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觀察|莫迪「旋風」存取烏克蘭,彌補性姿態還是想當調解人?

2024-08-24社會
據【環球時報】8月23日報道,印度總理莫迪當日抵達基輔,開始對烏克蘭進行存取。7月初,莫迪存取了俄羅斯並和俄總統普亭「親密擁抱」,引起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猛烈批評。
當地時間2024年8月23日,烏克蘭基輔,印度總理莫迪(左)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交談。視覺中國 圖
21日至23日,莫迪接連存取波蘭和烏克蘭。22日,莫迪在存取烏克蘭前表示:「印度堅信任何問題都無法在戰場上解決」。22日晚些時候,莫迪乘坐火車從波蘭前往烏克蘭,計劃在烏首都基輔存取約幾個小時。
針對莫迪對烏克蘭的存取意圖,外界有諸多分析。美國政治學家、紐約城市學院政治學榮譽教授、哥倫比亞大學薩爾茨曼戰爭與和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詹·梅農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印度很可能以某種方式參與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和平談判——如果和談舉行的話。莫迪可能希望充當主要調解人,如果印度能充當調停人,印度的威望和莫迪的全球形象都將得到提升。但由他來扮演這一角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對於莫迪「調解人」的身份,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研究組專家格列布·馬卡列維奇則認為:「印度沒有心情進行調解,調解的風險大於收益。」
「旋風存取」姿態很重要
在結束印度總理時隔45年對波蘭的存取之後,出於安全考慮,莫迪「閃電式」「旋風」存取烏克蘭,短暫停留。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對澎湃新聞表示,莫迪在烏克蘭停留的時間不長,「就幾個小時,所以更多的是一個姿態性的舉動」 。
當地時間2024年8月22日,波蘭華沙,波蘭總統安傑伊·杜達(右)與印度總理莫迪在美景宮舉行會談。視覺中國 圖
俄羅斯【生意人報】稱,莫迪此次基輔之行早在庫爾斯克襲擊前就已準備就緒,他本可以靈活變通,找到一個合理的借口推遲存取,但他沒有這樣做。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非常駐研究員凱瑞斯托弗·克賴瑞認為 ,「這次存取的主要成果就是存取本身」。這種象征意義表明莫迪承認烏克蘭在戰爭中遭受的苦難,可以使印度免受一些批評,同時可以利用此次存取強調其戰略自主的願景。
莫迪7月初存取俄羅斯後,西方國家做出了「強烈反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劉宗義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莫迪前段時間剛剛存取俄羅斯,受到了美西方的強烈批評。「他對俄的存取趕上了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北約峰會,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對他此舉大加撻伐。莫迪希望透過此次存取,能表明印度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在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中立姿態、不偏不倚的態度,和印度標榜的戰略自主與大國地位。」
BBC提到,印度長期以來奉行「不結盟」的地緣政治方針,習慣於在競爭的國家或者集團之間維持平衡關系。
然而林民旺認為,對莫迪來說,凸顯大國地位或者體現自己的平衡外交特質,不是存取烏克蘭的最大重點。他對澎湃新聞分析說:「很大程度上,這是做給美國看的舉動。莫迪和執政的印人黨總體上是親美的,而莫迪對俄羅斯的存取,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應。本來,美國這幾年對印度的拉攏力度相當大,所以莫迪對美國的上述反應可能沒有估計到。現在,莫迪要做出彌補性的姿態。」
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林民旺提到,2014年凱瑞米亞危機爆發尤其是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印度政府有著種種支持與俄羅斯合作、拒絕跟隨美國的行為,讓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印度多有批評,這種處境「迫使」新德裏不得不逐步過渡到適當平衡中立的立場。「當然,印度有平衡外交的考慮,印度想要實作‘敲美國一竹杠,也敲俄羅斯一竹杠’一般的效果。不過,我個人認為,他的核心目的是彌補上次存取莫斯科所造成的消極影響。因為,印度大的外交戰略實際上是跟美國和西方陣營走的。」
此前,7月29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在日本東京舉行,日本外相上川陽子、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澳洲外長黃英賢和印度外長蘇傑生與會。這些活動表明印度仍在加大與美西方的合作,並一同炒作「海上安全」、「網路安全」、「印太緊張局勢」等議題。
印度政治分析家哈裏希·哈雷則更加直言不諱,他認為,不應該期待這次存取能取得實質性成果,「他去那裏是為了安撫他的西方朋友(美國)」。
調解人?信使?還是另有他意?
在莫迪抵達烏克蘭前,印度外交部副部長坦馬亞·拉爾曾表示:「印度準備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並做出必要的貢獻,以幫助找到這一復雜問題(指烏克蘭問題)的和平解決方案。」
莫迪將自己標榜為某種「和平締造者」,但他的這些努力成效幾何,引人懷疑。華盛頓威爾森中心智庫南亞研究所所長麥可·庫格爾曼分析說,印度可能沒有能力實作他的願景。「印度真的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嗎?條件合適嗎?(以自身來說,)印度就不喜歡其他國家來摻和調解自己的問題,比如最重要的克什米爾地區問題。我認為除非俄羅斯和烏克蘭都願意,否則莫迪不會正式提出調解。」
彭博社援引熟悉內情人士的訊息透露,莫迪已排除了為結束俄烏沖突進行調解的可能性。不過,印度已同意在普亭和澤連斯基之間傳遞資訊。彭博社分析稱,莫迪之所以不願促成戰爭的結束,部份原因在於印度在廉價石油和武器方面對俄羅斯的依賴。
然而【生意人報】評論稱,在烏克蘭進攻庫爾斯克之際,莫迪來到基輔,這對莫斯科來說絕非好訊息。畢竟,今天的印度是俄羅斯的重要夥伴,也是俄羅斯近來所倚重的全球南方的領導者之一。劉宗義分析稱,「前不久,印度主持舉行了‘全球南方之聲’線上峰會,會議也討論了烏克蘭問題。印度自我標榜為全球南方領袖,是全球南方的聲音。」8月17日,印度主辦第3屆「全球南方之聲」峰會,邀請全球123個國家,卻沒有邀請巴基史坦和中國,引發質疑。
對於烏克蘭而言,盡管莫迪政府「前科累累」,莫迪本人還做出了「擁抱普亭」的舉動,澤連斯基政府仍歡迎莫迪的到來。BBC報道稱,烏克蘭認為這是與俄羅斯的親密盟友接觸的好機會。在烏克蘭戰事全面爆發後,烏克蘭在接觸俄友好國家方面做得不多。
彭博社報道稱,莫迪與澤連斯基的會晤不太可能達成任何重大公告,但包括農業和國防在內的幾項協定正在醞釀之中。劉宗義對澎湃新聞分析說:「烏克蘭是世界著名的糧食、小麥、葵花籽油等產品的出口大國,這都是印度需要的。烏克蘭作為前蘇聯的一部份,制造業很發達,尤其是武器制造業。印度一直采用蘇制、俄制武器,所以烏克蘭的一些技術是可以被印度吸取的,印度也可以和烏克蘭展開合作。甚至不排除,印度有同時向俄羅斯和烏克蘭供應武器、零部件的一些企圖。」
馬卡列維奇同時認為,「印烏之間的討論互動更多將在人道主義方面,包括學生交流和印度學生返回烏克蘭教育機構。」據公開訊息,截至2022年,約有2萬名印度學生在烏克蘭大學學習。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2022年從烏克蘭撤離的18000名學生中,有3400人返回烏克蘭完成學業。
澎湃新聞記者 許振華 侯丹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