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新聞調查丨一個省界湖泊治理背後:制度創新實作「元蕩之治」

2024-07-21社會
元蕩是上海市與江蘇省的重要省界湖泊,總面積12.9平方公裏,大約是兩個西湖的大小。
從行政區劃上看,元蕩西部大部份湖區隸屬於江蘇蘇州吳江區,東部其余水域隸屬於上海市青浦區。
此前多年,元蕩的生態棲息地受損,生態環境處於退化狀態。
一個統籌平台
讓兩地走到一起共謀計畫
趙建平,上海青浦居民,大約十年前,他開始用相機記錄元蕩、澱山湖一帶的水岸環境。
盡管元蕩兩岸的青浦和吳江也采取了削減汙染源等措施,但治理效果不盡如人意。元蕩水質曾多年維持在五類,入湖河道淤積,生活垃圾遍地,沿岸交通阻隔,雜草叢生。
在不少人看來,行政區劃分割導致各方權責不清,是元蕩這種跨界水體難以治理的關鍵。
而從操作層面來看,兩地水務部門相關負責人均指出,此前,對於跨省湖泊的聯合治理,缺乏順暢的協調機制,也沒有統一的統籌平台。
2019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掛牌成立,範圍包括「兩區一縣」,也就是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範區致力於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實作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贏。而位於示範區核心位置的元蕩,成為率先破題的地方。
劉偉所在的示範區執委會,由滬蘇浙共同設立,是示範區開發建設管理機構,工作人員由兩省一市按同比例共同選派或聘任。執委會成立後,面對元蕩治理中存在的重重壁壘,決定從拔除有形的物理隔閡開始。
陸文榮,吳江蘆墟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作為養殖水域的元蕩吳江部份,一直由這家區屬國企負責。陸經理說,2020年吳江的這份檔,讓元蕩的圍網養殖成了歷史。
而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從養殖歷史來看,蘇州吳江和上海青浦曾在元蕩合作多年。1972年之後的30多年裏,元蕩一直由吳江青浦聯合開的一家國營養殖場經營管理。直到2003年養殖場改制,青浦水面才劃出,元蕩的水產曾是兩地人的共同記憶。
當地域相鄰、文化相近的青浦和吳江再次因元蕩而深度攜手,則是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的要求下。2020年,元蕩生態修復和岸線貫通工程啟動,這也是示範區內最早啟動的一體化計畫。
示範區執委會這一平台,讓此前因行政分割而難以有效協同治理的青浦吳江兩區,可以坐下來共謀同一個計畫。
然而,即便有了示範區執委會的推動,元蕩的生態修復和岸線貫通計畫的推進比想象中要困難得多。
陳朝林,江蘇省汾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蘇州吳江黎裏鎮鎮長。據他介紹,元蕩岸線總長約23公裏,上海青浦6.2公裏,而蘇州吳江的16.8公裏,都在汾湖高新區境內。
而對於上海青浦來說,示範區執委會提供的一份檔顯示,上海青浦最初的建設重心在澱山湖,並不在元蕩。澱山湖同樣是示範區重要的跨界水體,而且是上海最大的湖泊,青浦對澱山湖計畫積極性更高。
更大的困難是,高標準的生態修復和岸線貫通工程所需資金量較大,上海市青浦區此前並沒有將元蕩計畫列入年度預算。
計畫推進困難重重,舉步維艱。2020年,示範區執委會推動高層次協商,會同上海市級相關單位就建設目標、資金來源、建設時序等進行會商,最終確定了上海青浦與蘇州吳江區同步實施元蕩貫通工程,而吳江也透過多種手段解決了資金問題。
事實上,吳江區早在示範區成立前,就曾推動過環元蕩建設,以對接上海發展,因此在資金得到解決後,也開始迅速推動計畫。
2020年,上海青浦區和蘇州吳江區以省界兩側各1.2千米岸線為先導示範段,先行啟動建設,主要包括岸線貫通、岸坡整治、淺灘修復,以及景觀綠化工程等內容。
在跨越滬蘇交界的元蕩水域,一座設計新穎的元蕩慢行橋也在這一時期開工建設,從打下第一根圍護樁到完工,這座橋僅用了88天。如今,這裏成為兩岸居民的親水空間,也成了各地遊客的網紅打卡地。
超快速度的背後,是付出和汗水,也是跨省域協作的強大合力,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因行政邊界而導致的標準不統一,讓兩地遇到的困難比預計更加復雜。
「就高不就低」+兼顧實際情況
跨界水體協同治理成效顯著
上海青浦區的元蕩岸邊,水利部太湖流域水保中心正在進行調研。作為跨界水域的元蕩,在治理時兩地如何統一標準,是調研的重點。
事實上,在規劃設計之初,兩邊對於元蕩生態岸線該建成什麽樣,有著不同的想法。
上海青浦區此前對元蕩周邊區域謀劃較少,將其定位為純自然的郊野生態公園,而蘇州吳江一側是汾湖高新區,雖然也定位為郊野公園,但融入了更多休閑旅遊和生態景觀功能,部份岸段承擔著城市水岸公園的功能。
在不同行政區域內功能定位不同,也是跨界水體難以協同治理的重要原因。據介紹,上海青浦元蕩水域在經歷過多年水產養殖後,在2012年左右開始以水源保護為主,但吳江並沒有改變元蕩養殖湖泊的定位。
而在示範區執委會看來,元蕩治理能夠協同推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國務院批復的示範區總體方案中,對元蕩有了相對明確的定位。比如屬於示範區重要水體「一河三湖」中的一個,建設著名文化生態湖區的要求等。
而元蕩環湖岸線的規劃,最終在統一考慮了雙方訴求基礎上,形成了「一環六灣」的總體規劃藍圖,也就是一條可承載馬拉松、騎行賽等體育活動的環湖綠色廊道和配套驛站,以及六個功能互補的活力水灣。
淺灘濕地的生態修復是元蕩治理的重要內容。在規劃設計階段,上海青浦區有生態岸線占比不低於80%的標準,而吳江方面對此則沒有明確的約束性指標。此外,上海青浦對淺灘濕地修復帶的寬度有一定要求,吳江同樣沒有。
不過,由於元蕩岸線吳江段水深變化相對多樣,很難達到上海方面的寬度要求。經過協商,吳江段最終決定根據水下地形情況修復淺灘濕地,同時生態岸線占比與青浦保持一致,同樣不低於80%。
而對於示範區執委會來說,每一次達成共識、統一標準都要固定成果,形成檔。
在元蕩的生態治理和岸線貫通工程中,當兩地在設計建設標準不一致時,大多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則,但有時也要兼顧實際情況。
而重點打造的元蕩環湖通道,其寬度標準最初也不統一。在岸線貫通工程一期,上海段由於沿湖腹地寬闊,寬度設定在8公尺,其中騎行道路寬6公尺,漫步道路寬2公尺。而吳江段由於沿湖通道條件有限,寬度只能控制在6公尺,不分騎行道和漫步道。
在計畫推進過程中,大到元蕩堤防的防洪標準、工程單位造價,小到環湖道路的鋪裝材料顏色、兩側樹木的胸徑尺寸,近在咫尺的滬蘇兩地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標準不統一。
這張表格是青浦和吳江標準統一前後的對比表,上面的每一項都需要坐下來共同協商,最終,雙方按照一張藍圖、一套實施標準規劃建設。從2020年至今,元蕩生態治理和貫通工程先後進行三期,到2023年基本實作環元蕩貫通。
如今,元蕩水環境品質明顯提升,湖口斷面水質長期保持在三類。
示範區執委會以元蕩的實踐為案例,釋出【跨域水體一體化實施標準】,希望能夠為其他跨界水體治理提供幫助。
由兩區一縣組成的示範區,擁有原生態的江南水鄉風貌,河湖水面率達20.3%,重點跨界水體47個。2023年,示範區地表水優三類斷面比例從2019年的75%上升到96.2%,「一河三湖」重點跨界水體水環境品質提前達到或優於2025年目標。
總結制度創新經驗
45項成果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元蕩東南側的這條狹長水域,將元蕩與另一個跨界湖泊諸曹漾連線在一起,我們的船所走的路線大約就沿著滬蘇交界,一邊是上海,一邊是江蘇,而前方要穿過的這座元蕩橋,則一半在青浦,一半在吳江。
2021年元蕩橋建成前,這裏曾一直是省界斷頭路。
這條路在吳江一側叫康力大道,雖然道路等級不高,但斷頭路的存在卻給居民出行和兩地交流帶來了困難,從元蕩西側的原莘塔鎮前往上海,如今5分鐘的車程當年需要繞行40分鐘。
而上海一側的這條路叫東航路,在示範區成立之前,是省界斷頭路。
除此之外,吳江和青浦兩地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即便真的想建這座橋,一旦涉及跨界,事情就變得復雜起來。
由於行政區劃的壁壘,滬蘇浙三地在路網規劃、審批事項和流程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作為典型的省際毗連區域,示範區範圍內省際斷頭路普遍存在。
2019年,示範區執委會開始謀劃道路互聯互通,康力大道對接東航路工程成為第一個計畫,計畫全長4.5公裏。沒想到,這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
據劉偉介紹,當時一個爭論的焦點是涉水審批,由於元蕩橋橫跨上海和江蘇兩個行政區的水面,首先要打破的,是行政區劃的審批壁壘。
根據示範區執委會提供的材料,當時各方曾建議,由上級水務部門也就是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審批,但事實上,此類計畫審批許可權已經下放到地方水務部門。
在這樣的背景下,示範區執委會提出,元蕩橋的涉水審批,能否采取上海市水務局和蘇州市水務局聯合審批的方式。
由於此前沒有過先例,對於聯合審批還會有各種各樣的擔心。
而當聯合審批模式得到初步認可後,又面臨雙方涉水審批的標準不一致的現實問題。經過共同研究,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則,雙方逐條統一技術標準。
據介紹,這是第一次直轄市與地級市行政主管部門的公章蓋在同一份行政授權決定書上。而在立項審批行政手續完成後,元蕩橋采取委托代建的方式,由吳江的汾湖高新區建設局委托上海青浦相關部門統一實施。
而到了元蕩第二座跨界橋梁,也就是這座元蕩慢行橋,其建設則由上海青浦水務局委托吳江的汾湖高新區建設局統一實施,有了第一座橋的經驗,慢行橋的前期立項審批也更為順利。
示範區執委會對計畫在規劃、設計、審批、施工等推進過程中一體化實施標準進行梳理,也對遇到的典型問題和解決措施進行剖析,並形成了制度檔。
示範區一方面推進重大計畫建設,另外一方面,則是透過計畫建設總結一體化制度創新經驗。
從元蕩往南大約5公裏,滬蘇浙三地的交界點就在太浦河之上。曾經的滬蘇浙交界地「通而不暢、匯而不集」。「通而不暢」是指這片交界地只有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缺少支路網系統、慢行系統等支撐日常出行的交通體系。隨之帶來的是「匯而不集」,兩省一市在這裏交匯,但是要素資源並沒有在此集聚,這使得區域發展沒有形成合力。
這座正在交界點施工的建築叫方廳水院,是國內第一個跨越兩省一市的建設計畫,未來將具備慢行交通跨省互連、跨域人文交流、國際論壇與會展等功能,也將是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的標誌性建築。
因為涉及青浦、吳江、嘉善三地多個部門和不同領域,方廳水院的行政審批面臨更多的挑戰。
在元蕩橋聯合審批的經驗基礎上,方廳水院進一步探索跨省域計畫審批新模式,2023年5月,方廳水院的施工授權采取了委托審批的方式。
在積極探索的基礎上,2024年,江蘇、上海、浙江三地人大常委會陸續表決透過【促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高品質發展條例】,【條例】有關「委托和授權管理」的條款,為執委會未來推進相關領域一體化制度創新提供了制度和機制保障。
截至2024年6月,示範區累計形成136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45項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編導丨馮健
攝像丨高帥 徐宇召
剪輯丨張小美 汲洋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