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 : 川普剛一上台就要加關稅,中美貿易摩擦已經開啟,您怎麽看?
特約評論員 庚欣: 川普在上一任時 就迷信關稅,我當 時說 他是 「關稅拜物教」。但其 實 美國政府的收入裏,關稅所占比重很小。 在1 790年-1860年之間 , 關稅曾占 美國 政府收入的 90 % 左右。到 2024年,盡管美國的關稅逐年增加,但關稅 只 占政府收入的 1.6% , 關稅 已經基本上成為了 貿易 或外交 「 武器 」 。 但是, 川普 上一 任期 提高關稅後, 並沒有解決 美國所 面對的貿易逆差等難題。相反,據 美國智 庫 測算,加征關稅後,導致通脹 和 投資成本 上升,平均每個美國家庭的稅費每年會增加 600多 美元。
在關稅及對華貿易問題上,川普其實有三大誤區。第一個是「利益誤區」,就是他一直覺得在中美貿易關系上,美國赤字太大,吃了大虧,中國占了便宜。其實這是川普對中美經貿關系定位的嚴重誤判。 幾年來我一直強調,現在中美之間,根本不是「貿易戰」的概念,我們的經貿關系本質上是「互補」的,這也是中美無論鬧什麽別扭,總是鬥而不破,中方一直強調「中美唯一正確選擇是合作」的基礎之一。
美對華貿易逆差是歷史形成的,是市場作用的結果,受到兩國產業競爭力、經濟結構、國際分工、貿易政策、美元貨幣地位等多種因素影響。 中美貿易順差雖然在中國,但實際受益的是中美雙方。 即使調整也應該重點從美國入手進行調整,因為美元作為全球主要結算和儲備貨幣,其供給不僅取決於美自身經濟,還必須滿足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增長需要。 美國對其他國家的貿易凈額自然是逆差,否則美元無法流向世界,發揮國際結算和儲備貨幣功能。 美國如果想減少逆差,並且勝任美元這種特殊的地位和功能的話,就應該提升自己的產業和技術等級,就像最有名的大學最後都會成為研究型大學一樣,而不是不努力加快自己產業升級的步伐,相反以傷害其他國家的方式,拉低整個國際分工的水平,想讓一些中下遊產業回到美國,去填補美國藍領工人的就業需求。 這種做法既不能真正解決美國貿易逆差的問題,也會逐漸使美元喪失應有的經濟、科技和金融實力的支撐。 可見,做好美國自己的事情,才是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責任所在,也是美國真正的利益需求。
第二個是「秩序誤區」,雖然川普最近不斷說「中美合作能夠解決很多問題」,但作為「微觀」企業家出身的局限性,使他對於「宏觀」、尤其是國際經貿和金融規律和秩序缺乏理解。川普常常會以一個私營企業主的視角,過於簡單粗暴地評判其中的利弊得失。再加上對於國情理解上的誤區,比如對於中國、日本、南韓、新加坡等都有著一些和美國不同的東亞地區國情的秩序特色,「白人至上」的川普也缺乏這方面的理解和諒解精神,而這些國家和地區又都是美國的主要合作夥伴。尤其是在面對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動員等能力時,他更加感受到壓力。盡管在川普心中,可能不像拜登有那麽強的意識形態偏見,但是這種誤區也是客觀存在的。
第三個是「時代的誤區」,今天是全球化的時代,國際分工已經走到了「一體化」分工的階段,跨國營運早已經是一種常態,過去那種一家一戶,或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利益獨享」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尤其是中美兩國,本身就是現在全球化行程的最大受益者,盡管時代進步的道路還不平坦,但我們是最大的「利益攸關者」,必須構建正確的相處之道,我們只能是「命運共同體」,零和遊戲已經過時了。
走出這些誤區,可能是川普「迷途知返」的第一步。
直新聞 : 川普一上台就來勢洶洶,您覺得他執政有哪些特點?
特約評論員 庚欣: 其實從川普不講道理揮舞「關稅大棒」以及對巴拿馬、加拿大、格陵蘭島的施壓等可以看出,近年 來美國隨著相 對實力的漸弱,自信和道德約束下滑,呈現出了在國家性格上的兩大特征,一個是 「敲詐勒索」,一個是「背信棄義」。
我一般不用「霸淩」這類略顯寬泛的用語,我覺得更應該準確地指出,特別是川普的關稅措施以及他的執政風格,都具有一種強烈的「敲詐勒索」的性質,也就是「以威脅或其他要挾,非法占有他人利益」。川普和拜登不同,他不太玩弄意識形態的把戲,他是無論遠親近鄰,還是盟友對手,一律都是先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 」。 接著就是威脅利誘無所不用其極,而且欺軟怕硬,柿子先撿軟的捏,且不惜動粗。對硬的對手常常是 「進兩步退一步」,耍弄無良商販的全套手法,總之就是要撈取好處。由於各國都會不同程度地顧慮到和美國的相處之道,大都會采取一些軟硬並舉的對策,這就更助長了川普的這種壞毛病,形成了一種美國「川普式」的「經濟恐怖主義氛圍」。
但是,由於他把所有人、所有國家都納入了他的「欺詐勒索」範圍,常常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而是「一竿子把人都推到了一條船上」,就等於構建了一個切身利益和內心感情都與美國相排斥的「統一戰線」,這使得川普在細節上占了些小便宜,但在戰略上吃了大虧。當年他結束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就促成了東亞地區本來困難重重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的整合,也沒有擋住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的形成,使得今天美國再想要挾東亞各國時的戰略難度大大提高。這充分 展 現了川普、乃至整個美國這種極端利己主義慣性的特點和得失成敗。
所謂「失信」,其實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作為美國政府或美國國家的「失信」。也就是對美國政府過去所作出的外交承諾、簽署的條約、協定等,說否就否,說退就退,例如翻來覆去的各類「退群」等,透支美國的國家信用,使美國的臉面喪失殆盡。另一種就是川普本人自身的出爾反爾,朝令夕改,換人如換馬,翻臉如翻書,完全沒有信義或穩定性可言。這些失信的做法,使得整個國際社會以及各國官方及民間,都不敢相信美國,連最親近的英日等國也不知道明天的對美關系會怎麽樣,失去了基本的信用基礎。尤其是近來這些極其不負責任的關稅、制裁以及匯率等操作,全然不顧今日美國的美元並不是以黃金儲備,而是以「國家信用」作為基本支撐的。這樣過分的「失信」,又怎麽有理由極力反對別人「去美元化」呢?!所以,我認為,「有理走遍天下,無信寸步難行」這句話,說給美國、說給川普聽,是最合適不過的。
其實,川普的這些做法,除了大家經常提及的政治經濟結構性矛盾等大話題之外,我覺得,和川普個人性格的缺陷也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川普個人私營企業主出身,他雖然有敏銳的政治嗅覺,但缺乏應有的公益心,私心過重,短期目標至上,加上對國際貿易、分工合作以及國家宏觀管理上的一些常識理解不夠,或者壓根就不願意接受。他對於美元、美債等這些宏觀的、國際性的規則也缺乏透徹的認知,對於各類中長期要素大都不放在心上。而且,他比較缺乏作為美國總統應有的平衡感和耐心,過於自信和急躁,時常會「小不忍而亂大謀」。比如,當年疫情來臨的時候,別人都戴口罩,他就不戴,結果染病,甚至影響家人與工作,害人害己。當年英國女王曾經說「做人要自律,和善,沈著」,這對於川普來說很有針對性。
直新聞 : 在川普各種負面沖擊下,您覺得今後中美應該如何相處?
特約評論員 庚欣: 川普的這些動作和8年前他上一任期相比,其實也沒有什麽特別的變化,如果說前幾天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今天已經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感覺了。不過我覺得他這次卷土重來,特別是針對中國的態度上,還是吸取了一些教訓,所謂「一回生二回熟」,川普比上一任期雖然胃口更大了一些,但似乎手法上更老練成熟了,即使是對加拿大、墨西哥等也知道有分寸地循序漸進。對中國更是先說好話,也有一些正面、積極的言行鋪墊,似乎是要長期打算、軟硬兼施或是「先禮後兵」。
對此,我認為中國可以采用「16字方針」,即「以大帶小,以正壓邪,以群克單,以長制短」。 所謂「以大帶小」,是指無論川普有什麽動作,中美關系的大局、基本定位和構建中美相處之道的基本原則不會改變,因為這是由中美關系的客觀基礎所決定的。不會因為一兩個政治人物的個人性格及一時的政策等而有重大改變。中美關系是建立在「相對均衡的力量關系、緊密依存的利益關系和高度共有的風險關系」這樣三位一體的堅實基礎上,加上兩國人民的長期友好和雙方元首的成熟引領,構成了中美關系的大格局。端正對中美關系大格局的認知,是構建中美相處之道的「第一粒紐扣」。這一點不可動搖,也不是類似關稅等糾紛就能夠幹擾的。川普是「小家子氣」或耍「小孩子脾氣」,但我們不必與他一般見識,我們要以中美「三位一體」的大局觀,引領川普及美國,共同構建中美正確的相處之道。在任何時候,都要以這樣的大局觀來定位中美關系,包括看待、處理目前的關稅等貿易糾紛,不為一時一地的得失偏離兩國關系的大方向。
所謂「以正壓邪」,包括三句話,第一是「針鋒相對,以牙還牙」,在一些重大原則及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一定要堅持原則,針鋒相對,不能有絲毫的退讓。第二是要「以巧制硬」「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這次川普發出關稅挑戰之時,中方立刻作出了全面的「組合拳」式的回應,發揮我們的優勢,以巧制硬。既得體、有分寸,又有力量。第三是「以柔克剛」「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說「以牙還牙」,更多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那麽,「以柔克剛」主要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在川普挑釁、想制造沖突和麻煩時,只要不是重大原則問題,我們可以避其鋒芒,甚至可以略有迂回,協調處理。
所謂「以群克單」,是指透過多邊主義的群體利益構建,來對應川普這種極端單邊主義的「美國優先」政策。在川普展開的整個關稅大戰中,幾乎所有國家都會成為他勒索的物件,特別是作為盟友的已開發國家,比如加拿大、日本、南韓和歐洲各國,會首當其沖。所有的這些國家都會和中國形成一種明顯的共同利益關系。在川普的上一個任期,就是美國「一竿子」把大家打在一條船上,出現了一個包括東亞RCEP等地區多邊化的熱潮,各種實際是針對美國的多邊、雙邊合作協定等,不斷湧現。用這樣「群策群力」的方式來制約美國川普式的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無疑是有效的,這也是4年前川普不得不下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謂「以長制短」,是指川普的各種作為都有著「短期化」的行為特征,而且他的年齡和任期所限,使得他急於求成、過於冒進。這時,各國都應采取中國「打太極拳」的方式,事緩則圓,緩和矛盾,降解沖突,以這樣的平穩、妥善的方式來趨利避害。因為,無論是中美構建相處之道,還是整個世界的全球化、和平發展合作的潮流,都是一個長周期的必然走勢,不會因為川普這種短期操作受到根本性的幹擾。我們應該「以長制短」,這對於美國人民的長遠利益,也是正面的推動。如果說「以大帶小」是「不謀全域者,不足謀一域」,那麽「以長制短」,就是「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我還要再加一句,在中美相處之道上,「不謀和平發展合作者,不足論成敗」。
作者丨庚欣
排版丨盤思儀
編輯丨郭永佶
審校丨劉立平
監制丨楊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