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海量財經丨放大招!消費貸利率迎來「1字頭」

2024-09-14社會
海報新聞記者 孫來彬 呂雯雯 報道
隨著中秋國慶雙節的臨近,多家銀行推出新一輪消費貸利率優惠活動,以吸引消費者在節日期間增加消費。9月13日,海報新聞記者透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對多家銀行推出的消費貸產品進行調查采訪,了解當前消費貸市場及產品利率等情況。
銀行消費貸「價格戰」再起
30天最低利率僅為1.88%
「這款年化利率1.88%的消費貸,前來咨詢的客戶很多。」江蘇銀行蘇州分行近日推出年化利率1.88%的消費貸,該行工作人員表示,8月29日至9月30日期間支用江蘇銀行消費貸,即有機會享受最長30天按1.88%利率計息。
江蘇銀行蘇州分行盤門支行工作人員向海報新聞介紹,銀行將分析客戶征信及職業等情況,對滿足條件的使用者發放免息券,如貸款支用期限達6個月的客戶,在享受2.98%利率基礎上,使用免息券後,30天的最低利率僅為1.88%。
對此,山東某銀行工作人員告訴海報新聞記者,在消費貸利率普遍跌破3%的情況下,江蘇銀行推出1.88%利率的促銷活動,目的是為招攬客戶,行銷效果顯著,同時也反映出銀行之間競爭加劇,對得到更多市場份額的渴望。
在江蘇銀行消費貸「大放價」的同時,9月份以來多家銀行消費貸優惠活動上新,一場「價格戰」已悄然打響。招商銀行、交通銀行部份分行也推出年化低至2.88%的消費貸利率。
9月6日,招商銀行推出「閃電貸」,針對首次建額的新客,年化最低利率2.88%,額度最高達30萬元,最長可貸3年。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東莞、成都、杭州等城市均可選擇先息後本還款方式,減輕還款壓力。
交通銀行則積極開展消費煥新季,提供個人消費信貸服務—惠民貸產品服務,額度可達80萬元,針對優質單位的新客戶全額度年化低至2.9%,期限最長5年。
國有大行貸款利率「堅挺」
部份低利率貸款設有門檻
線上下走訪中,海報新聞記者來到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部份國有大行,這些國有銀行消費貸利率多集中在3.5%以下,部份商業銀行消費貸款利率維持在3.4%-3.9%,相較去年同期均有小振幅下降。
中國銀行「隨心智貸」消費貸產品,活動範圍內首次提款或在無欠款前提下提款,部份借款結息時的利率為3.25%。「這個活動非週期性推出,每個季度或每半年一次。」中國銀行一客戶經理告訴海報新聞記者。
在交談中,記者了解到「隨心智貸」最高貸款上限為30萬,期限最長3年,執行年利率3.4%,支持三年按月還息到期還本、等額本息等任意方式。值得註意的是,消費貸利率因人而異,不同銀行對消費貸利率的審批標準也不盡相同,且部份較低的消費貸利率有一定門檻,並非所有人都能申請到。
中國銀行濟南分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這項貸款主要針對的是國央企職員、公務員、事業單位、教師、醫生等幾大特定客群,且需要一定條件,根據薪資流水、社會保險和公積金繳納等情況綜合評估審批。
中國建設銀行(濟南濼源支行)一客戶經理告訴記者,消費貸利率相較於去年的3.7%-3.9%,今年有所下降,但也要考慮銀行各方面成本,繼續下調的空間比較有限。
「個人消費貸主要分抵押類和信用類兩大類,需結合個人資質例如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繳納等情況進行評估,其中最低利率為3.4%。」中國工商銀行濟南濼源支行客戶經理向記者介紹。
個人消費貸正迎來黃金增長期
上半年消費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6%
從上市銀行集中披露的中報數據來看,當前,被視為銀行穿越周期「壓艙石」的零售業務開始承壓,在信用卡告別高速增長期,以及百姓消費習慣出現新的變化之下,個人消費貸正迎來黃金增長期。
2024年上半年,中國金融機構在消費性貸款領域保持了增長態勢。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釋出的2024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不含個人住房貸款的消費性貸款余額達到20萬億元,同比增長6.6%,上半年增加2128億元。
此外,政府和金融監管機構也在積極推動消費貸款的發展,以支持消費增長和經濟復蘇。比如金融監管總局下發的【關於金融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通知】,旨在透過金融手段支持消費市場的恢復和擴大。
總體來看,2024年上半年全國上市銀行在消費性貸款方面的表現顯示出積極趨勢,透過提供優惠利率和靈活的還款方式,滿足了消費者需求,同時也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支持。相關金融從業人員認為,隨著政策的持續推動和市場的不斷成熟,預計消費性貸款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不過,消費貸業務「價格戰」背後的營運成本、風險管理仍是銀行需要考量的因素。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從理論上看,貸款利率可以看作是客戶篩選定價機制,高風險客戶支付高利率,低風險客戶支付低利率,但在實踐過程中,也容易出現高風險客戶支付低利率,讓銀行承擔高風險的同時獲得低收益。
相關業內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考慮申請消費貸款時,應仔細閱讀相關條款,了解實際利率水平,並確保按時還款,以免影響個人征信記錄,同時應註意理性消費,避免過度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