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人民建議征集,這個街道這樣做

2024-11-14社會
「金點子」結出「金果子」。
北新涇街道是典型的居住型社群,轄區內老舊公房多,居民透過「香樟緣」等各類社群自治團體,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積極建言獻策。街道、居委認真聽取居民呼聲,廣泛查民情、集民意、聚民智,有機融入社群建設,有效解決居民急難愁盼。近年來,北新涇街道積極籌措資源,在東、中、西片區均衡建設3家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設立5家老年助餐點,服務時間從午餐調整為三餐,並提供上門送餐服務。新建蒲淞北路衛生服務站,改造新涇七村衛生服務站,新涇六村「AI+醫療」聲名遠播,為居民提供家門口的衛生服務。靈活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察納居民創新建議,打造七彩匯、吾愛家、樂愛家等便民活動新空間,推動社群美好生活E空間投入營運。靈活利用中環橋下空間,建成洛克體育公園,獲評「長三角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新建及擴建1個社群健身苑、5條健身步道、23個小區健身點。
「小建議」推動「大治理」。自2021年建立北新涇街道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以來,始終將人民建議作為提升基層治理能階水平的「有效源泉」。2021年,北新涇街道居民關於「推廣可移動垃圾箱房進小區」的建議,獲市領導批示,並作為裝修垃圾和大件垃圾收運模式全市推廣。北新涇街道因勢利導、整合資源、主動協調,率先實作可移動垃圾箱房全覆蓋,裝修垃圾快清運、不落地,支付費用易計算、低總價,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凸顯」。綜合居民反饋的電動汽車充電難和建設共享充電樁的建議,北新涇街道主動作為,在區發改委、區房管局、國家電網的大力支持下,將充電樁建設作為精品小區改建的優選計畫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成為全市第一個「共享充電樁示範街道」。在充電樁選址、建設、使用全過程中,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取得廣大群眾贊同、支持,群眾滿意度高、獲得感強。
「多平台」夯實「新機制」。眾人拾柴火焰高,任何時候聯手並肩都比單打獨鬥更富成效。北新涇街道積極搭建人民建議征集與人大工委辦公室、政協委員工作站等多元平台的溝通交流渠道,註意與人大代表「家站點」、政協委員工作站協同工作,共同開展活動,收集社情民意。註重與基層資訊征集點、法治觀察點融合建設,在綜治中心和各居民區收集、整理人民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意見建議,依法依規研究解決措施,並及時向有權處置部門反映。將人民建議征集網路與街道「金和平」社群治理論壇相結合,就無人照護老人贍養、社群食堂建設、垃圾分類資源回收、電瓶車治理、社群體育設施管理等熱點問題主動開展人民意見征集工作,積極開展「社群治理我來議」論壇活動。同步加強社群協商共治平台建設,落實好居民代表會議及聽證會等制度,增進人民群眾參與社群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
「快清運」「不落地」新模式,解決裝修垃圾管理難
建議:我們小區沒有建築垃圾箱房,也沒有集中堆放點位。居民家裏裝修時,一般由物業就近選擇空地堆放建築垃圾,又臟又雜亂,清運也不及時。我建議做一些可移動的垃圾箱房,可以專門存放建築垃圾,存放到一定量後通知環衛清運,可以極好地解決這一難題。
建議人:陳海新(元豐花園)
落實:收集到該人民建議後,北新涇街道向上反應,得到市級部門積極反饋。2021年,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市房屋管理局印發【關於加強本市裝修垃圾、大件垃圾投放和收運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增兩種收運模式,推行裝修垃圾不落地。一是「垃圾搬家」,居民和裝修垃圾收運企業約定收運時間和臨時投放地點位置,企業在約定時間上門收運,減少垃圾在小區停留時間。二是「回收箱模式」,居民可直接預約,或透過物業預約建築垃圾專業回收箱,裝滿後整箱運走。
北新涇街道在轄區內積極推廣裝修垃圾「快清運」+「不落地」模式,實作可移動垃圾箱房全覆蓋,取得了良好效果。居民普遍反映這種模式便於計費,收費計畫透明、總體費用較低;便於投送,居民就近投送、減少了勞動量;清潔衛生,箱體幹凈整潔,沒有灰塵大、堆物亂等現象,非常方便、實用。
電動汽車充電難 ,共享充電來解憂
建議:現在國家大力提倡電動汽車,很多居民都購買了電動汽車,但是充電卻成了大問題。很多老舊公房小區車位少,更不可能有固定車位,無法安裝充電樁,電動汽車車主只能到單位或者商場充電。建議老舊公房小區在進行精品小區改造時,將電動汽車共享充電樁建設納入其中,解決電動汽車充電問題。
建議人:朱佳駿(新涇六村)
落實:為解決電動汽車充電難,北新涇街道積極爭取區委辦局和國家電網支持,在精品小區改造過程中,大力挖潛,盤活空間,建設電動汽車共享充電樁。在共享充電樁選址、建設、使用全過程中,北新涇街道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開展人民建議征集,共議共治共享,群眾滿意度高、獲得感強。
新涇六村「紅色物業」新程物業主動將物業管理處院墻向內退一米,騰挪出10余個停車位,用於建設共享充電樁,並由門崗門衛主動承擔巡查管理職責。新涇五村利用街道位於小區內的愛馨苑圍墻建設新能源充電樁。為減少影響,預埋充電樁管線時,按照開挖路面最短距離的方案來實施,開挖寬度縮減到10厘米以內。新涇三村根據居民建議,結合北漁路架空線入地和合桿整治工程及精品小區建設,在小區建設500KVA箱變,提升社群供電容量,為共享充電樁建設奠定基礎。劍河家苑居民自發建立了「劍河家苑新能源車主」微信群,群成員自主管理,友情提醒、有序充電。
2023年,北新涇街道被評為全市第一個「共享充電樁示範街道」。
社群資源巧啟用,地下空間煥活力
建議:新涇四村是老小區,面積不大,開發較早,居民活動室只有30平方米左右。新涇四村有2000多居民,人員多、公共空間少,日常活動很不方便,很多居民只能在小區裏兜兜轉轉。冬天夏天,老年人也不適宜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所以我們非常希望能有比較大的公共活動空間。
建議人:丁宏珍(新涇四村)
落實:為解決這一問題,北新涇街道、新涇四村居委積極盤活社群資源,發現新漁路300弄1號旁有一處關閉閑置的地下民防空間,產生了將此處空間打造為小區居民活動新陣地的想法。經過與區機管局、地區辦、民政局、民防辦等單位多次溝通協調,北新涇街道將該計畫作為一街一品予以實施。
計畫推進過程中,北新涇街道始終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和小區「四位一體」聯席會議載體功能,利用居委微信公眾號、樓組長會議、黨員會議進行廣泛宣傳。先後組織開展了意見征詢會、計畫專題會、座談會近20次,廣泛征集黨員骨幹和居民代表的意見建議。在一次次的頭腦風暴中探討問題、激發靈感、形成共識,修改設計23次,最終確定了暖心共享家、凝聚共享廳、七彩影像室、美好微展廳、繽紛議事廳、樂活時光坊、藝享舞空間、四村直播間等八個空間功能。2024年10月,地下空間投入使用,受到了新涇四村居民廣泛歡迎。
小調整解決大問題,跨蘇河慢行更方便
建議:我們是北新涇老居民,一直住在蘇州河邊,經過多年建設,中環跨蘇州河兩岸已經很漂亮了,我們很開心。對面普陀區有蘇河半馬公園,我們長寧區有足球、籃球等運動場館,居民來往過橋很頻繁。在橋上看看蘇州河,也蠻適意的。現在,跨蘇州河慢行不是很方便,建議在中環跨蘇州河橋東側開辟人行通道,方便居民往來。
建議人:錢連英(新寧小區)
落實:北新涇街道收集到人民建議後,積極向區建管委反映。區建管委牽頭市道運中心、長寧普陀兩區相關部門及街道、居民代表多次研究,吸納群眾建議,匯集群眾智慧,最終確定了調整非機動車道、新辟人行通道方式最佳化中環跨蘇州河慢行交通的方案。市、區、街道聯動,從中環橋東側南向北的非機動車道中,辟出寬兩米的人行通道,設定人非隔離護欄,增加標誌標識;同時,充分利用已建的長寧路南北兩處人行梯道,實作中環橋下空間跨長寧路的「人行天橋」功能。透過調整「小成本」,解決了市民跨蘇州河慢行通行的「大問題」。
一處公交站,便捷三小區
建議:明欣公寓、新寧小區、元豐花園三個小區在北新涇轄區的東面,周邊缺乏公共服務設施。以前91路公交車在哈密路北翟路設有公交站,居民乘車一兩站路就可以到菜市場、學校、衛生中心,還是比較方便的。2023年,91路公交車終點站調整到劍河路北翟路,可能要取消哈密路北翟路公交站。我們建議91路公交在哈密路北翟路繼續設公交站點,方便周邊居民外出。
建議人:孫朝忠(明欣公寓)
落實:北新涇街道中環以東,明欣公寓、新寧小區、元豐花園三個小區的周邊生活配套設施相對較少,老年居民外出就醫、買菜非常不便。
北新涇街道積極向區建管委反映居民建議,區建管委牽頭市道運中心、區交通中心、街道和公交公司進行了多次研究,並邀請居委幹部、居民代表與會討論。在廣泛聽取居民建議基礎上,結合周邊道路交通現狀,相關部門對91路公交進行了路線最佳化,在哈密路北翟路設立站點,滿足了周邊居民外出需求,居民很滿意。
數位社群新陣地,智慧健身來打卡
建議:小區剛剛進行了精品小區改造,外貌有了大改觀,綠化很漂亮,道路很整潔,各類車輛停放有序。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活動場所,也沒有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社群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旁邊有塊場地,一直閑置,建議開發起來,做為居民體育健身場所。
建議人:曹聞一(新涇一村)
落實:新涇一村是個大的居民區,一直缺乏公共運動場所。立足群眾現實需求,結合數位社群定位,北新涇街道致力於將該閑置場地建設為居民區智慧健身點,打造家門口「15分鐘體育圈」。為此,街道多次與區體育局現場考察調研,並與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居民代表溝通協調,傾聽小區居民意見建議。2024年7月,新涇一村涇彩園市民益智健身點建成投入使用。透過「智慧化、全齡化」健身設施,讓居民在室外零距離感受科技健身的新鮮與樂趣,享受數位社群的便捷與智慧。健身點兼具休閑、娛樂功能,成為居民常來常往、鍛煉休憩的社交新場地,受到周邊居民的點贊和好評。
作者:北新涇街道
編輯:蘇展責任編輯:王嘉旖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