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劉和平:賴清德企圖落實「台獨」主張,註定以失敗告終

2024-07-24社會
直新聞:我們看到,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在民進黨全代會上提出了三項重要目標,其中擺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建立所謂「台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對此,您作何解讀?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 : 其實,要真正了解賴清德提出的所謂「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的真正目的,我們首先必須要回顧並且比較一下李登輝、陳水扁與蔡英文提出的「台獨」主張。我認為,無論是李登輝提出的「兩國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還是蔡英文提出的「兩岸互不隸屬論」,其本質上都是著眼於「破」,或者說是著眼於否認,也就是既否認大陸提出的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份的一中原則,也否認島內現政權,或者說否認馬英九與國民黨提出的「九二共識」。但是,在否定之後或者說是在「破」了之後,無論是李登輝、陳水扁還是蔡英文,並沒有解決「立」的問題,也就是在否定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這一政治定位之後,並沒有解決「接下來台灣是什麽」的問題。或者說得更直白一點,礙於各種復雜的政治因素,他們不敢提出或者說是隱藏了自己的「台獨建國」主張。
明白了這一點,或者說有了這樣一番對比,我們就可以知道,賴清德提出的所謂「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其實就是要在李登輝、陳水扁與蔡英文「破」的基礎上,或者說是否定了「台灣是屬於中國一部份」的基礎之下,開始要「立」了,也就是要做李登輝、陳水扁與蔡英文這三位都不敢做的事情,要搞所謂「台獨建國」了,或者說要準備建立其夢寐以求的所謂「台灣共和國」了。這也就意味著,賴清德這個「台獨金孫」準備圖窮匕見,要超越李登輝、陳水扁與蔡英文,準備將「台獨」計劃從理念上落實到行動上了。同時,賴清德提出的所謂「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實際上還意味著,賴清德準備用「台獨」的意識形態洗腦台灣2300萬老百姓了,未來在島內凡是認同一個中國的台灣民眾和政黨,都有可能會被打成異端。
直新聞:在民進黨全代會上,賴清德除了提出了所謂的「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主張之外,還認為「台灣是反攻大陸基地」的說法是一個錯誤,並確立了所謂「保衛台灣」的「台灣優先」原則。對此,您又怎麽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 : 其實,所謂的「台灣是反攻大陸基地」的說法,是兩蔣時期提出的兩岸政策。這一政策雖然被事實證明是完全不切合實際的空想,但是,它卻是屬於國共內戰的延續,蘊含著「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兩岸終將會實作統一」的政治現實、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標。在這種情況下,賴清德否定「台灣是反攻大陸基地」的說法,以及確立所謂「台灣優先」的原則,或者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要團結台灣人民、反對所謂的吞並以及確保台灣所謂的「主權」,其真正的政治企圖,不僅是要否定「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政治現實,否定「兩岸終將會實作統一」的政治目標,而且更為關鍵的,是要實作所謂的「自保」,也就是要切斷兩岸之間的政治、文化與血緣聯系,關起門來搞所謂的「台獨」。
除此之外,我尤其要提醒大家註意的是,賴清德否定「台灣是反攻大陸的基地」這一說法,還不僅僅是否定了兩蔣與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同時還否定了美國的台灣政策與台海戰略。因為「台灣是反攻大陸的基地」這一說法實際上是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在兩蔣統治台灣時代,「台灣是反攻大陸的基地」這一說法,主要指的是軍事上的武力反攻,然而在中國大陸實作改革開放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在內的綜合實力全面超越台灣之後,或者說是在兩蔣的武力反攻大陸徹底失去希望之後,由於美國仍然將台灣地區定性為跟中國大陸進行意識形態「新冷戰」的橋頭堡,所以至少在美方看來,台灣地區還保留著在意識形態上對中國大陸進行反攻的作用和地位。而美國的這一政策和戰略定位,也是建立在美方的「一中政策」基礎之上的。這也就意味著,賴清德否定「台灣是反攻大陸的基地」這一說法,不僅否定了中國大陸的一中原則,否定了國民黨的「九二共識」,同時也否定了美國的「一中政策」。
而賴清德就職以來,不僅對拜登政府的「不支持台獨」政策置若罔聞,將美國重量級官方學者要求民進黨凍結「台獨」黨綱的聯名呼籲當成了耳邊風,同時還在新聞稿中公然刪除了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谷立言有關「一中政策」的言論。我認為,賴清德之所以敢於在此時蠢蠢欲動,顯然是看到了當前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正因為總統大選而陷入了激烈的內鬥當中,根本就無暇顧及台灣更無暇管理「台獨」。
直新聞:在剛剛結束的民進黨全代會上,由賴清德為首的「新賴系」人馬還拿下了10席中常委中的6席,在民進黨內形成了一派獨大的局面。你認為,這是不是意味著接下來賴清德可以更加肆無忌憚地推動自己的「台獨」主張?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 : 我認為,毫無疑問,賴清德本人就是這樣想的。在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之後,又順利拿下民進黨的黨權,尤其是清除掉蔡英文的殘余勢力在民進黨內形成一統天下的局面之後,他就可以將民進黨打造成為實作自己「台獨」夢想的戰鬥堡壘。
不過,賴清德的理想雖然很豐滿,現實卻是異常的骨感。在我看來,即使賴清德拿下了島內的執政權順利當上了台灣地區領導人,同時也順利地將民進黨的黨天下變成了賴清德的「賴天下」,但是,他仍然沒有辦法實作所謂的「建立台灣主體性國家認同」的「台獨」目標。
這背後的原因很簡單,最終賴清德的「台獨」美夢能否成真,其實並不取決於民進黨,更不取決於賴清德本人,甚至也不取決於島內的「台獨」勢力,而是一要取決於島內的主流民意,二要取決於中國大陸的意誌,三要取決於當前的國際環境。
我認為,光是從島內的政治生態來看,始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台灣民主化運動,是既催生與助長了「台獨」,同時也扼殺了「台獨」,甚至使「台獨」變得徹底不可能了。因為在民主化運動之後,島內的決策機制已經由兩蔣時代的「自上而下模式」變成了「自下而上模式」。也就是,像台灣的前途與定位這樣的重大政治問題,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決定必須要服眾於所屬政黨的決定,所屬政黨的決定則必須要服眾於主流民意的決定。這就是馬英九執政時期無法推動兩岸統一,同時李登輝與蔡英文執政期間也無法實作「台灣獨立」的原因,甚至陳水扁還發出了「‘台灣共和國’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這樣的哀嘆。既然李登輝、陳水扁與蔡英文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麽賴清德就能夠做得到?更何況,在賴清德執政的時候,民進黨還丟掉了島內立法機構的主導權。這些都意味著,賴清德的「台獨」主張,既出不了台立法機構,也過不了台灣主流民意這一關。
作者丨劉和平,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編輯丨郭永佶,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