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若愚】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兵種發展歷程上,1949年是一個標誌性節點。
這一年的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成立,40年後這一天被確認為海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領導機構在北京成立。
可以說,建國之年是軍兵種發展歷程上的一個分水嶺,解放軍從以陸軍為主的傳統軍隊,開始向陸海空三軍合成的現代化軍隊激流突進。
75年之後的2024年,同樣是一個重要的標誌性節點。
今年4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資訊支援部隊成立大會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體形成中央軍委領導指揮下的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軍種,軍事航天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資訊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等兵種的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
三軍儀仗隊代表著陸海空三軍,是軍兵種建設的直觀象征。圖源:新華社
75載征途漫漫,從傳統的陸海空三軍,到「4+4」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經歷了艱辛的探索和改革的歷程,也邁上了資訊化智慧化跨越式發展的軌域。展望未來,3年後將要實作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人民軍隊的軍兵種必將展現出全新的面貌和姿態,也將擁有更為現代化的裝備體系。
戰爭形態與作戰樣式演變升級
軍種是軍隊內按主要作戰領域、使命和裝備劃分的基本類別。軍種由若幹主戰兵種或者專業兵種組成,力量組成比較全面,能夠獨立執行多種任務。
解放軍的陸海空火4個軍種,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其中,海軍是最「全面」的,既有其他軍種沒有的水面艦艇和潛艇,也有類似陸軍的海軍陸戰隊,類似於空軍的海軍航空兵,以及類似於火箭軍的各類飛彈,因此素有「小三軍」之美譽。
兵種,這裏特指戰略兵種或者說是「相對獨立兵種」,是在戰略新興領域和重要作戰領域,既能夠相對獨立執行任務,也能夠模組化編組、與其他軍兵種聯合執行任務的部隊。
比如,解放軍4個兵種之一的聯勤保障部隊,就是按照聯合作戰、聯合訓練、聯合保障的要求,加快融入聯合作戰體系。因此發展聯保部隊,重點不在於打造進攻作戰功能,而在於練強一體化保障能力。
聯勤保障部隊某汽車團實施跨海運輸。圖源:新華社
從世界各國主要軍隊看,軍種與兵種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會應時而變、隨事而制。決定軍兵種存在與廢止、發展壯大與萎縮合並、獨立運轉與附屬他部的,首要因素是戰爭形態與作戰樣式變遷,這也是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以人民空軍發展壯大為例,1950年爆發的韓戰和隨後展開的抗美援朝,對新生人民空軍的影響,怎麽說也不為過。戰爭初期,人民空軍僅有剛建立的7所航校和1支作戰部隊,其實戰能力與美軍相差懸殊。但是我們迅速引進了大量蘇聯裝備,展開了世界上第一場大規模噴射式飛機戰爭,年輕的空軍飛行員們在戰場中迅速成長。經過幾年「邊打邊建」「在戰爭中鍛煉成長」,到停戰協定簽署時,人民空軍已經建立28個師70個團,擁有各型飛機3000余架,成為世界各國空軍中一支極具戰鬥力和威懾力的空中力量。如果沒有科技的進步和戰爭的錘煉,人民空軍肯定是無法如此高速發展壯大的。
再聯系前段時間發生的黎巴嫩尋呼機、對講機等通訊裝置爆炸案件,正如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9月20日在安理會緊急審議黎以局勢時所談,透過遠端操縱通訊工具,發動無差別襲擊,造成大規模平民傷亡,制造社會恐慌,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聞所未聞。
如果深挖一層,這次爆炸事件,其實是展現了網路空間戰爭的一個嶄新作戰樣式——即使是原始如尋呼機這樣的老舊通訊設施,透過在硬體中安裝炸藥,並在軟體中留下「後門」,經過遠端網路操控,即可產生大規模的爆炸,帶來更為嚴重的恐慌效應。有專家分析認為,此次事件是網路戰爭和物理戰爭原則在當今世界沖突中相互融合的典型案例,將開啟網路戰爭新階段。
網路空間戰爭「未來已來」。人民軍隊四大兵種之一的網路空間部隊,對於築牢國家網路邊防、及時發現和抵禦網路入侵、捍衛國家網路主權和資訊保安,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軍事競爭更加復雜激烈
決定軍兵種設立調整的第二個因素,是世界範圍內廣泛開展的軍事競爭。
大國軍事競爭重在爭奪戰略要域、新興領域,誰能夠率先搶占「上甘嶺」,誰就可能對競爭對手產生碾壓式的領先優勢。但這其中必然夾雜著太多似是而非、以假亂真的內容,如果沒有一雙「慧眼」,也容易掉進對方的陷阱,被成本強加、徹底拖垮拖爆。美蘇爭霸期間,「星際大戰計劃」就是一個例證。
當前,在太空領域的競爭格外復雜激烈。2015年,俄羅斯成立空天軍,肩負著對太空目標進行監視、消除來自太空的威脅等多項職能。美軍在太空領域也早就開始布局,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軍就成立了空軍太空司令部,成為美國武裝部隊中第一個可操作的太空司令部。2019年,在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強勢力推下,美軍成立太空軍(US Space Force),由此成為美國第六個軍種,也是自1947年美國空軍成立以來的第一個新軍種。
我們今年首次公開亮相的軍事航天部隊,無疑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註。對此,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太空安全是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戰略保障。推進軍事航天部隊建設,對提高安全進出和開放利用太空能力、增強太空危機管控和綜合治理效能、更好和平利用太空具有重要意義。
延宕近3年時間的俄烏沖突,既是一個軍力戰力火力的角力場,同時也是各種新武器、新技術、新樣式的試驗場,很多在戰場上催生出來的戰法打法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比如,無人智慧裝備在戰場上大顯身手,一個掛載著炸彈的民用級無人機,就可能對坦克、裝甲車等高價值目標造成滅頂之災;
比如,星鏈系統為烏軍賦能,在前台打的是烏軍,在後台支撐的則是北約的指控、武器、情報等等;
比如,「隨手拍」實作了情報眾籌,老百姓參與戰爭的門檻更低了,手機APP也成為作戰武器;
比如,認知戰花樣翻新,各種深度偽造、造謠抹黑、虛假資訊漫天飛,「眼見也未必為實」。
無人戰、認知戰、演算法戰等作戰樣式正在成長成熟,可以說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
把握智慧無人的發展趨勢,資訊支援部隊應運而生。這是一個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是統籌網路資訊體系建設運用的關鍵支撐,在推動我軍高品質發展和打贏現代戰爭中地位重要、責任重大。建好這支新生力量,有利於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有效履行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任務。
在體系融合中實作「1+1>2」
軍兵種的發展,都經歷了一個長期而復雜的調整最佳化過程,改革始終在進行著,目的就是以更為科學的組合、更為前瞻的設計,向著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實作整體作戰能力的大幅躍升。
以軍種中的「老大哥」陸軍為例,建國後陸續成立了六大兵種指揮機構:1950年5月成立軍委通訊部,1950年8月成立炮兵司令部,1950年9月成立摩托裝甲兵司令部(後改為裝甲兵司令部),1951年3月成立工兵司令部,1952年設立防化兵指揮機構,1953年9月成立鐵道兵司令部。這樣就在建國後短短兩三年時間,結束了單一陸軍、傳統陸軍的歷史,開始了諸軍兵種合成陸軍的新歷程。
陸軍雖然歷史悠久、戰功卓著,但在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以來近90年的歷史中,並沒有專門的陸軍領導機構,其相關職能由原解放軍四總部和七大軍區承擔。2015年12月31日,陸軍領導機構正式成立。現在,陸軍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通訊兵、化學兵、飛彈兵、陸軍防空兵和陸軍航空兵等兵種。
對比建國初期的「六大兵種」,飛彈兵、防空兵、航空兵等兵種的加入,意味著陸軍的現代化轉型步伐大大加速。這方面,陸軍的胸標已經作出註解:負重輪加上翅膀,表示陸軍已經「飛起來了」,說明這是一支「全域機動、立體作戰」的新型現代陸軍。
陸軍某空中突擊旅開展實彈射擊考核。圖源:中國軍網
最能直接體現軍種融合發展趨勢的,莫過於合成旅、合成營的出現。隨著陸軍改革的深入,合成部隊成為主要作戰力量,重型、輕型、空突、山地、兩棲等多類新型合成營模組化嵌入陸軍作戰體系。與傳統步兵營相比,合成營幾乎囊括了陸軍所有基礎兵種專業,一個營就有幾百人甚至近千人,相當於過去的一個輕型團,合成營的營長也可以高配至副團職、中校軍銜。
中國空軍的發展同樣也經歷了滄桑巨變。機關成立後不久,1950年6月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軍第4混成旅成立,7月第一支空降兵部隊——空軍陸戰第1旅成立,11月第一個運輸航空兵團——高空運輸團組建,人民空軍諸兵種建設初具規模。經過70多年的發展,現在空軍包括航空兵、空降兵、地面防空兵、雷達兵、電子對抗、資訊通訊等兵種,能夠擔負戰略預警、空中打擊、防空反導、資訊對抗、空降作戰、戰略投送等作戰任務。
武警部隊雖然不屬於軍兵種,但其性質、組成與軍兵種也有很多相似之處。1983年4月,武警部隊正式成立。2018年1月1日零時起,武警部隊由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實行中央軍委-武警部隊-部隊領導指揮體制。按照軍是軍、警是警、民是民原則,將列武警部隊序列、國務院部門領導管理的現役力量全部結束武警。
這輪改革的一大改點就是成立了武警海警總隊,合並地方多個部門的相關權力,並且擁有了海上執法權,改變了以往「九龍治海」的局面。這段時間,在釣魚臺,以及黃巖島、仁愛礁、仙賓礁等維權鬥爭一線,總是能聽到海警的嚴正發聲,海警維權更為積極、果敢、主動,這也從一個側面為改革成果作了註解。
掩護身份與孵化發展
一些特殊的軍兵種,其發展壯大還需要一些專門的身份掩護措施,以保護這些尚在成長發育中的軍種,能夠盡量減少「曝光量」、避免被敵人和對手盯上。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在實力相對較弱的時期,不得已而采取的舉措。
1966年,人民解放軍的飛彈部隊建設擺上了議事日程。在為這支部隊取名時,周恩來總理經過反復考慮後,說:「還是稱第二炮兵好,既區別於美國的戰略空軍,又不同於蘇聯的戰略火箭軍,既和火箭部隊差不多,又有利於保密。」由此,在陸軍的炮兵司令部之外,「二炮」就此成立。當年7月1日,二炮領導機關組建。因此,7月1日成為二炮成立紀念日,與黨的生日同天。
在後來幾十年的開發中,第二炮兵不斷發展壯大,戰略威懾能力不斷提升,但始終未能獨立成軍。直到2015年12月31日,火箭軍成立大會隆重舉行。從「兵」到「軍」,火箭軍成為一個獨立的戰略軍種,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9月25日,「火箭軍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的新聞刷屏,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施佬評價說,這是中國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戰略核威懾力量的一次公開亮相。如今,實力大增的火箭軍,再也不用在江湖上「隱姓埋名」了。
與火箭軍同天成立的,還有戰略支援部隊。這支新型部隊,被定位為「維護國家安全的新型作戰力量,是我軍新質作戰能力的重要增長點」。
「一鯨落、萬物生」。2024年4月19日,戰略支援部隊番號撤銷,與此同時,軍事航天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資訊支援部隊這3支部隊同日亮相。由「1」孵化出「3」,發展了8年多的戰略支援部隊,成功完成了其擔負的使命任務,正式結束了歷史舞台。
軍兵種的改革還在繼續,「4+4」的結構布局也並非一成不變。筆者堅信:人民解放軍的軍兵種,必然在改革中變得更加強大、結構更為合理,催生出強大的戰鬥力,更好肩負起捍衛祖國統一、維護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神聖使命。
參考資料:
1.韓洪泉:【人民軍隊軍兵種建設發展的歷史考察】,【軍事歷史研究】2022年第4期;
2.劉欣:【從色彩到符號——中國軍隊軍兵種和專業勤務符號的前世今生】,【輕兵器】2022年第12期至2023年第3期;
3.潘昊:【軍兵種的領導與建設】,【黨史文苑】2016年第5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