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烏軍突襲庫爾斯克能撐多久?專家:後勤保障是關鍵

2024-08-19社會
00:42
在庫爾斯克戰場上,烏克蘭的打法更激進。根據烏克蘭方面的戰報,8日夜間,一支俄軍增援部隊遭到烏軍「海馬斯」遠端火箭炮的精準打擊,網上流傳的視訊顯示,一個營的俄軍車隊,被大火吞沒,現場戰況相當慘烈。這套由北約提供的先進裝備,絕對稱得上是烏克蘭軍隊手中的利器。烏克蘭是否不再滿足於被動防禦,而是要主動出擊,打出自己的節奏?
軍事問題專家王強表示:「我想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現實,就是烏克蘭的戰爭潛力到底能夠支撐多久?當然人和武器兩者對於烏克蘭來說都比較尷尬。我先談一下我的看法,就是從俄烏沖突爆發之後,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烏克蘭方面處於一個被動防禦狀態,其實在烏東地區它是屬於戰術進攻的。防禦的概念是鞏固已占領的領土。對於烏克蘭方面沒有這種要求,它的現實要求是奪回烏東地區。因此在這個方向它也是始終處於一種戰術進攻狀態,但是為什麽沒有在這方向發展進攻,因為它沒有這個能力。透過2014年的凱瑞米亞危機之後,烏東地區的分離主義,這樣武裝力量已經在這個地方挖了無數道戰壕,構築了無數道防禦體系,埋設了無數枚地雷。俄羅斯進來之後繼續鞏固這樣的防禦體系,戰線已經相對穩定。那麽在這個方向烏克蘭方面再有斬獲比登天還難。
恰恰相反,在庫爾斯克這個地方,廣袤的草原沒有任何防禦體系,只要沿著公路實施機動進攻,那麽就有可能占領這個這個居民點,占領表達應達的戰術目標。這裏的前置條件就是它有足夠的兵源,關於兵源的問題,現在數據比較混亂,因為戰爭爆發之前,俄羅斯方面公布的一個數據,就是烏克蘭的4000萬人口差不多1100萬都跑到了西歐,500萬跑到東歐。這麽算下來,留在烏克蘭的這些老弱兵團是很難支撐起一支軍隊,當然這個數據是俄羅斯方面提供的。烏克蘭的最新數據是他們跑出去大概300多萬人,現在陸陸續續也在往回找人參加軍隊,也從側面能夠說明烏克蘭的軍力持續作戰能力確確實實堪憂。
這一次「海馬斯」之所以能夠在庫爾斯克方向發揮作用,而且一次又打掉俄羅斯運輸車隊,我想這裏面離不開俄羅斯的麻痹大意。「海馬斯」的遠端作戰,再加上精確的情報指導系統,北約提供以後讓烏克蘭軍隊還是能夠發揮一體作戰效能的。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這些武器系統它是有一個裝備保障和後勤保障的,能不能持續地提供彈藥,能不能持續地提供油料,能不能對前線戰士提供持續的飲水、藥品和食品的保障供給,這個對於烏克蘭方面壓力是非常之大的。而反觀俄羅斯方面,如果沒有有效的反制措施,阻隔GPS,打掉烏軍裝備後勤保障體系,我想這個作戰難度是比較大的。」
編輯: 陳佳雯
責編: 鄧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