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土地市場這半年

2024-07-06社會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國寶 7月3日,北京土地市場成交3幅住宅用地,東城區、大興區和昌平區各1幅,共計成交44.7億元。2024年上半年,北京累計推出20幅住宅用地,已經成交17幅,剩余3幅將在7月中旬競價。

wind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以876.9億元位列全國土地成交金額榜單第一名,排在第二位的杭州成交了688.3億元。2023年上半年,北京和杭州的土地成交金額均超過千億元。

2024年以來,樓市成交持續下行,土地市場也逐步轉冷。根據wind數據,2024年上半年,TOP100城市土地合計成交8611.2億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35.1%。

張強在一家國有房企的投資部任職,從2024年3月開始,他所在的房企停止了拿地。一方面是因為樓市下行,房企的市場預期下降;另一方面是部份城市對樓市的行政性幹預,比如禁止新房降價銷售導致計畫去化較難,影響了房企投資的積極性。

成交金額下滑三成

根據wind數據,2024年上半年,全國292個城市土地成交共計10128.8億元,同比下降三成。土地出讓金同比下降的城市接近200個。

在一線城市中,廣州和深圳的降幅均超過七成,北京和上海的降幅分別在18%和17%;在二線城市中,武漢、濟南、福州等城市的土地成交金額同比上升,其余城市同比均呈現不同振幅下降,其中南京、蘇州、合肥和天津等城市的跌幅均超過六成。

2024年上半年,全國土地成交金額超過200億元的城市有6個,分別為北京、杭州、上海、西安、武漢和成都。

土地成交樓面價出現分化。據安居客統計,2024年上半年,全國65個主要城市的住宅用地樓面均價同比下降10%,一線城市同比上漲13%,二線城市有小幅上升,三四線城市同比下降15%。

2024年4月,北京酒仙橋舊改地塊以112億元價格成交,創造了2019年以來北京土地成交總價的紀錄,上海嘉定和杭州余杭都誕生了年度地王;上海的楊浦平涼社群地塊、蘇州金雞湖地塊則成為各自城市的單價地王。

央企和國企依然是拿地的主力軍。克而瑞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拿地金額超過百億的房企有12家,其中11家為央企和地方國企。拿地金額前五名分別是建發、中建壹品、華潤置地、濱江和綠城中國。

建發一如既往保持激進拿地態勢,2024年上半年,拿地銷售比接近0.5;濱江的拿地銷售比為0.38;綠城和越秀的拿地銷售比分別為0.24和0.2;保利、中海、萬科、招商蛇口的拿地銷售比均低於0.1。

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地方國企拿地面積占比大幅上升,央企拿地面積占比下滑。2024年上半年,有6家央企的拿地金額超過百億,中建系的中建壹品、中建智地和中海地產分別為239億元、112億元和111億元,華潤置地為238億元,中國鐵建為134億元,保利發展為115億元。

招商蛇口、大悅城等央企拿地金額均不足百億,金茂的拿地金額只有20億元左右,華僑城等央企則消失在土地市場。除了濱江、龍湖等,多數民企也一同消失在土地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地方國企和城投公司。

張強觀察,地方國企和城投公司成為部份城市土地市場的托底方,使得地方國企拿地占比進一步上升。

不願拿地

2024年初,張強的公司對全年房地產市場保持樂觀判斷,認為經過深度調整及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房地產市場將在二季度迎來轉機,下半年將全面轉入上升通道。

基於這一判斷,2023年底和2024年初,張強的公司保持較快的投資節奏,在一二線城市獲取了不少新計畫。那是張強最忙的一段時間,他經常穿梭於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甚至春節也沒有休息。

轉變發生在春節後。張強的公司在某城市有4個計畫,3個已經開盤,2022年開盤的計畫還剩兩成左右庫存;2023年開盤的計畫賣出四五十套;2024年開盤的計畫銷售保持在個位數。

2022年開盤的計畫本來計劃在2024年3月底清盤,屆時,第四個計畫也將具備開盤條件,所有銷售人員可以轉移到第四個計畫。

2024年春節後,張強的同事們發現,與之前相比,成交量縮減了一半左右。3月二手房市場成交量有所回升,但新房市場不為所動。

張強的公司意識到,之前對市場的判斷太過樂觀了。4月底,張強收到公司下發給投資部門的通知:停止一切投資,全面轉向去庫存。

張強說,這種轉變在公司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之前房地產市場調整,只是適度調整拿地節奏,但從未明確叫停投資。

暫停投資的情況並非張強所在公司獨有。一家中型房企的投資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雖然沒有明確發文,但其所在公司春節後就再沒有拿過地,甚至還嘗試和地方政府協商,將春節前拿到的土地退掉。

該人士說,按照以往的經驗,樓市下行期一般持續一年半到兩年左右,這一輪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到2023年下半年就應該出現明顯好轉跡象。如果房地產市場沒有趨勢性行情出現,公司會大振幅削減投資,每個核心城市的在售計畫不超過3個,完成清盤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補庫存,按照這一要求,兩到三年內,公司在多數城市不需要新拿地。

為了盡快清盤2022年的計畫,4月,張強所在公司將最後100多套房源價格下調至成本價附近。完成計畫清盤,計畫公司大部份人員就可以轉移到別的計畫,不僅可以減少成本支出,也可以提高效率。

5月,張強所在公司的另一個計畫開盤。此時,同時在售的計畫數量是3個,7月可能還有一個計畫開盤。在售計畫增多,銷售去化卻越來越慢。

為了盡快去化,避免未來新老計畫競爭,張強所在公司決定對旗下在售計畫實施差別化銷售策略,即根據計畫銷售緊迫性,制定不同的優惠折扣,與周邊競品計畫形成價格階梯。

新的銷售策略沒實施幾天,張強所在公司迎來了監管約談。監管層面表示,計畫降價銷售引發老業主投訴。建議該公司取消優惠折扣,個別特殊房源可以打折銷售,但折扣不能超過10%。

在張強看來,由於二手房價格下降,新房與二手房之間的價差拉大,大量購房者轉向二手房。根據市場情況適當調整價格能夠提升企業周轉速度。「市場一旦進入下行通道,及時止損就是最有效的應對措施。」前述房企行銷人士稱,監管部門應該充分尊重企業的選擇,賣得貴或便宜是一種市場行為,應由市場調節。

張強說,地方政府對新房價格的幹預,更多是出於保持土地市場穩定性的需要。一旦土地價格出現波動,勢必會影響土地出讓的成交和收入。此外,地方政府還主要考慮減少購房者因降價維權事件的發生。

上述房企投資人士說,個別去化慢的計畫,維持備案價銷售不出去,降價又不被允許,只能讓計畫更加艱難,進而影響企業拿地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