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裝滿筆、記事簿、宣傳冊、警民聯系卡等辦公用品的背包,成了鎮安縣公安局在基層治理實踐中民警開展工作的得力助手。民警背著它穿梭於山川田野之間,帶去的是關懷與溫暖,帶回的是民意與訴求。那些質樸鄉音吐露的心聲,被一一收納進背包,繼而轉化成守護一方安寧的具體舉措,編織出基層社會治理的緊密網路。
自2024年5月起,鎮安縣公安局月河派出所力推「背包警務」模式,真正將服務延伸至群眾家門口,身著警服、背著背包的民輔警身影成了鄉村田野間一道獨特而溫暖的風景線。
隨著季節更替,天氣漸涼,為增強轄區群眾的防火、防盜、防電信詐騙等安全意識,民警精心準備,將反詐宣傳資料、消防安全手冊、禁毒宣傳材料等一一納入警務背包。他們深入田間地頭,透過生動的現場講解、細致的答疑解惑、鮮活的案例剖析以及廣泛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與群眾進行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互動。截至目前,民警借助「背包警務」開展各類宣傳活動100多次,發放宣傳單500多份,進行交通勸導8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群眾的安全防範水平,為轄區構築起一道堅固的安全螢幕障。
2024年7月,在一次走訪過程中,民警了解到居民張某和鄧某因地界問題產生激烈爭執,矛盾不斷升級,甚至從言語沖突演變為肢體沖突。為防止矛盾進一步激化,民警先後三次上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與雙方當事人深入交流溝通,經過不懈努力,最終成功化解矛盾,讓雙方重歸於好。
「在轄區內,土地糾紛、鄰裏矛盾等問題時有發生。而‘背包警務’模式的實施,讓民警能夠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介入處理,將矛盾糾紛化解於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一線。」月河派出所所長南航介紹,他們將「流動調解室」巧妙地融入「背包警務」,使其成為化解矛盾的前沿陣地,讓紛爭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妥善解決。
菩薩店村是月河鎮較為偏遠的一個村落,據南航介紹,去該村出警最快也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村裏的陳大爺年逾古稀,腿腳患病行動不便,身份證過期使他在辦理社保卡時遭遇阻礙。民警得知情況後立即背起警務背包趕往陳大爺家中,取出背包中的相機,為老人拍攝照片並上傳資料,順利幫他完成了身份證申辦流程。
「背包警務」模式的核心在於將原本固定的服務視窗靈活地遷移到群眾身邊,實作了從「群眾奔波忙」到「民警送上門」的巨大轉變。「只要背著這個警務背包,在村民家中就能輕松搞定筆錄制作、資料打印、‘一標三實’資訊核對錄入等工作。」南航說,借助警務通與背包的協同運作,工作不再受環境條件的束縛,為群眾提供服務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這個看似普通的背包,蘊含著基層民警的多項關鍵職能,「一標三實」資訊的采集、各類矛盾糾紛的調解、反詐宣傳與勸阻、人員資訊管理、上門辦理和送達證件以及調查取證等工作,都能借助它順利開展。「背包警務」切實解決了群眾前往派出所辦事路途遙遠、交通成本高昂等難題,真正將便民服務落到了實處。
在日常警務工作中,民警不僅要及時響應群眾的各類求助,還要定期對轄區內的企業、學校等重點場所進行走訪調研,全面了解其營運狀況和安全需求,精準掌握周邊治安動態。「我們就像‘快遞小哥’一樣,哪裏有群眾的需求,哪裏就有我們的‘背包警務’服務。」南航形象地比喻道,「‘背包警務’作為基層派出所服務觸角的延伸,幾乎涵蓋了基層民警的全部職能職責。」
自2024年「背包警務」模式推行以來,月河派出所的民警們走遍了轄區的每一個行政村,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近50起,上門辦理並送達證件100多個,精準開展反詐勸阻10多人次。
「‘背包警務’是基層警務工作的有效載體,其目的在於促使民警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帶著深厚感情紮根鄉村,全面透徹地了解各村的社情民意和治安狀況,把發現的問題帶回來研究,再把解決方案送回群眾手中,不斷增進警民之間的互動與信任,進一步推動警民關系朝著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南航告訴筆者,未來,他們將深入領會鎮安縣公安局「背包警務」精神,進一步深化「背包警務」走村入戶工作,著力解決群眾最為關切、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持續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胡群眾滿意度。
圖文釋出:商洛公安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