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完全不懂足球,但是就想知道為什麽中國男足成績這麽糟糕?

2022-03-23體育

本文系統梳理了中國足球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方面問題,全文逾11000字。

在開始正式地回答之前先問個小問題:

如果一個人硬是要在沙漠裏種個紅牡丹田怎麽辦?

我覺得最優解可能是打電話去宛平南路600號那裏掛個號。

然後我用一句話來概括中國足球的問題:

因為中國足球在中國的體育系統中是被拋棄的孤兒。

足球的起源


我們首先要理解一點:

足球運動是社群的產物,是屬於工人階級的。

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相較於貴族更傾向的網球(所以為什麽英國人這麽喜歡能夠稱霸溫網草場的費德勒:費德勒的球風更加優雅,溫布爾頓 本身就是富人區,而溫網的著名甜品草莓鮮奶油配香檳更是品牌之一)和板球(無聊),足球是相對應城市階級和工人階級的。

英國的貴族運動之一:板球

所以英格蘭的國家德貝是利物浦和曼徹斯特聯——兩座自 工業革命 以來就一直處於競爭的城市。

英國最早的足球俱樂部就是1855年誕生在雪菲爾——一個以鋼鐵聞名的城市(不銹鋼的誕生地)——的雪菲爾足球俱樂部。

相比於我們的城,英國人至今都更重視 自治鎮 (接近於社群)的概念。

比如倫敦——事實上分成倫敦城和大倫敦地區:

倫敦城:即倫敦金融城。

大倫敦地區: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倫敦概念,是一個由32個倫敦自治市加上倫敦市組成。倫敦自治市包括了肯辛頓- 切爾西 ,哈默史密斯- 富勒姆 (雖然切爾西和富勒姆主場都在哈默史密斯-富勒姆地區,但傳統上切爾西被視作切爾西郡的球隊,本地球迷的基本盤是切爾西郡的居民),伊斯靈頓區(地鐵有一站叫 阿森納 ,即以阿森納命名,臨近原主場海布裏球場 ),紐漢區(西漢姆聯主場,西漢姆即是紐漢區的一個地點)等等。

另外,熱刺雖然也位於霍洛維,但是冠名托透納姆 是因為俱樂部成立於哈林蓋區(倫敦自治區之一)的 托透納姆濕地 ;水晶宮,位於南倫敦的克洛伊登區, 「水晶宮」常指代南倫敦地區 ;女王公園巡遊者,因為一開始的球員出生地大多為 昆士柏區(Queens Park)

這就是倫敦地區的社群足球文化( 也是為什麽沒有球隊叫倫敦隊 !)

倫敦球隊地圖

社群文化

發展到近代,足球逐漸成為了社群的象征。

比如與中國職業化同時起步的J聯賽,在一開始就主張Hometown制度,即:

實作將足球俱樂部與地域社會融為一體的目標,打造將體育運動融入民眾生活,給人們帶來能夠盡情享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城市

也就是說,日本的足球俱樂部從一開始就是和當地社群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而商業化程度最高的英超,一直將社群的建設作為聯賽發展的重點之一。

英超有一個名叫「英超社群行動」的活動,就是以英超聯盟為指揮中心,號召英國各級別足球俱樂部成為帶動社群活動的核心力量。

根據我在英國做經紀公司的朋友的反饋,英國企業找代言,一般就會從社群培養的體育明星出發。

天空體育選擇了西漢姆聯太子賴斯在鐵錘幫球迷聚集地附近伯蒙德賽地鐵站放置的廣告

除了我上述提到的英超國家德貝外,英超還有一些著名的德貝:

曼城德貝曼聯VS曼城,則代表了曼城人(曼城)和大曼徹斯特地區人(曼聯)的齟齬;

玫瑰德貝里茲聯與曼聯之爭,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紀的玫瑰戰爭蘭開斯特和約克郡之間的戰鬥;

而東北德貝新堡聯VS巽德蘭 ,其背後則是保皇派(紐卡)與君主立憲制派(巽德蘭)之間的沖突。

這種恩怨(或者說是主張)也不光只在現在足球發源地英國才能見到,比如我在分析馬拉度納為什麽會選擇加盟那波利時就提到過:

馬拉度納一直鄙視權貴(也看不起身上「身上散發著濃濃香水味,官腔十足」的普拉蒂尼)。他以自己的血統與 出身 為傲,自稱「cebecita」(黑小子)。

因此,馬拉度納加盟的都是平民球隊,代表著自下而上的力量:阿根廷青年人、博卡青年、巴塞隆納(巴薩那時候不是豪門)、拿坡里、塞維利亞、紐維爾老男孩。

看看馬拉度納身上的紋身是誰

他曾多次拒絕河床的邀約——因為河床代表中產與富人,而博卡則代表窮人與工人階級(這也是為什麽阿根廷的國家德貝是博卡VS河床)。按照馬拉度納的說法:「 光榮比金錢更重要,所以我選擇博卡,博卡需要我 。」

直到現在,西班牙國家德貝中西班牙民族主義VS加泰隆尼亞民族主義的意味也是一點都不少的。

哪怕在國內,我也一樣能舉出例子。

比如在申城德貝賽前,申花就會用「從小就是申花球迷」來明示申花對於上海人的意義:

而下面這張圖就更直白了(關於310的暗號):

這就是足球這項運動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超越比賽本身的含義。

體工隊

回到中國的足球發展情況。

在職業化之前,中國的體育體制沿襲的是蘇聯的那一套專業體制時代。這一套雖然錢少,但因為全國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體工隊,甚至軍區都發展三大球,專業運動員的數量事實上比現在多得多。

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八一隊。

八一籃球隊的興衰史,也可以看出舉國體制在 職業化中 存在的一些問題:

優點是下限高,見效快,計劃性強;

但缺點就是選拔範圍窄,且非常的燒錢,最後失去競爭力。

中國體育的使命

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中國的體育事業直到今天仍然秉承著兩項特殊的使命:

  • 透過競技體育本身來扭轉中國人「東亞病夫」的國際形象
  • 國家制度優越性
  • 換句話說,透過金牌來展現國家實力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唯金牌論)。

    所以,直到現在,無論任何商業化或者非商業化的計畫,體工隊流傳下來的「刻苦訓練、為國爭光」成為了絕大多數中國人來體育計畫時的第一價值取向。

    奧運爭光計劃

    在88年兵敗漢城之後,中國於1995年正式提出了「奧運爭光計劃」。

    洋洋灑灑萬字,基本上可以總結為「 小、巧、難、女、少 」五字戰略,把精力放在那些冷門計畫上(就是沒什麽商業價值的),戰略性地放棄競爭度高的。

    其中,有兩段話是值得細品的:

    關於男子計畫:

    目前中國競技體育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總體實力亟待加強,從80年代以來參加 3屆夏季奧運會的成績和計畫發展水平來看,中國具有奪取金牌實力的計畫平均僅有8個大項,進入前3名的小項為60項左右,占奧運會獎牌總數的8%,冬季奧運計畫僅有少數小項達到世界水平;運動計畫發展不平衡,某些優勢計畫一直未能走出低谷,男子計畫仍然是薄弱環節,籃、排球等重點集體計畫隊伍萎縮,增加了發展的難度;體育尖子和後備人才嚴重不足, 經費短缺

    關於女足:

    優勢計畫是實作【奧運爭光計劃】的基本保證,要繼續鞏固和發展18個國家重點投入計畫中現有優勢小項和潛優勢小項,大力開發若幹短期內能夠達到世界水平的小項以及女子壘球、女子足球等計畫。據統計,中國26個夏季奧運計畫中有60個左右優勢小項和70個左右潛優勢小項,這些小項是中國競技體育攀登世界高峰的主要力量。

    從這兩段話我們應該可以讀出兩個意思:

  • 男子集體運動我們養不起了,你們自己自力更生吧
  • 女子足球在短期內是有機會達到世界頂尖水平的,我們幹吧
  • 於是,足球被剝離出了舉國體制,開始職業化的行程。

    但是,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

    在剝離了體工隊之後,沒有社群文化的中國足球該怎麽做青訓?

    舊的體系被拋棄,新的體系怎麽建

    誰都不知道。

    加之世紀之交,為了豪賭世界杯各種折騰聯賽,導致了假賭黑橫行。雖然中國足球歷史性地進入了世界杯決賽圈,但是因為甲A聯賽的各種怪現狀。直接導致了中國足球人才的斷檔。

    直到今天,我都可以說在中國足球的亂現象中,足協功不可沒。

    足協

    從職業化開始,我來歷數一下足協各種強行插手聯賽的騷操作:

  • 2001年,為了豪賭世界杯,中國足協宣布取消升降級。結果,爆發了「甲B五鼠」事件
  • 2002年開始,為了奧運戰略,中國足協先後推出「U21」政策、中超改制政策(再次取消升降級機制);並開始漠視國家隊建設、一心一意搞國奧隊(想想杜伊、福拉多 和殷鐵生),結果2006年和2010年中國隊都沒有進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8強賽、國奧隊小組賽被淘汰,中國國家隊開始走下坡路
  • 2017賽季,足協為了鍛煉新人,強推U23政策,結果大量比賽U23球員開場即被換下
  • 2018年年末,足協組織國家男子足球集訓隊訓練營,受到征召的球員放棄聯賽,展開包括軍事訓練、拉練等內容的集訓,長期集訓卻不練球
  • 從各隊中U20球員踢中乙
  • 這種貫穿始終的瞎搞造成了以下的問題:

  • 2000年甲A每場平均1.99萬人的現場觀眾在2005年直接降到了1.03萬人,聯賽失去了關註度,中國人對於足球本就不濃厚的興趣更加少
  • 聯賽假賭黑橫行,導致對足球苗子的吸重力變小,中國足球人才開始出現斷檔
  • 政策變化太快,投資人根本不敢投資
  • 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名義上的管辦分離和事實上的不是。

    2015年時曾經出台過一份名為【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的檔,確立了「管辦分離」原則,即足球管理機構要從體育總局脫離出來。

    2017年1月5日,「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正式登出,中國足協與總局脫鉤,成為擁有自主權的獨立民間法人。

    「管辦分離」的初衷是為了「去行政化」,是為了打破「唯政績」觀:

    畢竟,人在體制內,就要「對上負責」;我只管眼前KPI,哪管離任後洪水滔天。

    但實際上做到了沒有呢?

    就舉一個上文提到的例子(【足改四周年:紅利與困惑】):

    某中超俱樂部副總經理表示,U23和外援政策一個賽季多次變化,給俱樂部造成困惑和負擔。「政策變化太快,投資人根本不敢投資。」
    受國家男子足球集訓隊訓練營征召的球員放棄聯賽,展開包括軍事訓練、拉練等內容的集訓,長期集訓卻不練球。這種封閉訓練的效果引起了一些社會質疑。

    這種做法,真的擺脫了「唯政績」觀嗎?

    足球的理念

    如果說在體工隊時代,一切競技體育的理念最終都可以歸結為「為國爭光」的化。

    那麽,在職業化時代,足球職業聯賽的理念到底是什麽?

    我先把這個問題放一下不做解答。

    但是,這就是中國職業化聯賽始終搞不好的問題癥結所在:

    既希望透過市場化的手段甩掉足球這個太過於燒錢的包袱,同時又強制商業俱樂部承載為國爭光的責任。

    文化內容

    經過我長時間在知乎上的觀察,我非常確信一點:

    絕大多數中國人並不熱愛運動,他們所有對於運動的熱愛,僅取決於一點:

    能不能拿金牌

    而在數千年文化的傳承之下,這片土地上的人又以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作為最高的價值觀。

    在絕大多數人的內心深處:體育是沒有用的,練體育的小孩都是不行的,是戲子,是 賺不了大錢的

    對比職業聯賽做的比較好的歐美,一個體育明星也可以是城市英雄:

    紐卡名宿阿蘭·席勒

    在目前如此卷的社會大環境下,能有多少家長願意花10-15年的時間去培養一個將來還不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可以站在 頂級聯賽舞台 明星球員 (只有這兩個條件都滿足才能勉強回得了本)。如果最終沒有辦法將運動員作為職業,他錯付的一生誰來擔責?

    誰都不敢冒這個風險。

    當然,這樣的選擇在每個個體看來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在如今的足球體系下,如果想要在中國系統性地接受足球訓練,就必須要我們思考社會福利和就業等現實問題。

    要接受運動員是否是個職業,除了文化因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能不能吃飽飯?

    但在中國,由於某些詭異的限薪令存在,一個行業內最頂尖的從業人員也只能拿到稅前300萬人民幣的薪資——我們先別管他的水平是不是真的到了300萬,但是我相信,成為足球明星跟成為頂級程式設計師所要付出的努力並不會差太多(只是側重點不同)。

    而昨天廣州隊的一紙【足球俱樂部球員定編及薪資標準】更是直接把底薪打到了個稅起征點以下。

    在這種情況下,我為什麽要去踢球?

    更不要說有大量的中甲、中乙球員根本就拿不到薪資這個問題了。

    從事一個職業,不光要看上限,更要看下限和大環境。

    功夫在詩外

    一方面,中超聯賽每年一度16.14億元的創收(其中商業贊助為6.14億元,版權收入約為10億元)和遍布了五大洲96個國家和地區的轉播機構、上億海外觀眾透過傳播了解中國足球聯賽使得中超成為了目前中國最有商業價值的體育賽事IP之一。

    但是,同樣的,2016賽季全中超近40億元的虧損也使得大家都在反思:

    俱樂部投中超,到底是為了什麽

    很簡單,

    為了中超全中國獨一份的置換效應

    以恒大為例:

    2009年11月5日,恒大於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上市當日,公司股票收盤價較發行價溢價34.28%,創下705億港元總市值的紀錄,成為起於內地、在港市值最大的海外企業。

    在2010年,恒大地產集團以一億元買斷廣州足球俱樂部全部股權,屬於恒大隊的足球時代正式來臨。

    到了2014年時,阿裏巴巴宣布以12億元入股恒大足球,占股比例50%,四年的時間裏,恒大的股權價值足足翻了24倍。

    而借助恒大隊的曝光率,恒大集團先後發展了新能源汽車、旅遊、體育、金融、健康養老等多元化業務,尤以2013年的恒大冰泉為「經典」的行銷案例。

    在2020年時,恒大集團以操盤金額4097億、全口徑銷售金額4138億元一躍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152位。

    可以說,恒大集團將中國足球聯賽的資源置換效果發揮到了極致。

    因為恒大這樣頂級的投機客存在,中超深化了其投機者樂園的標簽。

    所有人都在喝著金元足球 的血, 卻沒有人關心中國足球的體系到底應該怎麽搭建

    中超公司

    中超聯賽有個很詭吊的現象:

    在疫情前,中超公司是賺錢的(因為版權費的存在),而各俱樂部除了上港都是虧錢的。

    2017年,中國足協資產總額為7.7億元,各項收入7.6億元,成本5.9億元。2018年,中國足協的總資產為10.7億元,各項收入8.4億元,成本8.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足協占中超公司36%的股份

    在2019年,中超公司在去年總計進賬16.14億元,其中商業贊助為6.14億元,版權收入約為10億元。

    按照當時的分配比例,足協從中超公司拿到的收入超過5億

    但支出甚至盈利部份足協到底怎麽處理的,我確實查不到。

    我們為什麽要發展體育事業?

    行文到此,我們可以探討這個問題了。

    發展體育運動,到底是為了什麽

    要扶中國足球的貧,就得從根子上扭轉中國人對於體育事業的「偏見」。

    本質上來說, 體育的存在應該是教育的一部份

    一百多年前,二十八畫生曾經在【新青年上】發表過一篇【體育之研究 】

    我摘錄其中的幾句話:

  • 體育者,人類自營其生之道,使身體平均發達,而有規則次序之可言者也。
  • 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徳智也。
  • 體者,為知識之載而為道德之寓者也,其載知識也如車,其寓道德也如舍。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
  • 體育於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後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
  • 人者動物也,則動尚矣,人者有理性的動物也,則動必有道。
  • 肢體纖小者舉止輕浮,膚理緩弛者心意柔鈍,身體之影響於心理也如是。體育之效,至於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誌。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識感情意誌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適,是謂俱泰,故夫體育非他,養乎吾生樂乎吾心而已。
  • 運所宜註意者三,有恒一也,註全力二也,蠻拙三也。
  • 第二能生快樂 運動既久 成效大著 發生自己價值之念 以之為學 則勝任愉快 以之修德 則日起有功 心中無限快樂 亦緣有恒而得也 ,快樂與興味有辨,興味者運動之始,快樂者運動之終,興味生於進行,快樂生於結果,二者自異。
  • 如果總結一下的話,在二十八畫生眼裏,體育有以下幾個功效:

    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誌

    運動之根本,在於「快樂」。

    多拿牌子增強民族自信力,是歷史特殊時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最優解;

    但是,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如果永遠唯金牌論的話,中國在成為體育強國的路上就永遠不會有突破

    而足球最大的毛病,恰恰在於他看起來式一門顯學——每個人都想插一句嘴:

    上至廟堂之高,下到江湖之遠。

    但不客氣地說一句:

    絕大部份的所謂輿論,幾乎等於球盲的狂歡,而根本意識不到足球這項運動是自有其客觀規律的,是不純粹以意誌精神為轉移的。

    什麽是足球的客觀規律?

    拋棄功利思維,腳踏實地地按照普世的足球規律走20年,才可能有起色

    這個普世規律就是:

  • 擴大青訓人口/校園足球人口
  • 做大職業聯賽
  • 簡而言之四個字:

    人海戰術

    這是體工隊 最大的弱點:

    選材範圍窄,盈利能力幾乎為0,對於足球這種靠人才堆積才能發掘出天才的計畫來說,國家財政是不夠燒的

    我們要理解一點:

    足球是藍星上毫無爭議地世界第一運動,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著最深遠的影響力,吸引著最多的人口參與其中,擁有著最廣闊的選材範圍——由此, 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就是最高的

    足球也可以被視作現代足球是體育工業化集大成者, 一項真正的全民運動。

    全球範圍內的內卷之王。

    擴大青訓人口/校園足球人口

    在擴大青訓人口/校園足球人口方面,我一直主張學日本:

    對於日本人來說,足球是校園文化的一部份,是以「 鍛煉體質、快樂教育、培養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為目標的。

    日本的校園足球主要依托於學校足球「部活「來實作——「部活」由教練員和家長共同管理,教練員多為兼職,為誌願者,總教練接受日本體育協會的監督和管理。

    根據地域的不同,日本也會指派當地的大學生足球運動員進入當地的中小學進行指導。這種服務於當地社群的實踐活動,不僅幫助了中、小學足球俱樂部更好地開展日常訓練活動,而且對大學生運動員來說,也有助於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術的提升。

    從活動頻率上來看,「部活」每周訓練在2~5次,周末以比賽為主。每月的活動費為1500~3000日元,確保大多數家庭都能承受。

    從比賽的賽制上來看,因為學生的本職工作畢竟是學習,所以日本「校園足球」的比賽模式以賽會制為主。

    日本青少年足球賽的品目繁多,也保證了各個年齡階段的小球員擁有足夠的比賽機會,同時也促進了俱樂部的梯隊建設。如在少年年齡段,有全國少年足球錦標賽及J聯盟舉辦的足球節;在初中年齡段,有高元宮杯全國足球錦標賽、全國俱樂部錦標賽、全國初中學校體育大會、俱樂部青年杯等賽事;高中年齡段則是日本各個學齡段學校聯賽發展最為成熟的階段。同時,也是競爭最為激烈、對抗性極強的「校園足球」比賽。這個階段主要有高元宮杯全國U18足球錦標賽、日本U18聯賽、全國高中足球錦標賽、全國高中綜合體育大會等。

    以2020年J3球隊秋田藍色閃電為例,其U12梯隊共有08/09/10/11/12年齡段共31名球員,最小的球員為2012年出生的三年級生。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校園足球為日本貢獻了近64萬註冊球員,也培養出了如柴崎嶽等大量職業足球運動員。

    我一直在主張中國足球在足球體制上可以學習日本:

    因為相比於曾經學習過的任何一個國家,日本這個國家無論從人種、飲食習慣還是在文化內容上都是最為接近的。

    既然日本能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一躍從魚腩隊變成穩定的亞洲一流和世界二流,我們中國人憑什麽不行?

    教練

    在小孩子踢球的過程當中,青訓教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做得好的國家如日本,從2004年起,日本足協將教練員的認證制度設為S、A、B、C、D 5個等級,另外還增設了針對4歲以下幼兒的教練員資格認定。其中,持有B、C、D級證書的教練員只專門負責對初中以下學生進行指導。

    目前,日本共有足球教練82258名,其中S級教練498名,A級教練2286名,B級教練6194名,C級教練27330名,D級教練45950名。

    而足球基礎比較差的國家如越南,則采取海外青訓體系+本土模式探索兩條腿並列的發展模式:

  • 由南首富段元德 助力越南足協發起青訓計劃:其所擁有的嘉萊黃英集團出資和阿森納進行深度合作,建立了嘉萊黃英-阿森納JMG足球學院,並由溫格選中的拉琛-紀堯姆擔任JMG學院青訓總監,按照阿森納的青訓教案提供高水平的訓練,並堅持前往英格蘭拉練,和當地的英超梯隊進行高水平的熱身賽。此外,阿森納隊 也會定期出訪越南加強交流,甚至帶著科斯切爾尼這樣的球星跟越南的孩子們一起訓練。
  • 同時,越南設立了NPO越南足球天賦與發展基金會,由越南最大的不動產巨頭VIN GROUP出資,目標是結合越南足球自身的發展模式,培養本土精英。
  • 而中國的教練總和呢?

    不足日本的三分之一。

    這種青訓教練人才的缺失,直接導致了小球員的技術缺陷。

    舉個王大雷的例子:

    在2006年的時候,還是天才少年的王大雷去國米試訓。在試訓結束之後,國米為他的試訓過程遞交了一份報告, 指出他有200多個毛病

    他的試訓教練,曾經帶出過托爾多 和布馮博薩里奧說: 王大雷擁有無與倫比的敏捷性和力量,當時他擁有成為世界級門將的潛力, 但如果他沒有好的守門員教練進行指導,會影響他今後的發展。

    再比如武磊,我在武磊為什麽總是單刀不進?這個問題下看到過魯能青訓的分析,第一點就是青訓的訓練問題,導致小技術的運動上有瑕疵,等到年紀大了之後再改就很難了。

    教育

    除了在技術的培養上,好的青訓教練的缺失也會體現在選材問題的偏頗上。

    如申花的溫小將就曾經在采訪時提到過他是如何被大連甘井子區少體校的足球隊選中的:

    也沒那麽復雜,教練就是從他們隊裏找了一個隊員,讓他跟我比一下20公尺跑,結果他剛一發令,那個隊員可能是發力太猛,滑了一下子,然後我就躥出去了。其實我的速度也不快,但是因為搶了個先機,結果就贏了,教練就把我招進隊裏了。

    除此以外,在很多問及到關於怎麽被足球隊選上的采訪中,速度快、個子高、身體壯都是高頻關鍵詞。

    這一方面是選材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就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項東西:

    球感

    而進入體校後,不可避免的,文化課就會拉下——這其實也是中國在體育教育上又一大缺失。

    反觀卡達隊的崛起:

    2005年,阿斯拜爾足球訓練營在杜哈成立,目的就是讓卡達的孩子們在全世界條件最好的訓練場中,接受最正規、最專業的足球培訓。

    阿斯拜爾的辦學宗旨讓最有天賦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成長環境。因此,除了大量引入經驗豐富的歐洲青訓教練和創造與與巴薩、曼聯、切爾西、利物浦等世界級球隊同年齡階段的梯隊進行交流比賽之後,還規定參加青訓營的孩子們必須和同齡人一樣上學—— 只要學習跟不上,哪怕踢球天賦再高,也會被淘汰

    青訓理念

    這其實就是一種非常先進的青訓教育理念:

    青訓的本質,是對年輕球員文化水平胡生活技巧的培養,接下來才是運動科學和教練資格。確保他們即使不能成為頂尖的足球運動員,也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從事其他職業

    心態

    除了技術問題之外,中國隊比賽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心態問題。

    當博拉·米盧蒂諾威治接過中國隊教鞭的那一刻起,他就決定要將「快樂足球」的理念傳遞給國足球員。

    足球應該是快樂的,不要賦予它太沈重的東西。

    這其實也是中國隊在比賽場內外遇到的最大麻煩之一:

    很多看球或者不看球的人,總會被一個理念所困擾:

    能不能贏。

    但是,足球比賽的根本意義在於Enjoy the game——享受足球這項運動帶來的樂趣本身,而不是僅僅盯著比分來看。

    這種心態的失衡,容易導致在關鍵場次當中畏首畏尾,最終更不容易達到預期的成績。

    所以,這麽多年來,只有米盧一個人成功了。

    而在擴大聯賽方面,我則建議看一看英超是怎麽做的:

    英格蘭足球金字塔

    總體來說,英格蘭足球建立起來的是約24級的足球聯賽金字塔:

    在這個系統中,一共有超過140個不同聯賽,包含多於480個組別,近5,300個俱樂部及超過7,000支球隊參賽,分層形式的系統在聯賽不同級別提供升降級機制,讓每支球隊均有機會爬到金字塔頂端。

    如果算上業余俱樂部 的話,這個數位應該是驚人的102410個——比中國的註冊球員還要多。

    這樣的層級設計,確保了英格蘭的足球系統能夠吸引到幾乎所有青訓產出的、願意將足球視為自己事業的運動員。

    根據英足總在2021年初撰寫的【Time for change 】來看,這套體系容納了1410萬註冊的職業和業余運動員、234551名教練員和27451名裁判——而英格蘭境內的人口不過5619萬人。

    經濟效益

    從經濟效益上來看,僅以英超聯賽來看,在19/20賽季創造的總產值為76億鎊、稅收為36億鎊、直接創造的就業崗位為94000個。

    總產值

    單看英超聯賽本身。在這76億鎊的總產值中:

  • 15億鎊來自本土版權和聯盟贊助收入
  • 14億鎊來自海外版權收入
  • 6億鎊來自比賽日收入
  • 16億鎊來自俱樂部其他收入
  • 除此以外,還有15億鎊的非直接產值和21億鎊的誘發產值

    這些產值一共貢獻了36億鎊的稅收(22億鎊來自於英超,14億鎊來自於相關產業鏈)

    直接創造了94000個就業崗位(大部份來源於非直接和誘發影響)

    旅遊推動

    除了英超比賽本身之外,英超還給英格蘭&威爾斯當地的旅遊業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根據英國旅遊局的相關數據顯示:

    2011年,外國遊客入境足球旅遊產值為8.8億歐元,遊客數量為80.8萬人次。而到了2019年,英超聯賽帶動的海外遊客入境旅遊總產值達到了17億歐元,入境遊客達150萬人次,人均消費1075歐元,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1%。其中,超過2/3的海外遊客選擇了10月-3月,也就是英超競爭最激烈的月份入境英國旅遊。而這52800名遊客僅在19/20賽季就帶來了4.42億鎊的直接花銷:

    此外,英超對於吸引外資用於投資的帶動同樣明顯。阿布拉莫維奇、曼蘇爾、沙烏地主權基金等投資人進入後,除了投資球隊增強競爭力,對球隊周邊基建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低階別聯賽支持

    在上文中,我已經提到了英超有將近29億的贊助和海內外版權收入,會有相當一部份(約15%)扶持草根聯賽和低階別聯賽,協助英格蘭足球系統良性發展。2012年至今,已經有4.55億英鎊被用於扶持足球金字塔底層的國家聯賽。

    截止到21/22賽季,在過去的三年內,英超俱樂部共投入英冠、甲級和乙級聯賽的 72 支俱樂部4660 萬英鎊,用於資助他們在社群開展的公益事業。

    社群建設

    除此以外,英超對於社群的建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超有一個名叫「英超社群行動」的活動,就是以英超聯盟為指揮中心,號召英國各級別足球俱樂部成為帶動社群活動的核心力量。

    具體有三大目標:

    投資:草根體育設施
    激勵:運動參與熱情
    支持:教育與職業技能

    取得的成效有:

    38萬 名青少年參與了英超聯盟舉辦的社群活動
    包括20支英超俱樂部在內的 161 家俱樂部集體加入
    2,131 位英超俱樂部的工作人員深入社群與市民互動
    計畫覆蓋了英國最貧困的地區,占英國城鎮數量的 30%
    2,115 所學校參與了「校園巡回賽」計畫
    在曼徹斯特地區出生的拉什福德,地地道道的曼徹斯特之子

    截止到19/20賽季,英超聯賽在社群基礎建設累計投入3.84億英鎊到公共基金,參與了996個人造草皮球場、9459個塑膠草皮球場的建設。

    除此之外,俱樂部在疫情期間也做出了相應舉措。以曼市雙雄為例:曼城(傳統球迷為曼徹斯特市居民)和曼聯(傳統球迷為曼徹斯特大區居民)以共同名義捐款10萬英鎊, 受捐方是 特羅素信托基金 ,該基金會扶持了超過 1200 家食品儲蓄站。

    而在疫情期間,整個英超聯賽累計向英國衛生部門、社群和社會團體捐贈了約3500萬英鎊,提供了150萬份膳食。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體育界的社會公益作用。

    除此以外,英超俱樂部還大量的參與慈善工作(即扶貧行動)。以赫爾城老虎信托為例,在過去三年間,他們一共收到了英超聯賽170萬鎊的資助,用於社群服務工作,並在2020年9月至 2021 年 8 月期間創造了超過2000萬鎊的社會價值。

    文化軟實力

    不管你們信或者不信,一個好的商業化足球聯賽可以在全球形成巨大的社會影響力。

    除了上文提到的旅遊方面的收入外,在海外版權方面,2019/20賽季吸引了32億觀眾,直接創造了14億鎊的版權收入。這32億觀眾遍及190個國家,在社交媒體上產生了21億的互動。

    在英國政府的眼中,英超已經成為了一張重要的關於「全球英國」的名片。

    聯賽使命

    從英超聯賽來看,成功地完成了三項使命:

    對內

  • 改善 產業結構
  • 增加就業崗位
  • 對外

  • 增強國家軟實力
  • 結語

    作為世界第一運動,足球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是其他任何運動都難以與之相抗衡的。

    發展足球有且僅有的方法,

    就是把足球正兒八經的當作一項產業來搞,不要想著在足球身上置換其它的利益

    在足球產業中,最難的一件事就是作假——所以足球運動往往也是最為公平的運動之一,也是最沒有辦法急功近利的一項產業:

    只要認認真真搞聯賽、踏踏實實做青訓,一定會出成績;

    不然,就一定會遭報應。

    如果我們不從思想根本上轉變對於足球(乃至體育)的認知,永遠想當然地以為中國足球天然應該等同於中國的綜合國力。

    那麽我勸你還是不要關註中國足球來得好。

    如果我們對於足球的註意點 永遠不在足球本身 ,無法享受足球運動這項魅力、 只在乎結果的話

    那麽最現實的方法,

    就是直接徹底放棄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