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社群養老靠政府補貼「續航」 高端園開七年才止損

2024-08-30社會

天河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設有舞蹈室。

珠江頤德苑(長興店)認知癥照護中心,為認知癥患者打造記憶家園,幫助他們延緩病程發展,疏導焦慮情緒。

天河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長者飯堂。

珠江頤德苑(南洲店)一位護理員陪同在住長者進行康復訓練。

「養老是一個好事業,不是一門好生意。」一位在廣州社群營運養老事業的從業者如是說。各種數據表明,被稱為「銀發經濟元年」的2024年,正開始迎來巨大的養老需求。可是,開設養老機構果真不是一門好生意嗎?近期,南都記者走訪公辦社群養老、民營養老和高品質養老等幾家代表機構,聽聽營運商們心中的「一筆賬」。

01

社群康養中心

「要政府支持才能降低養老壓力」

走進天河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下稱「中心」),一樓的藥香味撲面而來,老人們有序排隊面診開方,一碗碗熱氣騰騰的公益暖心湯,吸引周邊無數老人,也溫暖了長者的心。喝碗湯再去二樓老年大學堂上課,成了他們中很多人的日常。

開在社群裏的老年大學堂,從一開始只有8個班,隨著上課的人越來越多,陸續拓展出交誼舞、書法、手風琴、太極拳、簡筆畫等20多個班,貼在墻上的春秋兩季課表排得滿滿當當,老人家交30~300元就可以上16節課,堂堂爆滿。

把這裏經營得有聲有色的負責人,是80後常姑娘,廣西桂林人。常國翠是天河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嘉禧養老中心)服務總監,大家都叫她常姑娘。她在養老服務領域已經幹了6年,稱得上是資深人士。之所以選擇這一行,除了有份生活來源,她坦言在服務老人的過程中能收獲很多知識,以後也可以更好照顧自己的父母。

「做社群養老,看著好像沒什麽事,但實際上要考慮的事情非常繁復,一點小細節都要悉心考量。」見證中心的一步步發展,常姑娘坦言社群養老沒那麽簡單。有時,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贏得了老人們的好評。

比如排隊問題。一開始中心就和普通餐廳一樣,老人們都是排隊吃飯。後來隨著飯堂的「名氣」越來越大,前來就餐的老人越來越多,排隊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小意外。於是,中心開始提前放置凳椅,讓高齡老人坐著排隊輪候。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贏得了老人們的大力好評。

再比如,日托的老人接送不方便怎麽辦?解決的辦法是,把老人的接送問題、長者食堂配餐的需求,透過家政上門等服務串聯起來,讓熟悉片區的工作人員幫忙接送,配餐也順帶解決。就這樣,中心用「繡花功夫」解決一個又一個社群養老需求,透過把一件又一件小事做到極致贏來口碑。

南都記者了解到,十多年前,廣州已在全國率先開啟社群養老探索,破解社群養老難點。截至目前,全市已鋪設1409家長者飯堂和2839個頤康中心(站),像常姑娘這樣的從業者是各家頤康中心的頂梁柱。

「天河區的老人觀念更新快、基礎好。」常姑娘說,自己之前也有在其他地方的就業機會,但權衡之下,還是選擇了天河,就是因為這裏養老基礎不錯。

雖然天河區老人付費意願較高,但常姑娘也坦言,目前整個居家社群養老服務還是以政府購買為主,需要政府支持才能有效降低養老壓力,比如需求度較高的日托服務,根據老人生活自理情況,從早上9點到下午6點,長者在中心享受日常照料、個人化午餐、午休、康復護理、健康管理、娛樂健腦活動等全方位的養老服務,專業團隊由社工、醫生、康復師、護理員組成,根據護理等級,政府補貼後的價格僅在800-1800元/月之間。

「從消費端來看,這兩年老人把錢袋子看得更緊了,如果是純商業營運,是沒法順利推進下去的。」常姑娘坦言。

第三方調研機構調查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廣州藍皮書:廣州社會發展報告(2024)】顯示,目前廣州養老領域消費態勢總體仍較疲軟,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以每月養老服務支出為例,過半數受訪市民可接受範圍在3000元以下,選擇3000~4999元的占20%,選擇5000元及以上的只有6%,超兩成受訪市民對養老服務領域消費表示不確定。消費需求偏向醫療,呈現總體占比不高、支付金額偏低的情況。

常姑娘所在的中心場地由(區)民政局提供,省去了大量成本,如果完全交由市場進行配置,場地難尋、資金不足等問題都會阻礙社群養老服務的良性發展。「只能說養老是個好事業,但不是門好生意,能收支持平已經算佼佼者了。」常姑娘說。

據悉,2019年以來,廣州市著力推進社群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除了基礎的經費支持之外,目前政府也采取了多種獎勵政策。

根據2022年9月6日下發的【廣州市居家社群養老服務管理辦法】,居家社群養老服務組織營運區級、街道(鎮)級、社群(村)級社群養老服務設施滿12個月且經服務評估評定為合格及以上等級的,每年享受相應等級的服務獎勵。以區級為例,優秀、良好、合格等級對應給予40萬元、30萬元、20萬元服務獎勵。

02

民營養老機構

「入住率要65%以上才能盈利」

珠江健康總經理助理兼養老事業部總經理尹建峰是一位「老會計人」,曾在中建八局、中海地產、僑鑫地產從事會計工作的他,因為看好養老服務新藍海,2016年轉戰養老賽道。

「當時我家裏老人有養老需求,把廣州養老院跑遍,沒看到一個合適的。恰逢公司開始布局養老產業,便按照公司要求考察調研各地養老市場」,尹建峰回憶,那一年他參與籌建了當時番禺區最大的醫養結合機構百悅百泰城市頤養中心,引入日本先進養老營運理念,空間設計、營運動線、室內外環境布局及日常照護規範等均參照國際頂尖技術標準。

有了這次成功經驗,2021年4月,尹建峰進入廣州珠江實業集團,從零起步開拓養老業務。相比越秀、保利地產旗下康養板塊,這家市屬國企營運的「珠江頤德苑」品牌雖起步晚,但發展較快、特色鮮明。

這些年,尹建峰管理的團隊走訪全國各地多家養老院,一個畫面刻印於腦海:失能老人躺在床上,電視裏捲動播放新聞聯播。是他們自己想看嗎?不一定,很多一線護理人員忙起來就容易忽略幫老人換台。這件小事也啟發了他們,「開養老院,就是幹服務行業,從業者只有真正與失能老人換位思考、感同身受,才能理解他們的需求和心聲」。

如今,珠江健康所有新入職員工,必須全程負重參與連續性助行、臥床、餵食、便溺、行走等五大環節,以及480分鐘的「同理心」培訓,親身感受失能狀態下的肢體及心理狀態,為正式投入工作後的服務心態奠定良好基礎。

經過培訓,員工在照護老人時會提供更多語言和肢體撫慰,在老人「有脾氣」或需要腳部按摩、肢體鍛煉、協助下床時,也會更有耐心。經過口口相傳,目前珠江頤德苑南洲店(海珠區)和長興店(天河區),共入住178位元老人,其中失智失能、半失能老人占到80%以上。

南都記者了解到,為最佳化養老服務供給,近年來廣州對養老機構推出各項補貼和稅收優惠,根據戶籍老人身體狀況不同提供各類補助和長護險。「但政府補助只能讓機構活下去,想要活得好,還得靠市場。」尹建峰說。

擅長「控成本」的「老會計人」尹建峰做過一個測算,民營養老院建造成本通常在6萬~10萬元一張床,因為照料等級不同,床位費在4700~8000元/月不等。正常情況下,一家養老院要想盈利,入住率必須達到65%以上,才能基本覆蓋人力、硬體設施成本,實作現金流收支平衡。

結合長者、社會及市場的需求,珠江健康探索「大養老+小康復」型醫養結合模式,設定認知障礙專區,積極布局老年健康支撐領域,在接收認知癥長者入院後,透過專業認知癥照護團隊,安排非藥物的幹預的管理方案,盡可能延緩老人認知的衰退行程。

三年過去,盡管受客觀環境的影響,珠江健康還是初步完成「12345+N」業務布局:1個康養旅居平台、2個養老機構(入住率超60%)、3個城市同步開展業務、4個頤康中心、5個護理站、N家頤康站及N個類別的健康產品銷售。

「雖然來路並非順利,但前行必有曙光。」下一步,珠江健康將透過差異化定位和服務軟實力提高,因地制宜設計社群養老模式,開展幼兒托育、健康管理、助餐助浴、文娛活動等業態。同時聚焦廣州「9064」養老服務模式(即90%老年人居家養老,6%老年人社群養老,4%老年人機構養老),將社群零散物業適老化改造後升級為珠實無憂護理站,解決居家長者在護理、康復、家政等多方面的需求。

03

高端大型養老社群

吸收港澳長者 探索「跨境養老」

近年來,香港和澳門老齡化壓力不斷攀升,北上前往內地「跨境養老」,成了港澳老年人養老新趨勢。

廣州毗鄰港澳,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正因如此,大灣區養老市場近年來也成為保險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港澳老人也成為「必爭之人」。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共有8家保險機構在廣東投資21個養老社群計畫,投資總額243.52億元。泰康之家·粵園就是其中之一。

在廣州黃埔區長嶺居國際生態居住區內,這座斥資20億投資建設的大型醫養社群,是泰康保險集團在粵港澳大灣區布局並投入營運的第一個大規模、全功能、國際標準的旗艦養老社群,2017年開業至今,在住居民近1100人,成為目前廣州唯一一個千人高品質養老社群。

開業兩年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釋出,提出支持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規定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興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為港澳居民在廣東養老創造便利條件。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北上」養老再次成為不少港澳長者的新選擇。

今年是泰康之家·粵園總經理孫家俊入行第十個年頭,也是他從上海申園來到廣州粵園的第五年,變的是工作地,不變的是他對高端養老賽道的看好。

他的這份「看好」不無道理。探索「跨境養老」,粵港澳三地正頻頻聯手出實招:粵港澳共同釋出養老服務「灣區標準」;廣州向港澳老年人開放南沙區公辦養老機構床位;位於橫琴集養老、醫療等於一體的「澳門新街坊」順利建成……

「相比於香港房價高、物價貴、住所擁擠的生活環境,香港老年人在內地城市生活更有價效比。特別近幾年大灣區的交通建設越發完善,‘香港賺錢內地花’成為很多香港人非常劃算的生活方式。」香港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石琤博士調研發現,跨境養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內地養老機構床位空置率較高的問題,其購房、消費等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結合港澳老年人更看重內地養老機構良好的硬體條件和軟性服務的需求,粵園也透過多種舉措試圖接住這波「流量」,搶灘高端市場。

「我們開通了從廣州粵園到深圳福田口岸和羅湖口岸的免費班車,每月兩班車,讓廣州養老社群和香港老人實作雙向奔赴。」孫家俊介紹,目前港澳人士和內地老人收費標準一致,經過精準行銷、口碑宣傳和大量的前期市場教育,選擇在粵園養老的港澳人士正與日俱增。

據悉,目前粵園社群居民的平均年齡82歲,其中八成居民是廣東人,65%左右是廣州本地人,香港籍長輩近50位,保險渠道客戶占了一半。開業七年多的粵園,也在去年底首次「止損」,迎來經營利潤正增長。

「養老服務行業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標準化一定是未來趨勢。」孫家俊堅信,高品質養老市場還遠未見頂,隨著中國高凈值家庭數量逐年增加、一代代人養老觀和消費觀的變化,多元化、高品質的養老需求必然會越來越迫切。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共計2.97億人,占全國人口的21.1%,預計到2035年,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大關。發展銀發經濟日益成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著力點,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與社會的廣泛關註。

孫家俊也從實踐中預判,未來10年,養老服務將呈現井噴式增長,養老業的春天將至。一個最大標誌是「50後」老人成為消費主力,這一代人的消費觀、價值觀會相對開放超前。

聲音

政府補助只能讓機構活下去,想要活得好,還得靠市場。

——珠江健康總經理助理兼養老事業部總經理尹建峰

我們開通了從廣州粵園到深圳福田口岸和羅湖口岸的免費班車,每月兩班車,讓廣州養老社群和香港老人實作雙向奔赴。

——泰康之家·粵園總經理孫家俊

南都調研 總第403期

統籌:尹來 遊曼妮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楊麗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