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塞爾維亞與歐盟達成鋰礦交易?少了中國還是不行

2024-07-19社會
(文/潘昱辰 編輯/高莘)據德國【商報】報道,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謝夫喬維奇預計於當地時間7月19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簽署諒解備忘錄。根據協定,歐洲汽車工業將獲得塞爾維亞西部亞達爾鋰礦的使用權,並委托英澳礦業巨頭力拓集團進行開采。大眾、奔馳與Stellantis等汽車巨頭將獲得優先購買權。
「對我們來說,這是加強與德國和歐盟關系的絕佳機會。」 武契奇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進展順利,鋰礦可能在2028年開采。「我們忠於歐洲。" 武契奇表示。
亞達爾鋰礦計畫價值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4億元),原定於2026年開采,但因周邊民眾針對環境問題的抗議而遭到推遲,力拓集團也一度被塞爾維亞政府撤銷開采授權。
7月18日,朔爾茨在貝爾格勒機場受到武契奇的歡迎視覺中國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也對該協定表示歡迎。VDA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Hildegard Müller)表示,與塞爾維亞的協定是一個重要且正確的訊號,為了實作氣候保護目標,原材料的供應至關重要。同時,該計畫也視為發展更大規模鋰電供應鏈的催化劑。
目前,塞爾維亞預期鋰礦的年產量約為5.8萬噸,能夠覆蓋約110萬輛電動車的生產需求,相當於歐洲市場份額的17%。
由於鋰是動力電池的核心原材料,其對歐洲電動汽車產業顯得尤為重要。瑞銀最近的一項分析報告顯示,2030年在歐洲大陸銷售的電動車有望達到830萬輛,盡管比此前的預測少了130萬輛,但它仍然是2023年電動車註冊量的近4倍。
與此同時,鋰的需求在2017年至2022年間增長了兩倍,並導致鋰期貨市場反彈。盡管鋰價近期有所下跌,但鋰供應仍然短缺。國際能源署表示,預期鋰產量僅能滿足需求的一半。
目前包括歐盟在內,全球大部份鋰需求由澳洲的礦山支撐。然而,要想充分且及時地利用這些資源卻面臨許多障礙。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各國日趨嚴格的環境法規,以及民眾抵制等因素,鋰礦的勘探和生產平均需要5到15年的時間。
以塞爾維亞為例,早在2021年11月,因擔心環境問題,貝爾格勒民眾即爆發示威遊行,抗議力拓集團開發亞達爾鋰礦。迫於壓力,2022年1月,塞爾維亞政府撤銷了力拓集團鋰礦計畫的開采授權,但抗議聲依舊存在。今年6月28日,塞爾維亞西部小鎮洛茲尼察民眾又爆發示威遊行,繼續抗議重新開機鋰礦計畫。
6月28日,因擔心環境問題,塞爾維亞西部的洛茲尼察爆發示威遊行,當地民眾抗議力拓集團開采鋰礦視覺中國
盡管如此,塞爾維亞憲法法院於今年7月12日裁定,政府撤銷力拓集團開采授權的決定違背【憲法】【政府法】和【環境影響評估法】,最終為鋰礦計畫開了綠燈。
不過,歐洲主要汽車制造商對此已經急不可耐。 例如,大眾汽車集團預計到2030年其電池需求為400GWh,並計劃在此之前透過其子公司Powerco建立約200GWh的產能,為多達300萬輛的電動車配備電池。其中前兩座工廠將在2025年和2026年在德國和西班牙投產,此外還計劃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設工廠。而面對如此龐大的生產規模,自然離不開更大規模且更穩固的鋰原材料供應。
因此近年來,汽車制造商正設法透過更多途徑,以大規模獲取鋰、鎳等原材料。一些企業甚至選擇直接投資礦山。如通用汽車最近宣布,將投資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2億元)取得內華達州的一個鋰礦,為每年100萬輛電動車配備電池。
然而,目前主導電動車供應鏈的是中國企業。近年來,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位於南美和非洲的礦山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以確保鋰的供應。此外,中國在鋰的全產業鏈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商報】強調,全球生產的約60%鋰,被中國企業進一步加工成可用的化學品。
與此同時,擁有鋰礦的塞爾維亞也希望建立自己的產業鏈,如只將一部份鋰將作為原材料出口至歐盟,其余部份則在本國加工為電池再出口。 武契奇預計,該行業未來將占國內生產毛額的六分之一左右。
負責塞爾維亞鋰礦開采的力拓集團視覺中國
除了經濟因素外,塞爾維亞與歐盟的鋰礦合作更多還出於政治考量。
經歷世界之交的科索沃戰爭、南聯盟解體等事件後,塞爾維亞一直致力於加入歐盟。2009年12月,塞爾維亞向歐盟遞交申請,並自2012年起成為歐盟成員國候選國。
但在此之後,塞爾維亞的入盟談判卻面臨重重阻礙,除科索沃問題這一核心矛盾外,塞爾維亞國內的政治、經濟環境也始終難以滿足歐盟的要求。
俄烏沖突爆發後,塞爾維亞因不支持對俄制裁,加之2022年末爆發的科索沃當局奪權塞族自治中心事件,與歐盟的關系進一步陷入僵局。此外,塞爾維亞於去年10月與中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也被歐盟視為前者入盟的障礙。
【商報】認為,此番塞爾維亞向歐盟提供鋰礦,旨在向歐盟表明塞爾維亞「可以依靠」。
然而,塞爾維亞與歐盟的交易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依然寸步難行——負責開采塞爾維亞鋰礦的力拓集團,其最大單一股東正是中國鋁業集團。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