過與中國的合作,歐盟可以在面對美國壓力時獲得更多的外交靈活性,進而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具影響力的角色。
(川普)
總之,倚重與中國的合作,對於歐盟不僅僅是經濟考量,更是戰略需求,而如何在中美之間尋找平衡點,將是歐盟在未來四年內的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