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進一步增強全體中華兒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磅礴力量。近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將展示嫦娥六號任務團隊風采,弘揚探月精神、凝聚奮鬥力量。本期走近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五號、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團隊。
長五火箭團隊 :無畏風雨、迎難而上
今年5月3日,長五火箭在狂風暴雨中成功發射嫦娥六號探測器。無畏風雨、準時起飛,靠的是長五火箭團隊長期以來的不懈努力。
▲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與嫦娥六號探測器組合體轉運(宿東 攝)
自長五火箭設計之初,團隊就充分考慮了各種天氣與環境挑戰。其防水防雨設計細致入微,從「堵」到「疏」,每個細節都經過精心策劃和嚴密實施,確保火箭及其搭載的「乘客」在幹燥透氣的環境中安全啟程。經過多次嚴格測試和驗證,長五火箭早已具備中雨條件下發射的能力。
在防水防雨工作中,團隊堅持「零容忍」的態度,對每一個細節進行嚴格的檢查和確認。團隊成員表示:「防水防雨這項工作沒有中間地帶,只有0分和100分,只要有一處沒有做好,全箭的防水工作都白做了。」
長五火箭團隊透過實施防水品質落實復查報告等方式,堅持一次到位,眼見為實,還將多媒體記錄的操作流程進行復查,保障全箭防水工作不留死角。
面對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淺層風」,長五火箭同樣展現出強大的應對能力。其四個助推支撐與防風拉桿設計緊密結合,即使在每秒17公尺的大風中也能穩穩「站立」。
同時,透過「窄視窗多軌域」發射技術,火箭在連續兩天、每天50分鐘的發射視窗內擁有10條奔月軌域選擇,提高發射機率和發射可靠性。
團隊始終以最高的品質標準、最嚴的工作要求投入各項工作中,把「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化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一步步實作自我突破和成長。
「截至這一次發射前,我們的應急預案從最初的幾百項,已經積累到近1300項。」這些預案不僅是數量條目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每一條都經過了反復地細化和完善,讓整項工作越發明確。團隊成員介紹,「以更換一個裝置為例,所需工具、材料的具體位置、操作流程等都會詳細寫在預案中。」
發射當天,盡管狂風降雨來襲,型號團隊依然保持著冷靜和自信。他們快速比對判讀現場數據和發射條件,給出了果斷的決策。團隊成員說:「現場數值都在範圍內,火箭結構此前也做過很多試驗驗證,我們對自己的火箭有信心。」
正是這種「全」且「前」的團隊作風,把工作提前做到位,讓長五火箭在面對風雨時能夠從容自信,無畏前行。
長八火箭團隊:從容開啟「總開關」
嫦娥六號及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任務等均需要鵲橋二號中繼星的支持,因此,鵲橋二號又被稱為探月工程四期後續任務的「總開關」。3月20日,長八火箭成功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和天都一號、天都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總開關」順利開啟。
▲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王磊 攝)
在短短半小時的飛行過程中,長八火箭展示出火箭團隊為鵲橋二號中繼星發射任務量身客製的3項本領:更完善的彈道設計、更靈活的主動滾轉減載技術和更安全的熱防護措施。
火箭彈道設計,就是為火箭找到最理想的飛行路線,燃料消耗最少、入軌精度最高。鵲橋二號中繼星是一顆環月衛星,發射視窗又少又窄。為了服務好這位奔月的「乘客」,火箭團隊從第一視窗開始,設計了連續3天、每天兩條共計6條彈道。6條彈道,就意味著有6套飛行方案,無論遇到什麽情況,衛星最終都能順利出發、安全抵達。
在降雨、雷電、氣溫等各種天氣因素中,對火箭發射影響較為突出的就是高空風。高空風一般距離地面4~20公裏,當火箭穿越大風區,會遭受強烈的氣流沖擊,如果風速過大,還可能導致箭體彎曲變形,甚至解體。
隨著技術經驗積累,高空風彈道修正等技術方法能使火箭在飛行過程中有效抵抗風幹擾。為了讓火箭適應力更強,火箭團隊除了在本發長八火箭上使用自主抗幹擾控制技術等成熟方法之外,還增加了主動滾轉減載技術,火箭可根據風的來向,在空中主動捲動調整,並用更具穩定優勢的一面來應對高空風,就像一位太極高手「以柔克剛」,透過自身的旋轉抵消掉高空風的影響。
與長八火箭擅長執行的太陽同步軌域任務相比,地月轉移軌域的入軌高度更低、火箭飛行速度更快,幾乎要達到第二宇宙速度,當火箭高速穿越大氣層時,箭體與大氣摩擦產生的溫度更高,端頭和前錐首當其沖。
為此,火箭團隊為火箭多「穿」了一層熱防護塗層,雖然外觀看不出來,但在火箭重點部位增加了厚度,更能適應地月轉移軌域的嚴酷條件。
後續,長八火箭團隊還將承擔多項發射任務,去迎接更多充滿挑戰的「第一次」。
部份素材來源:航天科技集團一院
記者/胡藍月
編輯/李淑姮 高一鳴
校對/林佳昕
監制/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