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張藝臻 仲曉蘭
近日,在杭州市余杭區仁和街道獐山農貿市場入口處,總能看到幾位身披紅馬甲的誌願者一邊熱情地向群眾開展生態環境滿意度普法宣傳,一邊分發環保宣傳資料。據了解,這幾位誌願者均來自同一家企業,他們不僅是在宣傳環保知識,還是在償還企業的「生態欠賬」,這也是余杭區首例經磋商達成的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勞務代償」替代修復的實踐案例。
「生態欠賬」緣何會「欠」?又如何可「還」?
事情還要從今年4月說起,杭州某包裝印刷有限公司因違法向水體排放汙染物被生態環境部門查處,其行為不僅要被處以行政處罰罰款,還應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民事責任。然而,該企業經營情況不容樂觀。
考慮到企業經濟償還能力不足,杭州市生態環境局余杭分局、仁和街道等相關部門共同協調,讓其采取「勞務代償」代替經濟補償。經過專家評估測算,該企業能夠以從事6次公益勞動的形式進行折抵。
![](https://img.jasve.com/2024-9/cbbda9e4420ab5e4ef2d821f20cbe4fa.webp)
執法人員現場采樣
「透過探索生態損害賠償多樣性、創新性的替代修復方式,我們不僅有效解決賠償義務人經濟困難的問題,還引導其主動履行責任,充分彰顯了執法溫度。」杭州市生態環境局余杭分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一做法還可以提升公眾生態環境法治意識,達到「辦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面」的良好社會效果。
下一步,杭州市生態環境局余杭分局將繼續探索多元化修復方式,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和賠償義務人履行能力,統籌懲戒與教育作用,實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生態保護的有機統一,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進一步落地見效,讓生態「破壞者」變為「守護者」,為生態文明之都新中心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