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中安時評:生態補償機制助長江大保護結出「皖美」碩果

2024-07-24社會

大江浪潮起,中華氣象新。日前,由中央網信辦指導,湖北、安徽、江蘇、重慶等11省市參與的「大江奔湧·沿著長江經濟帶看中國」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環境問題日益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

從提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到指出「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再到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等檔紛紛出台,對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做出了頂層設計。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近些年來,擁有「八百裏皖江」的安徽,始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協同推動環境治理。

長江的汙染,根子在岸上,源頭在流域。從環境保護法到水汙染防治法,再到長江保護法,以及【生態保護補償條例】等,為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並將個人、組織、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保護成效高度嵌合,撬動全體人民參與建設美麗安徽的積極性。全省上下牢記「國之大者」,以改革措施推進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如今「誰汙染、誰治理」的約束性機制,正向「誰受益、誰補償」的激勵性機制轉變。

如率先在全國開展跨省流域生態綜合補償的浙皖兩省,透過10多年的「對賭」,不僅從源頭控制了汙染,走互利共贏之路,也給全國帶了個好頭。特別是歷經10多年的發展實踐證明,新安江上下遊,特別是上遊黃山市的發展模式,初步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下遊千島湖坐擁一池清水,兩省沿江沿湖的人們共同見證和參與了這場巨變。杭州、黃山之間通了高鐵,上下遊如今生態共治、產業共興、資源共享。正如網友留言所說:兩地的發展更是生動說明了,江河上下遊之間,不是「冤家」,而是綠色發展的同行者,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完全可以實作良性互動。

同飲一江水,同下一盤棋,做大產業鏈,做強經濟帶。其實,新安江流域的變化只是安徽「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一個縮影。也正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列為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如今,江淮大地,鳥兒在天空歡歌、江豚不時躍出水面微笑、麋鹿在洲灘蘆葦叢中飛奔……這樣和諧的生態圖景,在長江沿線隨處可見。

一江碧水,不僅牽系著地方人間煙火,讓人民群眾在美麗家園建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同樣也關乎著魚類、鳥類等動植物的繁衍生息。正如網友評論所說,綠水是人民群眾創造財富的「源頭活水」,青山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幸福靠山」。八百裏皖江,一幅水清、岸綠、產業優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