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黃色新聞」因何卷土重來?

2024-02-22社會
□魏喆 (河西學院)
近日,一位在全網擁有4000萬粉絲的短視訊博主釋出一條「秦朗,你的寒假作業在巴黎丟了」的視訊,引得無數官方媒體、自媒體大V的瘋狂轉發,在推動這一話題火爆出圈的同時,也在「潑天的流量」中分一杯羹。但隨著話題的不斷發酵和公眾的無限討論中,事件幾經反轉,隨即引來了央媒的評論,評論指出,「秦朗是誰」不重要,「新黃色新聞」泛濫很危險。(2月22日 光明網)
什麽是「黃色新聞」?它不單指傳統意義上的「黃色」資訊,是內容膚淺,品質低劣新聞的囊括。19世紀末,美國現代報業的奠基人普利策在他的【世界報】上辦了一個漫畫專欄,主人公是一位發型稀疏、沒有門牙、穿著黃色大睡衣的男孩。專欄借「黃孩子」之口講述紐約發生的新聞事件,漫畫圖文並茂,滑稽可笑,因此受到讀者的歡迎。後來在【世界報】和【新聞報】競爭中,衍生出來的一種畸形的新聞報道風格。
但,作為一種無法主持正義,傳遞準確的資訊,以「有利可圖」作為釋出資訊的首要依據,長此以往,不僅踐踏新聞界一以貫之的真實性原則,更會削弱公眾對於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敏感度和關註度,從而深陷「娛樂」泥沼,那麽是否波茲曼的預言會悄然的印證:人們真的會「娛樂至死」嗎?
當我們對照現在,發現「黃色新聞」乘著網路的東風,在短視訊平台又席卷重來。對於「新黃色新聞」,不少網民也能發現,如今的短視訊平台的資訊資訊,海量的內容,品質卻是令人堪憂。正能量、大愛、互助的話題視訊逐漸淡出公眾的「樂見」「常見」範圍,這是大眾的興趣使然,還是「議程設定」在其中悄悄運作?
以此次「寒假作業丟在巴黎」為例,首先從話題角度來說,寒暑假丟作業事件是每年網友喜聞樂見的固定節目,以啼笑皆非的理由博得同樣「深受」或「曾受」假期作業「威壓」的人們的同理心,設身處地的將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即做到情感的移入。但實際上,這種只具有趣味性的流量,是沒有太大的社會意義和公共價值。
其次,從傳播主體來講,該短視訊博主的帳號以捕捉生活中的有趣小事作為她的視訊選題,好笑又離譜的故事分享好像聽身邊的朋友聊八卦,這樣的親切感成為她吸粉的主要原因,和以往視訊並無多大出入的「寒假作業」事件,卻引發了廣泛的轉發和推播,甚至許多官方新聞媒體助推了話題熱度的攀升,這波大流隨得是否有點「過」?
這件事情是否是擺拍,我們難辨真偽。但許多新聞媒體對此轉載了,「丟作業」事件從熱點話題轉變為新聞,這是否能夠引起我們的思考,一件小孩丟了作業大V幫忙喊話的事情,怎麽就發展到「新黃色新聞」的一地雞毛了呢?
新聞的重點在於「聞」的品質,而非「新」的程度。卷土重來的「新黃色新聞」是媒體的縱容還是公眾的需求?事到如今,我們連最基礎的真相都無法得知。
網路的開放性讓人人都擁有了麥克風,有了「說話」的權利,部份自媒體記錄的生活,甚至成為了新聞的「源頭」,不可否認的是,短視訊逐漸消磨著公眾的耐心,以及新聞的意義和價值。但作為新聞媒體,在紛繁多雜的輿論場上,找出真正具有公共價值和社會意義的事件呈現給社會和公眾,是其的職責所在,這或許是與流量背道而馳,但這也是網民在泛娛樂化的網路世界中的思考凈土。讓真正的新聞與讀者同行,別讓新聞成為娛樂的工具,別讓讀者發出「沒有新聞,可以不發」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