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歐盟正在親手打碎大眾的電動轉型夢

2024-09-05社會
導讀:歐盟的關稅政策不僅未能保護本土汽車工業,反而可能加速了其在全球競爭中的邊緣化。
(文/周盛明 編輯/高莘)
「(歐盟對中國產電動車的高關稅)讓公司的整個財務前景面臨風險。其本意是保護歐洲汽車業,但對我們來說,這卻產生了相反的效果……我們需要找到解決方案。」
9月3日,大眾旗下子公司西雅特(SEAT)的執行長韋恩·格裏菲斯 (Wayne Griffiths)悲觀地向路透社表示。西雅特是西班牙最大的汽車公司,其在20世紀80年代加入德國大眾汽車集團。
2023年10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起了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2024年8月20日,歐盟披露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征收最終反補貼稅的決定草案——其中,西雅特旗下Cupra品牌車型Tavascan由於在大眾安徽生產,出口到歐洲時必須加上21.3%的關稅。
在大眾安徽生產的Cupra Tavascan路透社
如果加上歐盟乘用車正常關稅稅率的10%,Cupra Tavascan車型將面臨31.3%的高比例關稅。
「如果歐盟委員會繼續征收高關稅, CUPRA品牌將被‘消滅’」,格裏菲斯表示。
屋漏偏逢連夜雨
值得註意的是,就在西雅特執行長指責歐盟關稅政策的前一天,西雅特母公司——大眾汽車集團,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據路透社9月2日報道,大眾汽車正在考慮首次關閉位於德國的工廠。大眾汽車品牌執行長湯瑪斯·謝弗(Thomas Schaefer)表示:「形勢非常緊張,簡單的成本削減措施無法克服困難。」
湯瑪斯·謝弗(Thomas Schaefer)Volkswagen Newsroom
謝弗在聲明中表示,大眾汽車集團面臨著來自中國競爭對手越來越大的價格壓力。
大眾汽車集團財務長阿諾·安特利茨(Arno Antlitz)則表示,由於今年上半年業績低於公司預期,下半年需要進一步削減成本才能達到年度目標。其中大眾品牌將是第一個削減成本的品牌,目標是到2026年節省1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86億元)。
而在工廠關閉的同時,大眾汽車集團也可能放棄曾維持30年的不裁員承諾。
受到電動化轉型乏力、價格戰威脅、高端市場需求減弱等綜合原因影響,大眾汽車集團此前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差強人意」。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雖然上半年大眾汽車集團的營收微漲,但利潤卻大幅下滑。上半年,其總營收為158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6%,但營業利潤同比下跌11.4%,僅為100.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91.4億元)。
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品牌大眾汽車集團
此外,上半年大眾汽車集團營業利潤率為6.3%,比去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稅前凈利潤為101.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00億元),同比下滑14.6%。
值得註意的是,大眾旗下的西雅特CUPRA品牌定位在主流和高端品牌之間(介於大眾品牌和奧迪之間),其近些年來的銷量進步迅猛。
基於MEB平台的CUPRA BORNCarwow
根據Dataforce的數據,去年該品牌在歐洲的銷售額為200947輛,比2022年增長了42%。而該品牌正在跟隨大眾汽車集團的整體電動化轉型戰略一起,計劃推出更多的純電動車型。
其中,被CUPRA寄予厚望的Tavascan純電動車型計劃在大眾位於安徽的工廠生產。CUPRA對該車型的期待是年銷量7萬台。
在此時間節點上,歐盟的關稅政策無疑給了大眾和CUPRA「當頭一棒」。一方面,按照計劃,CUPRA Tavascan即將在歐洲開啟交付。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將工廠從國內轉移到歐洲本土顯然不可行。
另外一方面,CUPRA Tavascan在歐洲的起售價約為5.48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3.08萬元)。如果考慮到高關稅帶來的成本增加,車企只有兩個選項——一是增加售價,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徹底喪失競爭力;二是保持當前售價,但嚴重損失利潤。
此外,歐盟的關稅政策對車企的負面影響遠遠不止一時。西雅特的執行長韋恩·格裏菲斯表示,如果Tavascan的銷量不及預期,那麽CUPRA品牌明年將無法實作歐盟規定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從而面臨高額罰款。在此之後,CUPRA可能會被迫削減產量,在此之後,西雅特的歐洲員工就業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焦慮的CUPRA正在謀求解決方案。格裏菲斯稱,CUPRA正在與歐盟委員會、德國政府以及西班牙政府進行談判,試圖說服他們削減或取消計劃中的關稅。
根據路透社報道,CUPRA的代表團還將會在幾周後跟隨西班牙代表團前往中國。
車企在華「搭台」,歐盟背後「拆台」
值得註意的是,在生產CUPRA Tavascan的大眾安徽合資公司中,大眾中國投資持有大眾安徽75%股權,江淮汽車持有剩余的25%股權。
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大眾中國
作為大眾汽車在中國的首家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大眾安徽在大眾集團的轉型戰略中有著特殊地位。而讓人啼笑皆非的是,該合資公司生產的第一款車型CUPRA Tavascan的出口之路就被歐盟自己戴上枷鎖。
此外,從持股比例中也可以明顯看出,倘若中國生產的CUPRA Tavascan出口之路不順、大眾安徽發展受阻,大眾在中國一定會更加「受傷」。
車企在華「搭台」,歐盟背後「拆台」的情況遠不止大眾汽車。
為了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放寬外資準入,中國在2022年取消了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
在政策的推動下,歐洲車企在中國投資的積極性明顯提升。除了大眾安徽,從2022年開始,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所持股份變更為75%,合作夥伴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剩余25%股份。
隨後,寶馬持續加碼在華投資力度。2022年6月,華晨寶馬生產基地大規模升級計畫——裏達工廠正式開業,該計畫以150億元總投資創下寶馬在華歷史上單項投資之最;2022年11月,寶馬又在沈陽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進行全新動力電池計畫。
位於中國沈陽的寶馬利達工廠華晨寶馬官網
得益於中國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寶馬還進一步決定將在中國生產的MINI電動車進行出口。
全新電動MINI在中國生產並出口至全球寶馬集團官網
但歐盟的關稅大棒給這一計劃增加了空前的阻力。據悉,由於在關稅公告釋出前並未納入歐盟的抽樣分析,目前國產電動MINI在返銷歐洲時將被加征最高關稅,即36.3%。
盡管寶馬集團已要求歐盟為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MINI重新計算並降低進口關稅,但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寶馬在中國生產的MINI也將被劃入「其他合作公司」,這意味著該車仍將會被收取21.3%的附加關稅。
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弗·齊普策(Oliver Zipse)曾表示,征收額外的進口關稅是「死路一條」,非但不會增強歐洲制造商的競爭力,還會損害全球企業的利益。
大眾汽車集團也表示:「這一決定的負面影響超過了對歐洲,尤其是德國汽車行業的任何好處。大眾汽車集團正自信地接受包括中國在內的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並將此視為一個機遇——這也有利於我們的客戶。」
一個荒誕的事實是,盡管歐盟以本土車企受到中國車企「實質性損害和威脅」為借口征收針對中國產電動車的高額關稅,但在新能源產業全球化的趨勢下,這樣的單邊貿易保護政策反倒成為了傷害歐洲本土車企利益的利刃。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的關稅政策不僅未能保護本土汽車工業,反而可能加速了其在全球競爭中的邊緣化。
從長遠來看,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歐洲汽車制造商需要的不是貿易壁壘,而是創新和競爭力的提升。只有透過開放而持續的技術革新、成本最佳化和市場適應力增強,才能真正保持其在全球汽車行業中的地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