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特斯拉「洋蘿蔔」來勢洶洶:中美自動駕駛競爭進入白熱化

2024-07-24社會

7月24日,在特斯拉財報電話會上,特斯拉CEO馬斯克透露,Robotaxi將於10月10日釋出,有可能在今年年底、最遲明年投入使用。馬斯克還表示,特斯拉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在其他市場獲得FSD(完全自動駕駛)授權,比如歐洲和中國。

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甚至揚言,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出租車系統能夠在世界任何地方工作,不限於特定的地理區域。

放眼全球,特斯拉FSD系統在過去三年內已累計行駛超過10億英裏(約合16億公裏),馬斯克更是信心滿滿地表示,這一數位將很快突破100億英裏的裏程碑。

無獨有偶,就在同一天,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表示,將在未來幾年內在其自動駕駛子公司Waymo上再投資50億美元(約合364億人民幣)。

Alphabet認為,Waymo無人駕駛出租車是其創新計畫中的一個重要的例子,這一輪50億美元(約合364億人民幣)的融資將使Waymo能夠繼續打造世界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無論是特斯拉還是Waymo,美國科技企業對搶占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誌在必得,這也將全球自動駕駛的競爭推向白熱化。支持以特斯拉、Waymo為代表的「洋蘿蔔」,還是支持以蘿蔔快跑、小馬智行為代表的自動駕駛「中國隊」,也是全社會必須思考的問題。

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能力(監督版)累計行駛裏程。

「洋蘿蔔」來勢洶洶,本土企業如何接招?

早在今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就做出了特斯拉All in自動駕駛的決定。盡管其Robotaxi的推出時間從8月8日延期至10月,也未能阻擋全球投資者對特斯拉的關註。

彼時,特斯拉股價甚至一度因Robotaxi大漲。

今年6月,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對特斯拉評價甚高: 「全程體驗下來,FSD的表現還是很絲滑的。絕大部份路況處理都讓我很安心,很像人類司機駕駛。但中國的道路比美國復雜程度更高,人流和車流更多,很期待FSD之後在中國的表現。」

中美路況的區別,成為大家對FSD關註的焦點。相比美國,中國的路況更為復雜,微博上甚至還出現一個熱搜,「FSD很難搞定國內3億小電驢」。

但需要註意的是,馬斯克此番目標非常清晰:一方面要搶占智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透過中國的復雜場景和路況獲得更多高品質接管數據,加速其自動駕駛系統叠代。據悉,特斯拉在中國銷售的汽車數量約180萬台,如果都裝載FSD,這180萬台車將變成無處不在的、可感知、可規劃、可決策的汽車機器人。

面對來勢洶洶的特斯拉,國內尚未有車企能與之抗衡。在無人駕駛出租車領域,盡管國內入局者眾,但目前能做到規模化、常態化測試的也只有蘿蔔快跑一家,也是中國唯一有希望站上國際舞台,與Waymo、特斯拉一較高下的「王牌」。

更為重要的是,特斯拉這個「洋蘿蔔」與中國自動駕駛玩家PK的背後,也是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競爭的縮影。

自動駕駛技術是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具有突出表現的領域。過去,美國憑借矽谷的科技優勢和特斯拉等科技公司的引領,一度遙遙領先。但近年,以蘿蔔快跑為代表的中國玩家透過大規模投入和技術攻關,正迅速縮小差距。

可以說,當下,中美自動駕駛競賽已發展到了非常關鍵的階段。面對特斯拉來勢洶洶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和其FSD ,以蘿蔔快跑、小馬智行等為代表的「自動駕駛中國隊」不能落後,也不能松懈。

無人駕駛技術涉及數據安全,自主研發很關鍵

自動駕駛是人工智慧的頂級套用場景,也是大模型第一個真正的殺手級套用,因此成為中美人工智慧競爭的焦點。

經濟學家余豐慧告訴南都記者,特斯拉FSD入華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它將激發中國企業在無人駕駛領域的自主研發熱情,推動行業向更加成熟、自主、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余豐慧也強調了中國在無人駕駛領域自主研發的重要性,主要基於幾點考慮:一是國家安全,自動駕駛涉及大量數據采集與處理,自主技術能更好地保障國家的數據安全和私密保護;二是產業戰略,掌握核心技術有助於確立在全球汽車產業變革中的領先地位,增強國際競爭力;三是市場適應力,自主研發能更好地滿足本土化需求,適應中國復雜的道路交通環境;四是經濟利益,自主智慧財產權能夠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減少對外支付的高額技術授權費用。

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資訊通訊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告訴南都記者,FSD的路線和現在國內主流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有所不同,FSD是強智慧弱感知,國內比較普遍的是強感知弱智慧,相對而言,國內的自動駕駛技術路線更適合自動駕駛出租車,由於強智慧達到目標的數據累積需要很長時間,FSD當下還不是完善的自動駕駛技術,只能停留在L3水平。所以,入華的FSD短期不會對國內自動駕駛技術造成沖擊。但介於特斯拉較高的市場份額,未來可能會在FSD套用上更加普及,並增加數據流入口,加速FSD的深度學習進度。

盤和林還強調稱,自動駕駛的技術瓶頸在算力,而不是演算法和數據,壁壘不在特斯拉,在輝達。

需要註意的是,為確保自動駕駛始終位於前沿,美國持續進行國內政策、立法的支持以及技術、資本的全球性輸出。今年5月,英國自動駕駛大模型初創公司Wayve.AI獲得了一輪10.5億美元的融資,美國芯片巨頭輝達也作為新投資方參與投資,原投資方微軟繼續跟投。6月,加拿大自動駕駛卡車公司Waabi,宣布完成2億美元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了美國網約車巨頭Uber和輝達等。

Waymo目前已在舊金山和鳳凰城提供無人駕駛的出租車服務,最近還擴充套件到洛杉磯和奧斯丁,每周為市民提供超過50000次付費乘車服務。

此外,Waymo正在加緊努力來推動其利潤豐厚的機場叫車服務。目前,已經獲得了在舊金山市、半島部份地區以及到達機場的高速公路上全天24小時營運其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的授權證。

在國內,當我們在討論無人駕駛是不是會搶網約車司機飯碗的時候,我們也要擡頭看看,如何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保住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的「飯碗」。因為,即便把國內所有正在營運的Robotaxi算在一起,可能也達不到全部運力供給的哪怕1%。而中美之間的自動駕駛暗戰,不僅涉及科技實力的比拼,還關系到經濟利益的爭奪,一旦錯失這個視窗期,也將影響中國在全球高科技領域的地位。

采寫:南都記者 汪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