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熱聞|女子將19500元現金藏電飯煲內,竟是要透過貨拉拉給希望工程捐款?警方提醒

2024-12-04社會

「電飯煲裏居然發現好幾捆現金!」

「還好電飯煲沒有被寄走, 不然錢有去無回!」

近日,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反詐專班會同中原路派出所,成功勸阻一起交易形式令人瞠目結舌的「刷單返利」詐騙案件。

民警從電飯煲內翻出現金。警方供圖

當天中午,楊浦分局反詐專班接到核查線索,稱轄區一公寓物業工作人員張女士存在被騙風險,屬地中原路派出所民警陳逸猛和李揚立即趕往現場了解情況。

「最近有沒有接到陌生來電?」「是否轉過錢給陌生帳戶?」在物業辦公室,民警找到了正在操作手機的張女士,然而面對民警的詢問,張女士卻是一副坦然自若的模樣。這時辦公室角落堆放著的米油、鍋具等物品引起了民警的註意。

「這是我要用貨拉拉寄給希望工程的愛心捐贈物品。」張女士支支吾吾的回答更讓民警心生懷疑,經過仔細觀察,民警發現當中一台電飯煲外包裝紙盒有被重新封裝的痕跡,當民警拆開包裝開啟電飯煲後,其內部裝載的物品讓在場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只見數捆人民幣現鈔被放置在電飯煲內,經清點共計19500元!在民警的耐心勸導下,張女士這才將實情透露。原來前幾日她在瀏覽短視訊時刷到一條兼職賺錢的廣告,點選進入後一名客服引導其透過刷單做任務的方式賺取收益。

當張女士在前幾輪投資近2萬元,且賺到了近萬元的收益時,對方卻稱其帳戶異常被臨時凍結,需要以線下交易現金的形式,分批寄出10萬元完成下階段任務才能全部取出收益。想到前期自己的投入,張女士不忍放棄。就按照對方線下交易需規避監管,隱蔽進行的要求,在其指導下將第一批19500元現金藏於電飯煲中,準備透過貨拉拉寄送至對方指定的收貨地點。

在這過程中,狡猾的詐騙分子為了躲避警方追查,甚至先告知了張女士一個錯誤的收件地址,在其下單貨拉拉成功後,才將正確資訊發送給她,讓其修改地址。

受害者與騙子聊天截圖

「快點取消訂單對方就是騙子,千萬不能相信!」民警第一時間幫助張女士取消了貨拉拉訂單,並透過講解相同案例,讓其認清詐騙騙局,打消其繼續刷單的念頭,成功幫助張女士避免後續十余萬元的損失。

近期,除了在電飯煲內藏現金寄送外,楊浦公安分局反詐專班會同長白新村派出所、中原路派出所還勸阻了多起「線上詐騙+線下寄送」電詐案件,受害者將現金藏在保溫杯內或偽裝成汽車零件寄送給詐騙分子,均被警方成功攔截挽損。

楊浦公安分局反詐專班民警周勛蓓表示:「無論以何種理由要求上門,或使用快遞、網約車等方式寄送現金、黃金的都是詐騙!若市民遇到此類情況,應立即報警求助,以免遭受財產損失。」

線上詐騙+線下投送,多地出現郵寄黃金詐騙案

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期,多地出現利用快遞和網約車運送現金、黃金實施「線上詐騙+線下取錢」的電信網路詐騙案例,詐騙型別主要有刷單返利+郵寄黃金「提現」、虛假投資理財+郵寄黃金「充值」、冒充公檢法+郵寄黃金「自證清白」等。

詐騙分子在獲取受害人信任後,便以需要「支付手續費」「繳納解凍金、保證金」「投資入股」等理由,誘騙受害人將大額現金或黃金等透過快遞或網約車運送到指定地點,在實施詐騙的同時「洗白」詐騙資金。

國家反詐中心民警劉明竹表示:詐騙分子在舊有詐騙手法的基礎上,把線上轉賬的環節轉變為誘騙受害人將大額現金或黃金等,透過快遞或網約車運送到指定地點來騙取錢財。詐騙分子不見面、不現身就能成功獲取現金或黃金,以此進行資金轉移。此類手法相較於線上轉賬而言,更加具有隱蔽性和迷惑性。

國家反詐中心提醒廣大群眾,不要輕信網上刷單返利、網路投資賺錢等說辭,如遇到要求使用快遞、網約車進行現金、黃金等寄送的,要立即拒絕並向警方舉報。

警惕部份客貨運平台淪為電詐取現工具

12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警惕部份客貨運平台淪為電詐取現工具】的評論。

緊急攔截運送涉詐現金的網約車,成功勸阻準備取現寄遞的受害人,打掉跨省作案的「取現車隊」……最近一段時間,多地公安部門連出重拳,嚴厲打擊利用各類客貨運平台實施的新型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最大限度為群眾挽回了損失。

近年來,隨著中國打擊治理電詐犯罪工作的縱深推進,電詐犯罪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然而,為逃避公安機關監管,詐騙分子不斷翻新詐騙手法,出現「線上詐騙+線下取現」的新套路:有的把網約車變成「運鈔車」,讓受害人叫網約車運送涉詐現金包裹到指定地點;有的誘導被害人去金店購買黃金,再安排專人「上門取金」;有的分工明確、團伙作案,形成一條跨省取現的犯罪鏈條……

此類新套路的迷惑性、隱蔽性更強,不僅讓不少群眾上當受騙,而且因涉及從業人數眾多的客貨運平台公司,一些網約車司機、跑腿閃送等人員成為電詐「工具人」,給電詐治理工作帶來新挑戰。

電詐套路雖層出不窮,但究其本質,都是企圖以掩人耳目方式轉移洗白涉詐財物,達到詐騙目的。電詐新套路盯上新興客貨運平台公司,暴露出相關行業管理仍存漏洞,包括安全查驗措施流於形式、實名登記制度陷入空轉、從業人員反詐意識不強。比如,有的網約車司機、跑腿人員認為自己只是幫別人送個貨、跑個腿,不至於違法犯罪,而被犯罪分子利用,成為電詐鏈條的一環。

近日,公安部會同多部門聯合印發【電信網路詐騙及其關聯違法犯罪聯合懲戒辦法】,並於2024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懲戒辦法的出台,進一步完善了打擊治理電信網路詐騙違法犯罪的法律體系,為強力擠壓涉詐黑灰產業鏈違法犯罪生存空間提供了有力武器。

治理電詐犯罪,守牢群眾錢袋子,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對各類客貨運平台公司的監管不能缺位,相關平台企業必須嚴格落實國家有關監管要求,全面自查整改平台營運中的管理漏洞,嚴格落實安全查驗措施、實名登記制度,切實堵塞行業漏洞,阻斷犯罪鏈條。同時,反詐聯動機制亟待完善,從警銀聯動拓展至快遞、網約車等更多領域,透過高效的資訊共享和聯動機制,實作對新型電詐犯罪的快速響應和精準打擊。還要增強群眾的防騙意識和識騙能力,切實築牢全民反詐的安全防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編輯 袁野 綜合新民晚報、新浪財經、央視新聞、正定縣公安局、澎湃新聞、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