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北京香山論壇為什麽「香」?|鳳凰聚焦

2024-09-17社會
一連三天的香山論壇在北京閉幕,這個著眼於軍事交流的一軌半平台,今年迎來最高規格、最多參會者。最受關註的是美國代表團升格、中美加強接觸對話以及俄烏兩國代表同場交流等等。面對多地戰火不熄,動蕩加劇的印太,香山論壇發出了怎樣的聲音?
Part.
1
當地時間9月12日至14日,第十一屆北京香山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共築和平、共享未來」。引發外界關註的是,美方派出了國防部負責中國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幫辦蔡斯作為代表,俄方由國防部副部長福明率團,來自烏克蘭、以色列的人員也參加了此次論壇。
有媒體分析,當下全球局勢波雲詭譎,在俄烏沖突、巴以沖突等安全問題上,中國正在尋求扮演調停者的角色,也有一些專家認為,香山論壇意在中國借主場優勢,擴充套件安全與軍事影響力。
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 何雷中將:
「中國堅持獨立自主與和平外交,走和平發展之路,執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是追求和平、守信、發展、負責的大國。國際社會也希望傾聽中國在安全與發展方面的見解與方案。香山論壇秉承開放、平等、包容、互鑒的宗旨,能夠吸引眾多中小國家參與,是它們能夠表達自身立場、觀點及安全需求的平台。」
本次論壇,中美之間的軍事關系是外界最為關註的熱點之一,美方的出席代表蔡斯被視為美國國內的「知華派」人士,重點研究中國軍事現代化、戰略和核政策。
軍事專家 王雲飛:
「在東亞地區,中國周邊海空安全域勢持續動蕩。此次派蔡斯參加論壇是為了深化雙方溝通,獲取更多資訊。論壇的優勢在於它不同於外交場合需遵循國際禮儀與慣例,它允許自由發言,充分表達各方觀點,從而更易洞察對方真實意圖及各級軍官對中美關系的看法。」
一些專家分析,本次論壇,中美兩國都在各自重述自身立場。當被主持人問起美方是否願意解決具體問題時,華自強的回答引發了主持人的調侃。
華自強稱,「我的中文很生疏,但我知道有一句話‘聽其言、觀其行’」。而主持人則回應,「中方經常用這句話形容美國。」
華自強是一位「中國通」,他曾擔任美國政府的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主管和美國務院「中國屋」的負責人。在9月12日的發言中,他指出,中國在南海問題上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提出了美國部署亞太地區是為了區域安全的觀點。9月13日在「中美正確相處之道」分組研討會上,中國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何雷中將做出了回應。
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 何雷中將:
「中國在南海是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哪一章,哪一條,哪一款,美國已經到亞太地區這麽多年了,亞太地區安全嗎?為什麽說是風險點都出現在中國的周邊,為什麽沒有出現在美國的周邊?」
軍事專家 王雲飛:
「它本身就是美方強加於中方的一個罪名,中方維護自身的權益完全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而南海周邊國家暫駐了無人島礁,用破艦坐灘,才是違反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Part.
2
美國近年來一直在不斷實施自己的「印太戰略」,試圖拉攏一些周邊國家圍堵、遏制中國。近期,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關系持續緊張,時有摩擦,盡管中菲多次舉行了會談,但達成的共識也僅是繼續談判,本次菲律賓並沒有派出官方代表團出席論壇,這似乎也表露出了菲方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
軍事專家 王雲飛:
「中菲現在在海上的矛盾比較突出,而這次香山論壇中方是主場,菲律賓可能認為來談海上安全問題,對它不利。」
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菲律賓在美菲軍事同盟框架下,頻頻挑釁中國的海洋權益,從黃巖島到仁愛礁,再到仙賓礁,菲律賓的舉動日益激進。近期,菲軍武裝部隊參謀長布勞納表示希望采購美國制造的「堤豐」中程飛彈系統,而這些動作背後都明顯有著美國的影子。
資深媒體人 薩蘇:
「菲律賓深知,南海問題上中國與東協國家達成共識,致力於構建和平發展的南海環境,此共識曾有效約束各方行為。然而,在美國的介入後,慫恿菲律賓加大對中國的挑釁,如仁愛礁擱淺船只補給事件,美國對此負有重大責任。美國將菲律賓作為棋子,推向前線與中國對抗,實則圖謀自身利益。」
也就是在香山論壇期間,美國眾議院專門開啟了一個「中國周」,集中對至少25項對華法案進行表決,這些法案釘選與中國有關的議題為目標,內容橫跨香港、台灣地區、生物技術、無人機、電動車電池制造等諸多領域。發起人眾議院中共問題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表示,此舉目的是希望采取行動應對北京所構成的國家和經濟安全威脅。
資深媒體人 薩蘇:
「美兩黨在應對中國問題上高度一致,凸顯中美間深刻矛盾。香山論壇此番聚焦於:盡管矛盾重重,但同處地球村,尤其面對地區危機時,大國間仍存在共同利益,應探索共處之道。」
盡管中美之間有著不小的分歧,但溝通與釋放善意的待客之道仍有必要。在論壇期間,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何雷中將向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幫辦施燦德送了寫有「和為貴」的書法作品。
在中場休息時,他還贈送給美國代表蔡斯一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的徽章。
9月10日,中國國防部釋出訊息,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司令員吳亞男與美軍印太總部司令帕帕羅,在10日上午舉行視訊通話,雙方就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按照中美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達成的共識,中美兩軍高層溝通、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以及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已經相繼恢復。
Part.
3
本屆香山論壇,台灣問題也是外界關註的重點之一。今年6月,中國防長董軍在香格裏拉對話會上曾表示,「誰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粉身碎骨、自取滅亡。」但在這次的開幕發言中,董軍罕見地沒有提到台灣問題。但他強調了「各國正當主權安全利益,神聖不可侵犯。」
軍事專家 王雲飛:
「美國極力炒作台灣問題,企圖制造地區緊張局勢。中國政府已多次強調在台灣問題上的堅定立場,並致力於透過本次論壇加強各國軍隊與安全部門間的溝通與交流,而非炒作安全問題。我們的目標是維護地區穩定,而非制造緊張氛圍。」
在本次論壇上,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與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華自強針對台灣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吳心伯指責拜登政府曾明確承諾不支持「台獨」,然而言行不一。華自強則表示,問題根源不在於美國,而是台灣政治生態的變化。事實上,長期以來,美西方一直都將「台灣牌」視為遏制中國的「有效手段」。
軍事專家 王雲飛:
「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歷來言行不一,這幾屆美國政府政策都在遏制中國發展,不僅在高科技領域全面打壓,更將這一方針制度化,配以其他相關政策作為輔助。無疑顯示了美國在阻礙中國崛起方面的決心與行動。」
在香山論壇召開之際,台當局也很「巧合」地舉辦了一場名為「2024年台北安全對話」活動。有分析認為,民進黨顯然試圖將台灣問題推向國際舞台,以此來推動台灣地區與大陸的分裂。
軍事專家 王雲飛:
「它只能是自我壯膽,自我打氣的意思,實際上在任何國際組織中它都不起到任何作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處於戰火旋渦的俄烏雙方都派出了代表團參加本次論壇。與去年俄羅斯派出了時任國防部部長紹伊古相比,今年俄防長別洛烏索夫並沒有出現,俄方由國防部副部長福明率團。
有分析認為,之所以別洛烏索夫沒有參與論壇,其主要原因是,眼下,俄羅斯在庫爾斯克的大反攻已經開始,烏東紅軍城戰事膠著,正是最為緊要關頭;另一方面,橫跨歐亞的俄羅斯「大洋-2024」戰略級演習在進行中,9萬余人、400余艘艦艇參演,別洛烏索夫根本無法離開俄羅斯。而作為俄安全秘書的紹伊古也正在陪同普亭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
資深媒體人 薩蘇:
「歷經俄烏沖突持久影響,西方多國實施封鎖,俄羅斯國際交往空間日趨受限。為此,俄羅斯寄望於‘西抑東揚’,意圖在亞太地區突破其國際交流困境。顯然,香山論壇成為其籌劃行動的關鍵平台。」
俄烏沖突爆發後,在各類國際場合,已經很難看到俄羅斯人士與烏克蘭和西方人士同台對話,本次舉行的平行分組會議「歐洲安全走向」,罕見地聚集了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北約等多方的代表,進行深入交流。
軍事專家 王雲飛:
「俄烏雙方都珍視能直面交流、充分闡述立場的機會,所以都不願錯失此平台。此類場合常能聽到彼此的真心話,相比之下,諸如慕尼黑論壇等地,往往受特定導向影響,參與者有時難以盡情表達自我意願。」
烏克蘭前第一副外長查理在發言中稱,希望中國能在勸和促談上發揮影響力。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福明則在呼籲國際社會關註雙方沖突真相的同時,提出尋求和平解決途徑,而此前普亭也釋放出希望中國作為可能的調解人,可以參加未來有關調停俄烏沖突談判的意願。
軍事專家 王雲飛:
「他們都認可中國的國際地位,期望中國發揮作用,勸和促談。當前,雖有數國試圖在俄烏沖突中斡旋,但在停火和談等原則上力不從心。中國獲雙方認可,表明中國的主張是公正的。」
Part.
4
白俄羅斯國防部長維克多·赫列寧在論壇發言中表示,世界上許多沖突是由外部力量火上澆油,並且很有可能會使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卷入其中,並可能演變成全球性沖突,他的表態被外界視為對當下俄烏沖突中美西方國家的指責。
9月1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英國外交大臣拉米存取基輔,並宣布了新的援烏計劃。美國總統拜登和英國首相斯塔默也於9月13日在白宮舉行雙邊會晤,討論繼續支持烏克蘭的問題。有訊息稱,美英將解除烏克蘭使用遠端武器的限制。
軍事專家 王雲飛:
「若美國放寬限制,英、法、德等國或跟隨,對俄遠端飛彈打擊可能導致沖突升級。俄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維傑夫警告,若俄境內遭遠端飛彈襲擊,俄可能使用新型非核武器摧毀基輔,平民傷亡風險劇增。放寬巡航飛彈的使用,俄方或許真的會對基輔實施淪陷打擊,使戰局急劇惡化,戰場陷入更糟糕迴圈。」
本次香山論壇除了涉及亞太穩定繁榮與歐洲安全,還將全球南方、中東和平願景、國際軍控的未來、人工智慧軍事套用等主題內容分別進行了討論,多國的代表在這個平等的對話交流平台上表達了觀點。
有訊息指論壇結束後不久中國就將派出高級將領前往美國的夏威夷參加防務會議。美國大選11月份就將塵埃落定,分析希望能夠看到中美兩國的軍隊進一步地加強接觸,為美國在大選之後繼續保持雙邊的軍事交流奠定基礎。
制片人:何冀寧
編導:張萌
編輯: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