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沒讓中國失望!4國聯手「圍攻」中方,關鍵時刻,北韓挺身而出

2024-09-29體育

據央視網報道,近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領導人峰會在美國總統拜登的家鄉德拉瓦州威爾明頓舉辦。盡管峰會上發表的聯合聲明並未提及中國,但法新社援引美國官員的話表示,「對抗中國」是此次峰會的重要議題。根據相關報道,美國白宮曾表示,此次峰會的主要議程包括加強在印度洋地區的安全合作,並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然而,會議一開始,拜登就對中國提出批評,指責其在南海問題上表現得咄咄逼人。報道稱,拜登和美國高級官員這些原本不打算對外公開的言論,削弱了美方公開聲明的可信度。

在拜登即將交接政權的背景下,此次行動被視為其為留下外交政策遺產而作出的「最後努力」,並意在「制衡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力」。透過攝影機,媒體記者捕捉到了此次峰會的第一個議題即對準了中國。雖然聯合聲明未直接提到中國,但法新社參照美國官員的話指出,「對抗中國」成為會議的「主要議程」。這顯示出美國在亞太地區挑起大國對抗,以維持其霸權的企圖。然而,由於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都將離職,澳洲也將在明年舉行大選,所以有西方媒體將本屆峰會稱作「告別峰會」。

對於目前正在接受或考慮接受中國援助的諸多印太中小國家來說,「四方安全對話」要想成為這些國家可靠的新盟友和新夥伴,仍需付出巨大努力。盡管「四方安全對話」早已將基礎設施建設、債務管理和海事領域感知作為重點關註領域,但其成員國提供的資源遠不及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投入。德拉瓦州峰會在這方面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該峰會近日宣布計劃在2025年啟動「海上四方艦船觀察行動」。

具體而言,四個國家已經達成共識,計劃於2025年聯合執行海警巡航任務,同時加強後勤支援、數據共享以及資訊交流的力度。他們特別強調了與太平洋島國及東南亞國家在海上安全領域的合作。這表明「四方安全對話」可能會為與中國存在海上爭端的國家,如菲律賓和日本,提供實質性的支持。有印度媒體指出,與去年相比,今年的聲明在涉及南海和東海問題上的內容更加豐富,措辭也更為強硬。盡管聲明中沒有直接點名中國,但對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活動使用了前所未有的嚴厲措辭。

與川普政府時期直截了當的經濟制裁和貿易爭端不同,拜登政府采用了一種更為復雜和隱蔽的方法,透過多邊機制和國際規則來限制中國的行為。他強調「多邊主義」的重要性,試圖透過加強與盟國和夥伴的合作,建立一個更加緊密的國際網路,以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這種策略的核心依舊是美國為維持其主導地位而進行的戰略調整。作為領導者的美國,自然希望其他幾個主要國家能夠起到「先鋒」的作用,共同分擔對抗中國的壓力。

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在其「印太戰略」中將「四邊機制」定位為區域主要領導機制,實際上是為了圍堵中國、維護其霸權地位。林劍指出,「印太戰略」透過炒作「中國威脅」來凝聚針對中國的共識,並以涉海問題為由加強軍事安全合作,其意圖和手法一目了然。盡管美方一再聲稱其政策不針對中國,但峰會的首要議題總是與中國有關,各種討論也頻頻提及中國,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連美國媒體也質疑其真實性。

據報道,北韓外務省發言人近日發表聲明,嚴厲譴責美國借「四方安全對話」領導人會議之名,實則推行陣營對抗政策。聲明中指出,美國在近日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會議上,鼓吹集體對朝打壓,進行嚴重的政治挑釁。此次會議發表的聯合聲明顯示,「四方安全對話」實際上是美國實作單極支配戰略的政治和外交工具。作為冷戰思維和陣營對抗政策的產物,「四方安全對話」現已成為助長亞太地區國家間不信任和對立,進而加劇國際局勢不穩定的危險因素。

長期以來,美國常常試圖透過霸權手段謀取利益,無論遇到任何國際問題,總是企圖以武力壓制來解決。然而,這一手段在中國並不起作用,因為中國人民始終堅定自強,勇氣十足。美國的這些策略在中國面前失效,因為中國不會輕易屈服。中美關系的惡化並非無緣無故,起因往往在於美國挑起事端,中國只是被迫進行反擊。要實作中美和平共處,美國需要先自我反省,只有這樣,兩國才有可能開展合作。中國素來不主動挑起紛爭,但也從不懼怕面對問題。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面對任何外來威脅從未退縮。

中國始終珍視和平,但決不懼怕任何挑戰。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中國將繼續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堅定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本國的發展利益。中國願與各國攜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歷史已經證明,任何企圖阻擋中國發展的力量最終都會徒勞無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不可逆轉,全體中國人民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